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凶,一到外面就怂

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凶,一到外面就怂

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凶,一到外面就怂

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书,满载着鲜明的个人情感、热情、担忧和疑惑,我们不仅应该读懂这本书,还应创作这本书。

通常孩子在家里感觉到安全时,他的身体、精神是放松的状态,言行就会自由地表达,看起来他什么都敢说敢干。有安全感的时候孩子愿意尝试和探索,他的交往能力相对积极主动,活动范围会变大,交往的意愿强烈。

如果孩子在家里凶,可能是老人或父母对孩子过于纵容,什么事情都依着孩子,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在家庭排序第一位,这个序位错乱会导致孩子控制整个家庭。这样,孩子拥有太大的权利,长辈都听他的,孩子就会失控没有人监护,家庭矛盾也会不断增加,并且孩子会失去家长权威的保护。

如果孩子对老人和父母缺乏礼貌和尊重,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明确表态不可以,让孩子从小懂得规矩和尊重他人。

如果孩子到外面怂,可能是安全感欠缺,同时缺乏交往的技能和表达的能力。有些孩子到了外界环境,当他感觉到外界环境很陌生不熟悉时,需要观察和适应一段时间,胆小内向的孩子会表现得不敢说话和玩耍,总想依附在熟悉的人身边,活动范围也会变小。如果有人欺负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已,那时更多的反应可能是委屈地大哭。这样的孩子显得比较胆小和退缩;缺少勇气和胆量。这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多带孩子去陌生环境

孩子只有在陌生环境中一次次地适应,才能逐渐拥有交往的社会经验。当孩子在陌生环境中感觉害怕时,父母可以陪伴在孩子身边,身体上靠近一点,给孩子增加一些勇气和接受挑战的力量。如果孩子实在坚持不了时,可以马上带孩子离开,孩子感觉可以时再进行尝试。最初家长的鼓励和陪伴很关键,事后要总结和欣赏孩子的适应能力,让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

(2)帮助孩子寻找小伙伴

多带孩子在小区里、游乐场等场所参加活动,认识新的朋友,一起交流玩耍,让孩子积累交往的经验和体会,增加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3)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在家里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我们可以启发孩子在外面用同样的表达方式和小朋友们交往。孩子在人多时可能会感觉紧张:在与新同学接触时,可能会有些害怕,这些都是孩子的感受,我们要引导孩子表达出来,并释放这些情绪,他的内心才会轻松下来。

通常在家里经过这样的练习后,孩子在外面就会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不敢说,我们观察到了孩子的胆怯,可以询问孩子为什么不敢说,孩子可能会说出他的所想或担心,这时,父母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孩子慢慢积累了经验后,就会减少胆怯。

(4)学习解决同学间发生的矛盾

如果某位同学拿了自己的东西没打招呼,或者对方损坏了自己的东西,孩子要尝试沟通,解决问题。对于没打招呼就拿自己东西的孩子,要明确告诉对方征得同意后再拿,因为随便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如果对方损坏了东西,可以直接要求他赔偿。如果个人解决不了,可以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协商解决。

孩子的性格发展要尊重他们本来的特证,内向的孩子需要多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外向的孩子应该这当地进行约束,要让孩子的行为更特合社会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