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全球大流行”?

如何看待“全球大流行”?|以理抗疫·第二輯

如何看待“全球大流行”?|以理抗疫·第二輯

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新冠病毒為“大流行”(pandemic)。同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在未來30天內暫停與歐洲國家(除英國外)的旅行往來。然而自此之後,美國“日新增報告病例”持續走高。截止目前為止,美國合計確診病例超過43萬。在疫情較嚴重的歐洲國家中,西班牙、意大利、德國、法國所報告的確診病例均超過10萬例。而伊朗和土耳其的新冠確診病例亦位於世界前列。

新冠病毒在世界範圍內的大流行揭露出不少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產業全球化下的生產限制、威權統治下的技術邊界、貧富差距所導致的感染率不均……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保持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成為了無法觸及的特權。而對於居住在監獄、難民營、社會救助處等醫療和衛生設施有限處的人們來說,能否從這場疫情中生存下來,則變得尤為不確定。除此之外,各國先後出臺的“居家隔離令”使得某些地區的家庭暴力數量上升,亦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而面臨失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國的治理和防控模式遭受著嚴峻的考驗,而處於全球化浪潮中的人們的社會心理亦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在病毒傳播不斷髮展升級,世界局勢撲朔迷離之際,我們準備推出“以理抗疫”第二輯。與第一輯一樣,我們將從三輝歷年的出版物當中選擇能夠關照當下的文本,分別結合一個話題進行推送。在上一輯中,我們從罹難者、圍困者、說理者、倖存者、發聲者、失語者等多個角度對疫情中的“平凡個體”進行深入討論。而在這一輯中,我們將更多地關注現象、事件或者政策,以幫助讀者更好地認識自己所身處的歷史環境。

作為系列開篇,今天的推送為大家介紹一場已被寫入人類歷史的大流行——1918年西班牙流感。這場流感不僅奪取了千萬人的生命,其爆發、擴散和病毒變異的過程也深刻影響了人類對流行病的認知。相距百年的遠觀賦予了我們一雙理性之眼,而不知當我們的子孫後代以相似的眼光回望和凝視當下,會看到怎樣的慌亂和幽暗,以及其背後的邏輯和溫情。

瘟疫的始與末

譯/ 何灣嵐 等

西班牙流感的爆發

我們目前稱作“大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那個時候曾經使世界受到翻江倒海的動盪。包括平民和軍人在內,一千五百萬人失去生命,歐洲大半因為戰火成為廢墟。當這個受盡摧殘的歐洲大陸好不容易出現了一絲和平的曙光時,另一個死亡的源頭又在地平線上冒了出來。這個源頭會使得先前人類為戰爭而付出的慘痛代價相形失色,這是一匹更為兇殘的餓狼。它用槍打不死,用炮炸不沉,它是既陰險又狡猾、見首不見尾的敵人。它鬼鬼祟祟,一語不發就對你出手攻擊。它隨著人的噴嚏,無聲無息地散佈開來,但殺起人來,卻是像子彈一般地既狠且準。在它的蹂躪之下,染病的人數幾乎達到全球人口的1/4,它奪走了五千萬條無辜的生命,比戰火中犧牲的人口總數高出3倍。它就叫做“西班牙感冒”,或(法文)“流行性感冒”(la Grippe)。現在,我們知道它是H5N1的遠房表親“H1N1”。

就在1918年3月的一個早上,那時整個歐洲還籠罩在大戰的陰影下,有一個公司的廚子到了美國堪薩斯州範史東營的一間醫院,身上帶著流行性感冒的各種症狀。結果,到了中午時分,醫院裡就擠進了一百多名軍士。而兩天之後,五百多人瀕臨垂死邊緣。一週之內,它從堪薩斯州散佈到美國所有的州。數週之後,法國的平民和軍人受到了感染。從此,歐洲的疫情開始傳播。幾天之後,它傳到了東方。5月時,它在南美和非洲橫衝直撞。同一月,超過八百萬西班牙人死亡,因此便為此病取名作“西班牙感冒”。接著,光是印度就死了二千萬人。

如何看待“全球大流行”?|以理抗疫·第二辑

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MDCK細胞培養液中的活動狀態

在夏季短暫的舒緩之後,它在1918年的秋天變本加厲,捲土重來,它像野火燎原,席捲了波士頓港,有數千人因此病死。11月大戰結束時,龐大的遊行隊伍適時充當了病毒散播的溫床,有一位醫生看到人“像蒼蠅一樣紛紛落下”。世界各國的公共衛生體系迅速崩解。殯儀館人滿為患,死人多到一棺難求的地步。政府頒佈緊急限制令,禁止公眾集會,不許商家舉辦拍賣活動,甚至喪禮也被限制在15分鐘之內就需辦理完畢。美國所有的電影院、酒吧和舞廳悉數關閉。教會的禮拜縮短。有的城市規定乘客必須出示健康證明方得入城;未持證明者會被鐵路業者拒載。加州最大的都市都通過了法令,規定居民一律隨時隨地都必須戴上口罩。瑞士的劇院和射擊比賽皆關閉。英國規定每兩場音樂會之間要有30分鐘的清場時間。傳染病肆虐,各小學關閉,英國各街道都噴灑了消毒劑。很多荒謬的謠言也不脛而走:麥片粥供不應求,因為大家相信它裡面有一種抗感冒的神秘成分;有的工廠和公司改變了他們原本禁止吸菸的規定,開始鼓勵員工抽菸。為什麼?原來他們誤認為菸草的煙可以殺死感冒病毒。

流感的特性

流行性感冒所攻擊的對象,通常非老即小。理由是經由日積月累,人類會針對幾種不同的病毒株發展出很多叫做抗體的特殊蛋白質,每一種抗體都牽涉到以往所受到的感染。抗體本身會黏在特定的病毒身上。當一種流行性感冒的病毒進入了人體之後,抗體黏在H凸釘上,把這個鑰匙給堵住,讓它無法和那個活細胞的“鎖”相吻合。另外一群抗體則黏合在N帽蕈身上,防止這新近才形成的病毒從第一次被強行徵募的宿主細胞裡爆發出來。我們身上的每一種抗體都會保護我們,不受到某一種特定流行性感冒病毒株的二次感染,但它卻無法與新的病毒株結合起來。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的身體必須要發展出新的抗體。但願在病毒肆虐、奪去那個人的生命之前,他的身體就實時發展出新抗體。

不過,一旦上了年紀之後,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逐漸衰退,愈來愈難以對抗新種的病毒,也不再有那麼好的“記憶力”,記得它以前曾經打退過什麼樣的流行性感冒。因此,同樣的一種病毒有可能使一位上了年紀的人再度感染。相較之下,年輕又健康的人就不會被同一種病毒再度感染,因為他們的抗體仍然保有絕佳的記憶能力。而年少的人,他們的免疫系統可能既強且韌,但是他們所擊退的病毒種類還不夠多,因此免疫系統的“記憶庫”內尚未建立太多的資料可供回憶。

西班牙流行性感冒之所以會讓人聞之色變,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它在攻擊少年和老年人的時候,並不遵循A型流行性感冒的傳統模式。由於某種尚未完全知曉的原因,罹難者中許多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如何看待“全球大流行”?|以理抗疫·第二辑

西班牙流感中戴口罩防護的年輕人

當一位病人染上了西班牙感冒之後,最先出現的,就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感冒症狀:高燒、喉嚨痛、乾咳、頭痛和全身痠痛。某些病人一旦染病,這些症狀來得既快且猛。只消幾分鐘的時間,他們的症狀就嚴重到使他們一病不起。不到一個星期,肺炎就顯現出來,體溫愈來愈高,逼使病人咳血不止。病人若是帶有一連串的併發症,通常撐不了多久,就會一命嗚呼。

紐約地鐵充斥著此類的奇聞軼事。旅客中,有人精神抖擻地上了車,結果車還未到達旅途終點,這人已經渾身抽搐,口吐血沫,倒地而亡。還有,四位女士們打著橋牌,打到深夜。結果第二天清早,其中三人魂歸天國。橫越大西洋的郵輪到達彼岸時,船上每12人中,就有1人死亡。染病的人,不乏有死在街上、死在店鋪中、死於辦公室及死於軍營裡的。死者渾身泛藍,並且因為口吐血沫,導致呼吸困難而頻頻掙扎。

全球大流行

此次流感的疫情在全球的嚴重效應是史無前例的,甚至超過了14世紀中葉的黑死病(Black death)。它輕而易舉地就把美國和歐洲人的平均壽命降低了十歲之多。西班牙流行性感冒甚至還很有可能改變了國際歷史的走向。倡導和平主義的美國威爾遜總統,在為了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協商凡爾賽和約的期間,就因為感冒而臥床不起,不能參與。如果他能夠親自參與合約的協商,這份合約一定會更充滿人道的精神,也更公平。然而,由於他的缺席,由戰勝的協約國所起草的合約最終版本對於戰敗的一方多所責罰,且處處設限,以致10年之後,一位失業的奧地利畫家便亟思向那些將暴行強加於他的同胞的協約國施以報復。這就是希特勒邁向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這次感冒的大流行隨著它的帶原者傳播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戰後返鄉的軍人讓這個病毒搭了一次免費的“順風車”,讓它們去到一個新的地方肆虐。起先,大家還相信這種病是德軍故意施放出來,用來對付協約國軍隊的生物武器。很快地,大家就瞭解到它是一種可以藉著空氣傳染的媒介,而全球的研究人員也都動員起來,以消滅這個兇殘的滅命使者。

如何看待“全球大流行”?|以理抗疫·第二辑

他們想出的方法中,以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有許多的治療方式不止無效,甚至可說是荒謬的。

他們以石炭酸混合奎寧或重碳酸鹽混著硼酸,噴在人的鼻孔裡。這種處方對於感染沒有絲毫的抑制功效,卻會造成病人極度的不舒服。不過,由柯克(Koch)和巴斯德(Pasteur)等人率先提出的“細菌理論”就在此時開始深植人心。而我們今日視為理所當然的多項標準程序,包括:隔離染病者、定時在醫院等地區實施消毒、消毒醫療器皿和杯盤等、經常用消毒水洗手等,也由當時的醫界俊彥李斯特(Lister)等所提出。奧馬利(O·Malley)和哈特曼(Hartman)首先提出將其他康復中病人的血清注射入染病患者體內。這是真實世界中首次運用抗體來增強厄爾利許(Erhlich)在此之前才剛提出不久的人體免疫系統。直到此時,醫學界尚未能在病毒和細菌之間作清楚的劃分,而這兩個字也是交換使用的。尼科爾(Nicolle)和勒巴伊(Le Bailly)率先提出感染是由通得過用來捕捉細菌的過濾材料的物質所導致,由此可見它們的體積一定比細菌小上許多。他們的試驗結果證實了柯克的理論是正確的。他們也能夠在動物身上覆制人類的疾病。不過,他們仍然未理解到病毒是利用人身體的細胞來遂行他們本身的複製。這是一種關鍵性的發現,這個發現會同了以後醫界對免疫系統更進一步的瞭解,導致了疫苗的普遍使用。而傳統的抗生素對於對抗病毒是無濟於事的。
目前,病毒疫苗主要分成幾大類,但它們的工作原理基本上都相同。把部分經過弱化、或被殺死了的病毒注射至人體內。這種方式通常會引發一種輕度的感染。人體的免疫系統一方面找出了疫苗的成分,並把它們摧毀,另一方面也對這些成分進行描述,加到人體對已知媒介的記憶庫中。當一種既惡且毒的同種病毒侵襲到人體內以後,免疫系統便會又快又準確地作出反應,在該種病毒尚未傳染給細胞之前,就使它失去作用。如果細胞已經受到感染,它就摧毀這個細胞。

病毒變異

就在這一波西班牙流行性感冒退潮多年之後,當時保存下來的人體病毒顯示了它原來是一種禽流感和一種在豬身上但同時也能傳染給人的病毒作了部分的交換而形成的病毒。這種經過演化的病毒,一旦進入到一位早先曾受到幾乎無致命性流感病毒感染過的人類宿主時,它經過交換的部分會再度成為極其要命的媒介,而讓五千萬人失去了生命。

禽流感的變異種H2N2和H3N2,分別曾經在1957年和1968年爆發過。這兩次疫情輕微得多,但仍然使得大約二百萬人喪命。這兩次疫情,發生的過程皆相同。原本是鳥類身上的病毒和一個人類流感的基因混合在一起,於是疫情便開始傳播了。

到了1959年,先前的禽流感版本H5N1侵襲了蘇格蘭的鳥類。這一波疫情很快便被弭平,沒有擴大開來;一直到32年之後,在英國邊境以南的火雞才又再度受到感染。不過,H5N1第一次有記錄傳染給人,是在1997年的中國香港,當時傳染給了18個人,其中6人死亡。當地政府採取當機立斷的措施,三天之內就宰殺了當地所有的雞,阻止了病毒的侵犯。

2004年的1月,H5N1在泰國和越南的家禽中爆發大流行。數週之內,包括中國、印度和日本等鄰近的亞洲國家也都發生了疫情。超過四千萬隻雞被消滅,兩個月之後,疫情受到遏制,此時已有23人喪命。在這次疫情爆發當中,越南的豬身上也發現了病毒,讓人回想起1918年的那次可怕的瘟疫。2004年7月,H5N1又再度在泰國和中國大陸爆發,次月傳至馬來西亞。為了斬草除根,更多的雞被銷燬。2005年1月,越南半數的省份受到感染,數以百萬的家禽被犧牲掉。總計死亡或遭到銷燬的鳥類就多達約2億隻,然而H5N1還是馬不停蹄地繼續攻城掠地。

如何看待“全球大流行”?|以理抗疫·第二辑

禽流感時期的病理研究

H5N1目前出現於數以億萬計的亞洲食用禽鳥身上,這些禽鳥的排洩物沾在羽毛、蛋和籠子上,繼續傳播著H5N1。由於病毒是藉著空氣傳播,感染已經是無可避免。有的鳥群是傳染的高危險群,但是一點症狀都沒有,使得疫情愈發難以偵測。冷藏的禽鳥類身上的病毒可存活一個月。若是受到感染的禽鳥受到冷凍,則病毒可無限期存活。

2005年春天發生在泰國和越南的疫情中,第一次發現病毒由人傳染給人(不過,到底這起病例是由人傳染給人,抑或由鳥傳染給人,至今仍有爭議)。不過,真正讓研究人員擔心的,是在這些疫情中,人類的死亡率從原先的3/4降到受感染人數的1/3。乍看之下,這好像是一個好徵兆,但事實上恰好相反。從過去的經驗可以得知,人的死亡率下降,便顯示病毒的演化已經接近發動全球瘟疫大流行的階段了。在病毒的結構上可以找得到作此判斷的理由。當它變得更容易由人傳染給人的時候,它的致命率就降低了,但是總的來說,當它傳播給多達數千倍或數百萬倍的民眾時,會因它而喪命的人數就多得多了。西班牙流感使得五千萬人喪命,而受到感染的人數多達十億。各地的研究人員一致認為,各種試驗都顯示H5N1對人類的傳播能力正在持續快速增加之中,大規模的流感隨時都有可能爆發。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的權威研究人員羅伯·韋伯斯特博士曾經說過:“這是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所見過最惡毒的一種病毒。”美國國家過敏及傳染疾病研究院(US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主任安東尼·福西(Anthony Fauci)說過:“這個病毒有潛力觸發下一波的大瘟疫,而回顧歷史,它的嚴重性是空前的。”

2005年的夏末,H5N1就已經傳遍了亞洲,使得俄羅斯南方的鳥類屍橫遍野。然後消息傳來,說帶著病原的鳥類已經進入了歐洲。

如何看待“全球大流行”?|以理抗疫·第二辑

正在處理禽類屍體的工作人員

就在同時,由於越南的執法忽緊忽松,該國所採取的家禽管制措施至今仍然無法減緩感染的速度。打從2004年開始,所有的城市內一律禁止養禽鳥,但是在胡志明市,雞仍是隨處可見。最近的研究發現,湄公河三角洲上超過70%的鴨和鵝中,驗出流感病原,導致越南政府下令屠殺一千五百萬只鴨和鵝。由於飼主所得的補償金額僅及這些家禽類市值的數分之一而已,因此,在作者寫到此處時,這些帶病毒的禽鳥幾乎都還活著。在印尼,研究人員發現某些地區一半的豬都染有H5N1病毒。由於豬是鳥類病毒演化成人傳人病毒最常見的中間混合媒介,此一不祥的消息也引起大家嚴重關切,懼怕H5N1可能最終會在印尼某地演化成為真正的人類病毒。筆者書寫到此之時(編者注:原作出版於2005年),印尼已經有人死於H5N1。

日過一日,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此一病毒可能已經開始養成在人類間傳播的能力,和導致摧毀性大瘟疫的能力。流行性感冒傳染病防治協會主席安德魯·帕維亞醫師(Andrew D. Pavia)指出:

我們相信下一波的流行性感冒大流行已經迫在眉睫了。這些預測,主要都是根據歷史上流感瘟疫爆發的週期,和亞洲大部分地區中禽鳥身上的H5N1禽流感病毒日漸增加的傳播,及種種不祥的活動徵兆所作的斷言。我們非常關切的是: H5N1禽流感病毒已經顯現出強大的突變能力,也已經發展出造成包括豬、老虎、貓等哺乳類動物和鳥類以及人類感染的能力。

數天之內,世界衛生組織就發表了一份報告:

如果這種改變持續不斷地演變下去,禽流感病毒很快便有可能改以人類為其宿主。

這份報告印證了世衛組織先前的說法:

在數個受到高致病性的H5N1禽流感侵襲的國家中,家禽同時遭到感染,這在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而目前的情況可能每下愈況。因此,目前方興未艾的禽類瘟疫,有極大的可能會在已經受到感染的國家中持續發燒,或是陸續蔓延到其他國家去。有幾種禽流感病毒通常只會傳染給鳥類和豬,但是H5N1病毒卻有一種獨特的能力,可以使感染的人回天乏術。

時鐘滴答滴答地走著。也許再過片刻,子夜即將到來,但我們卻還渾然未覺!注:本文節選自《打敗禽流感》

(三輝圖書·新星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

策劃 & 按語寫作 & 編輯:草尉雨山

如何看待“全球大流行”?|以理抗疫·第二辑如何看待“全球大流行”?|以理抗疫·第二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