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拥有一流高级的智慧,来看看贾诩

三国纷争,群雄逐鹿,出现了多少能人智士,在那个“星光璀璨”的年代,有这么一个人,他没有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名气,也没有关羽、张飞、赵子龙那样的武功,也没有曹操、曹植、建安七子那样有文才。

可是他的一句话就能让长安城里腥风血雨,自己却安然无恙还得到了人人的敬佩,换了好几任主子却能明哲保身取得每一个主子的信任。在那个厮杀激烈生命朝不保夕的时代里,他身居高位,却能安享晚年,保全家人性命,最后以77岁高龄去世,死后还配享魏文帝庙。

想拥有一流高级的智慧,来看看贾诩

他就是贾诩,一个聪明的很高级的人!

年少的应变之才

其实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他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已经42岁了,但从他年轻时候的一件事就能看出贾诩此人并不平凡。

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杀人如麻的氐人,同行的数十人都一起被抓获了。眼看着自己的性命就这样被折在氐人手里,贾诩心生急智,说道:“我是段公(段颎)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

想拥有一流高级的智慧,来看看贾诩

年纪轻轻,贾诩便能在生死一线间沉着冷静,临危应变,其才智可窥见一斑。

有自知之明,知道进退

贾诩真正的发迹是从董卓之死开始的。当时贾诩在董卓女婿牛辅手下干事,同时李傕、郭汜也在牛辅手下。

初平三年,董卓被杀,牛辅亦死去,王允准备清算董卓余党,宣称要把凉州人杀光。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这时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表示现在王允还没有杀我们是因为部队还在,如果此时散伙,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现在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便可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

这个计策被李傕、郭汜等人采纳,于是杀回长安,大败吕布,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又杀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想拥有一流高级的智慧,来看看贾诩

李傕

贾诩一言竟导致如此血腥严重的后果,他自己也没想到。

事后,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此时贾诩却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受。

多毒的眼光啊!贾诩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进退,他很清楚李傕、郭汜两人毫无政治智慧,只会打打杀杀,用武力解决问题,绝不是能够辅佐的人才,这两人绝对不长久。果然两人经常互看不顺眼,举兵相争,势力渐微。

而贾诩这边,自知因一言而造孽,所以一直在调和李傕、郭汜以及多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并对汉献帝和众多大臣多有回护,帮助汉献帝出逃,这点雪中送炭,也让众人对贾诩多有感激。

洞悉人性,有出色的判断力

贾诩的聪明来源于他极其擅长洞悉人性,对每个人物的品性和心理都拿捏的非常到位,眼光又狠又准,所以每一次他都能做出最准确出色的判断。

  • 离开段煨

长安大乱,李傕、郭汜因斗争势力衰弱被杀,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贾诩因母亲去世辞掉官职回家奔丧,眼下贾诩举目无亲,于是投靠了与他同郡的将军段煨。

贾诩向来知名,为段煨军所敬服,但段煨心里怕贾诩夺其兵权,可表面上对贾诩十分礼遇。贾诩必然能看出来,此时南阳张绣与贾诩暗中有来往,张绣便派人去迎接贾诩。贾诩临行时,有人问贾诩:“段煨待你这么好,你为何还要离去?”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虽然优厚,却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会被他所害,而我离开他一定很高兴,又指望我连结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张绣缺乏谋士,也很愿意得到我,这样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够得到保全。”贾诩到达张绣处,张绣果然大喜,对他“执子孙礼”。而段煨知道贾诩离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 大败曹操

建安三年,曹操南征张绣,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张绣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要再追?”贾诩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得胜后,张绣问贾诩请教是怎么回事,贾诩解释说:“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罢了。将军虽然擅长用兵,但绝非曹公敌手。曹军虽然刚撤,但曹公必然亲自殿后,我们的追兵虽精,但将领比不过他们,他们的士兵还很有士气,所以我知道将军你必败。曹操之所以还未尽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所以击破将军的追兵后,一定会全力撤退,留别人断后,他留的将领虽厉害,却比不上将军,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

”张绣大为佩服。

想拥有一流高级的智慧,来看看贾诩
  • 投靠曹操

一年后,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想与贾诩结好。此时的袁绍兵多马壮,势力壮大,张绣当然愿意,可贾诩却直接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然后还劝张绣:

投靠曹操!

张绣直接傻了,他可是和曹操有仇啊,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可都折在了宛城,怎么可能去投靠曹操呢?

于是贾诩说出了投降曹操的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而袁绍连亲生兄弟都容不下,还能容下你?

张绣是见识过贾诩的能耐的,所以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曹操闻讯后果然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想拥有一流高级的智慧,来看看贾诩

曹操

贾诩对人性的洞察力实在是太高了,正是因为他能摸透人的性格和心理,所以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在能人领导面前,要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无需卖弄小聪明

接下来,贾诩要伺候的主子可是曹操,这曹操可不是李傕、郭汜、张绣等庸俗之流,他可是一代奸雄,极有谋略又生性多疑,在曹操手底下干活,不容易,稍有差池便会惹祸上身丢掉小命,于是贾诩便极为低调,轻易不发声,但一发声绝对是稳准狠!

想拥有一流高级的智慧,来看看贾诩

曹操

他在曹操幕中,只出过三次主意:

  •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郭嘉下了“十胜十负论”,与贾诩不谋而合。曹军军粮用尽,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曹操称善,后来抓住机会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 建安十三年,曹操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 建安十六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曹操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说:“离间他们。”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写书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内乱。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联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陈寿说他“算无遗策,经达权变”,什么意思,就是说贾诩的计谋从来没有失算过,看了上面三条计谋,当真如此。他深知曹操多疑心性,绝对不会随便卖弄自己,随意出主意,他只会在最恰当的时机里献策,而且一招毙命。

他的计策也绝对是去解决实际问题,相比起杨修,在曹操面前卖弄解字谜的小聪明,贾诩的水平真是甩了杨修几条街。

通晓登高必跌重,为人低调谦和,隐藏自己,安享晚年保全全家

其实贾诩不仅给曹操献策,在立储上也给了曹丕极大的帮助。

当时曹丕与曹植力争储位,曹丕得司马懿指点来寻找贾诩,而贾诩内心也更看好曹丕,但是储位之争向来凶险,贾诩绝不会明面上帮助,所以贾诩只是说了一句极为平淡的话: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

想拥有一流高级的智慧,来看看贾诩

此言乍一听稀松平常,不过几句客套话,实则饱含深意,极有谋算。贾诩很了解曹操,在曹操眼中什么样的聪明人没见过?什么样的能人没见过,曹操本身就是一位厉害人物,所以他曹丕再怎么显示自己的才能都绝不可能出彩,所以不如反其道而行,大智若愚,大谋似诚。在这个夺嗣的敏感时节里,在司空见惯的奇谋谲诈里,不如表现出一种真诚、诚恳、朴实的清新之风,反倒能在曹操心中留下好印象。

当年给曹操送行,曹植大展才华而曹丕哭泣流泪相送,不正是此风最好的体现么?

夺嫡的最后时刻,曹操来问贾诩了,贾诩闷着不说话,最后只来了一句:我在想袁绍刘表的事。 曹操哈哈大笑,曹丕太子位定。

其实贾诩明白自己并非曹操旧臣,怕曹操猜嫌,于是只要下了朝堂,便闭门自守,和谁也不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决不攀结权贵,正因此才取得了曹操的信任,连立储的大事也给了曹操决定性建议。

贾诩很会隐藏自己,这样低调的作风实在是高!

曹丕登上帝位,为报贾诩之恩,拜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于是贾诩在曹丕的时代,位列三公,为人臣极品,几乎走向权利的最高峰。可是聪明的贾诩怎会不知登高必跌重的道理,位极人臣的他依旧惯行以往作风,低调行事,为人谦和,不攀权贵。

不被权利的欲望所迷惑,所膨胀,而继续保持清醒,贾诩真的不简单!

黄初六月,贾诩去世,终年七十七岁,谥号肃侯,贾穆袭爵。多年后,贾诩与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庙。

贾诩,一个在裂变的大乱世中,几度易主,却凭一己之力,登上高位还能保全自身以77岁高龄全身而退,全家平安。

不得不感叹贾诩的聪明,真是一流又高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