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花時間在這三件事上


王陽明: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花時間在這三件事上


人無階級之分,但層次各不相同。層次也絕不是靠地位和金錢所區分的,更多的是一個人的內心格局和行為品德。

一介白衣,高風亮節,清白坦蕩,也可以是層次高的人;富家子弟,紈絝不堪,肆意妄為,那就是層次低的人。

一個層次低的人,心無大志,大好的光陰都浪費在了這三件小事上,若想成就大事業,這三件事切勿為之。

01 層次越低,慾望越深


很多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為錯把慾望當作需要,才使得自己疲於奔命,越陷越深。

朱熹有首詩,其中有這麼兩句:“世上無如人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講的正是人的慾望兇險,控制不好就會“誤平生”的道理。

《傳習錄•薛侃錄》中有云:“先生曰:‘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意思是說,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每天所追求的應該是減少而不是增加。因為只有減了一分慾望,才能恢復了一分良知,這是多麼輕快灑脫的事。

每天拼命和慾望打交道的人,是否可以擁有一顆平常心?答案絕對是否定的,因為慾望本身就是我們平常心的敵人,它存在的價值,就是讓你和平常心絕緣。相反,只有減少慾望,你才能心情平靜,只有心情平靜了,你才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良知,才會有無處不在的平常心。

積極的人生需要學會做減法。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尋煩惱,自己給自己套上枷鎖。這是因為內心裝了太多的慾望、得失和放不下,自然處處受其牽累。

王陽明曾經說過:“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擺脫負累的“冗雜”,迴歸自己的本心,才會活得輕快灑脫。

王陽明: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花時間在這三件事上


02 層次越低,越得理不饒人


“大道之行,不責於人”。不輕易指責,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智慧。

中華傳統文化講,人要善良,一善解百災。“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就是告訴我們:懂得責備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責備他人,才是遠離怨恨的最好方法。

有一位朋友常常因為生氣而責備人,王陽明告誡他說:“學習應反身自問。如果光責備別人,就會只看到別人的不對,而看不到自己的錯。如果能反身自問,才能看到自己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哪還有時間去責備別人呢?”聽後,這位朋友深感慚愧。

一些人在面對朋友的缺點或做錯的事時,往往會當面指出:“你錯了,讓我來告訴你正確的做法吧。”或是採用“你怎麼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之類的語言來貶低別人,以此顯示自己高人一等的見解。而且,他們還把自己這樣做的原因,說成是自己“性格率直”“直言不諱”“實話實說”等等,好像還是非常優秀的性格一樣。

別人的生活發生了什麼,他們正在經歷著怎樣的波折和磨難,站在自我立場的你可能並不完全知曉,你所看見的只是表象而已。

層次高的人,往往都有一種能力——共情。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從不在為難人的事上浪費時間。反之,層次低的人慣有的做法是——胡攪蠻纏、得理不饒人、無理狡三分,總之就是不給對方留一份情面,不給自己留一絲退路。

但事實證明,凡事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的人最終往往會吃大虧,而寬容大度、懂得禮讓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寬以待人,嚴於律己,應該成為每個人的行為準則。

王陽明: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花時間在這三件事上


03 層次越低,越喜歡談論是非


俗話說:“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亂吃飯,傷害到的只是自己的身體;但亂說話,傷害的則是別人,甚至還會為自己招來禍端。

中國有句老話:“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背後說人閒話,甚至編排別人,逞一時口舌之快,卻也讓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

從前有對夫妻,他們帶著毛驢上街趕集。一開始兩人牽著毛驢往前走,路人看見了紛紛指責:“這兩人是不是傻,有驢不騎還走路?”

夫妻倆一想,就讓丈夫騎上驢,妻子牽著往前走,路人又議論了:“這男的也太不疼愛老婆了吧,自己騎著驢讓老婆走?”丈夫聽見後感覺面子有點掛不住,於是兩人都騎上毛驢繼續往前走。

這個時候路人們依舊在議論:“這倆夫妻也太不愛惜動物了吧,你們看那毛驢又瘦又小,他們怎麼捨得這樣?”夫妻倆聽完生氣地乾脆都下來了,把毛驢扛在肩上去趕集了。

故事中的倆夫妻原本可以開開心心地趕集,就因為路上在背後的議論紛紛,導致最終身心疲憊。人的“是非”永遠也議論不完,但是世人卻總被“是非”所累,沒有任何的意義。

最令人生氣的是那些搬弄是非,議論他人的人。原本背後的議論就不是正人君子所為,做人應該行得端坐得正,有事說事,絕不在背後搞小動作。只知道搬弄是非的人,不僅無法提升自己,久而久之,他們還會被別人瞧不起。

喜歡議論別人的人往往自身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他們不想正視自我,只想指責別人,通過這種方式來掩蓋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然而越掩蓋,自身的缺點就越多,缺點得不到修正,那自身怎麼能提高呢?唯有“正己才能正人”,不能嚴於律己,又何以要求別人呢?

聖人王陽明認為是與非之間僅有毫釐之差,然而“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看似差距很小,卻足以毀掉一個人。是非對錯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有閒暇時間不妨多思己過,多察自身,不要總在他人背後談論是非,這既是在浪費時間,也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不負責。俗話說:“自省拭心心自明。”當我們不斷地反省自我,檢視自我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才會被洗滌,從而變得更加清明!

王陽明: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花時間在這三件事上


層次的高低,便是人品的高低,即便無法像聖人般人品出眾,也切不要做損人不利己的蠢事。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更應該思考:我有沒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生活是不是過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願你我都能成為高層次的人,多關注內心世界,多在精神領域下功夫,不拘於凡塵俗事,成就一番大事業。


文字整理自:勵志語錄、曾國藩讀書會、國學人生、心學等。圖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