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娃的不良行為,父母越打孩子越不改,不如試試“反省”提問法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是束手無策,只能通過打罵來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孩子不聽話,會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家長們都不願意看到。

所以只能通過一些行為來逼迫孩子聽自己的,扭轉孩子的性格。父母們其實挺無力的,因為講道理對孩子來說沒有用暴力手段,其實也只是引發更大的暴力。

同事家的孩子淘淘,他就是從小調皮搗蛋,喜歡捉弄別人,很不聽話。同事為他操碎了心,有一次淘淘在學校裡打傷了小孩子。

同事徹底爆發了,狠狠的打罵了淘淘一頓。事後淘淘卻選擇離家出走,把所有人嚇了一跳,好在有驚無險。

教育其實是一門高技術的課程,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彷彿就陷入了絕路,打罵沒有用,講道理也沒有用,那該怎麼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其實我們要想糾正孩子,我們就要真正懂得孩子。

糾正娃的不良行為,父母越打孩子越不改,不如試試“反省”提問法

孩子為什麼會有不良的行為?

第一、沒有是非意識

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能他並沒有覺得很不對。但是在我們已經懂得道理的,大人的眼裡卻是一件錯事。所以孩子從小的是非意識是需要養成的,他們可能不知道他們做的事情會給別人帶來多大的傷害。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們去從小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交給他們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當孩子們懂得是是非非了,就肯定知道了,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

糾正娃的不良行為,父母越打孩子越不改,不如試試“反省”提問法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發現:

我們日常的思想、行為和決策這些“有意識”的念頭,只佔5%,其餘95%都是隱藏在水面下,不為我們所知的潛意識。當正確的是非觀建立後,孩子潛意識就會反射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凡事都應該有原則和底線,有一些不良的行為是絕對不能被接受的。孩子們可能不懂,所以我們就需要讓他們懂。

是非觀和價值觀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事情,如果我們沒有在小的時候很好的培養她們,導致他們是非觀不全或者是扭曲,那將來他們還會做出讓我們後悔一輩子的事情。

糾正娃的不良行為,父母越打孩子越不改,不如試試“反省”提問法

第二、孩子的叛逆心理

有的時候孩子並不是為了去做壞事而做,而是為了和家長們對著幹。這就是孩子們常有的叛逆心理,也是一種在成長過程中很常見的行為行為。

每一個孩子無論他表現出來的是聽話還是淘氣,他都有叛逆心理。而有些孩子的叛逆行為表現的比較明顯,有些孩子卻會藏住他的叛逆想法。

所以當我們遇見孩子有不良行為的時候,我們要判斷一下是他的叛逆心理作祟,還是他就是想那麼幹。很多時候,如果孩子是叛逆心理作祟,我們就要去跟孩子們進行平等的交流。

要告訴他們一時負氣那麼做造成的傷害卻很大,而如果是叛逆心理作祟,那麼孩子還是很好改正的,家長們也不必太過於擔心。

就像每一個女生都會經歷更年期,一樣,孩子的叛逆期沒有辦法避免。家長們也需要用更好的心態去面對。

糾正娃的不良行為,父母越打孩子越不改,不如試試“反省”提問法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應該怎麼做?

第一、反省提問法

這是一個很好用的方法,自我反省通常是指人們對自我的觀察,從而發現自己錯誤的過程。而我們想要讓孩子改掉自己的不良行為,我們可以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並不等於講道理,很多父母覺得自己跟孩子講大道理,就是讓孩子反省啊。

其實這兩者的差別是很大的,因為講道理,事實上是父母對孩子進行一種灌輸和控制孩子很大概率上的,會反感父母這麼做。

有的時候孩子對父母是有情緒的,而父母要給他們講道理,他們也不想聽。

臺灣教育家洪蘭曾說:

“糾正一個行為最好的方式,是用一個可被接受的行為取代原有的壞行為。”

我們想要引導孩子自我反省,我們就要有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就是在父母和孩子心平氣和的狀態下進行溝通,而不是兩個人怒氣衝衝,那麼這樣的溝通是無法正常進行下去的。

我們不需要孩子與父母的關係要有多親密無間,但是至少孩子不能對我們懷有牴觸的情緒。其次我們要引導孩子去反省,我們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方式。

而在他們對我們舉例出來的情況進行選擇的過程中,他們也能知道哪一種選擇是更好,而哪一種選擇是更差。引導孩子反省,其實就是引導孩子思考他們有沒有更好的行為方式,事實上就是給了孩子更好的一種選擇。

糾正娃的不良行為,父母越打孩子越不改,不如試試“反省”提問法

第二、給孩子時間改正

有些父母太過於急切,凡事都希望孩子能夠立刻的變好。這就是我們之前聽過的一個成語故事,叫做拔苗助長。孩子的成長和改正都是需要有一定時間的,他們不可能在一瞬間就變成了一個偉大的成功的人。所以我們需要給孩子一定的適應期,讓他們有一個從淘氣變得聽話的過程,從好變到更好的過程。

白巖松曾說過:

“如果成長永遠是一個模式,順理成章、潔白無瑕、陽光燦爛,那不是成長。成長應該是立體的、真實的,不斷犯錯誤的。

父母們也不必太過於著急,因為孩子的成長大多都是在父母身邊的,我們有很多機會能夠參與他們的人生,我們可以在他們身邊為他們保駕護航,我們可以慢慢引導著他們朝著更好的方向走。

所以何不給孩子一點時間,讓他們自己思考,自己改變。而這一些時間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糾正娃的不良行為,父母越打孩子越不改,不如試試“反省”提問法

讓孩子們進行自我反省,不僅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而且生孩子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

自省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而這個意識不僅是孩子們需要擁有的,身為大人我們也要有這個能力。我們不能保證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每一件事情我們都做對了。

所以我們要時常的反省自己,自己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是不是也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夠好?而如果人學會了自信,我們就能給自己的人生安上航向儀。我們也能朝著更好的方向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