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為籃球運動出一份力嗎?

昨天有一個朋友在交流群裡問問題,問了半天才弄明白,他是想自己參加訓練營,他覺得只有把自己的技術鍛鍊好了,才能去教孩子們。

我以為他是想問怎麼辦一個訓練營,我扯商業的本質,人家一句話把我“閉”了,不為掙錢,就是喜歡籃球。

你可以說這個朋友傻,不懂成本,毛利率,淨利潤。但我覺得這個朋友很真實,真實的人往往過的更快樂,在這行業裡做的,哪個不熱愛?

你想為籃球運動出一份力嗎?

我是誰?

我是一名從國企轉業到體育行業的普通人,一個籃球愛好者,不懂技術,不懂教學,甚至沒你們打球的時間長。我也是因為熱愛,我總跟@老生說的一句話是,我們現在做的事情非同一般,是在幫助這個行業,為了這個行業越來越好。

在“青少年籃球教學交流群”也和大家度過了4個月的時間,從開始想做,我們的初衷就是為群裡的教練們解決問題,到現在往回看,從來沒有變過,“有求必應”是我們工作的原則,今後也一樣如此。

現在群裡有2000多個人,每天都會有很多問題,問的最多的就是:

訓練計劃怎麼制定?

如何成為一名籃球教練?

這兩個問題

那麼我們就來聊聊我對這兩個問題的看法,注意,前面我已經預警了,我不懂技術,我也不懂教學,說的對與不對的地方,您多多包涵,文末可以指正,我虛心接受。

我在健身這個領域的時間比籃球時間長,任何體育運動最終一定會以比賽的形式呈現結果,那健美、健體也一樣。肌肉維度夠大,夠飽滿的那個最終就會勝出。那健身教練的任務,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再換句話說,不管是一個小白,還是一個有2年訓練經驗的人,還是一個70歲老頭,擺在健身教練面前,你都能制定符合他們目前狀況的訓練計劃,那你說這樣的教練優秀不優秀?

籃球亦是如此,我們針對的人群是青少年,3-6歲算學齡前兒童,都是我們的訓練對象。那就變成了,不管是一個學齡前兒童,還是一個有2年訓練經驗的10歲孩子,還是一個16歲的籃球愛好者,擺在你面前,你都能制定符合他們目前狀況的訓練計劃。

所以訓練計劃,從來就沒有統一的標準,它要因你的訓練對象而制定,籃球基本技術,移動、運/突、傳接、投、防守,訓練對象各技術點哪裡合格,哪裡不足,哪裡需要加強。你一看就門兒清(明白),立馬就能制定出符合對方需求的訓練計劃,那你一定是個不錯的教練。

有人要問了,怎麼才能看出來訓練對象的問題?並給出解決方法?

那一定需要你有很強的理論儲備,和許多訓練經驗。再說直觀一點,籃球基本技術,運傳投突,每種技術你都有許多種訓練方法,並且你練過、看過許多孩子。舉個栗子,我們打籃球的都喜歡鞋,看的鞋多了,一看就知道你多大腳。量的積累,會產生質的變化,小學就學過哦。

所以說到這裡,我也解決了第二個問題,如何成為一名籃球教練。

以上我說的可能比較極端,是針對單個個體的,有朋友會說,現在都是大班兒課,沒辦法因材施教。確實,這是中國目前的特有情況,甚至報名訓練的家長很多隻是想讓孩子減減肥,少在家裡玩會手機遊戲。但如果你能制定個體的訓練計劃,集體不就是是由一個個個體組成的,對於一個老師,寫教案算是吃飯的傢伙了,對於我們教練來說並不難對麼,或者說對於我們熱愛的這個運動,再難不是也要堅持嗎?誰讓我們選擇這條路了。

還有很多想進入這個行業的朋友,問這個行業前景如何?未來其實誰也看不懂,能看懂的,說了,你也未必信。

白巖松老師說,這個時代人最缺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是唯一可以驅使人前進的動力。對這個行業好奇嗎?進來看看,不就知道是黑是白了?30歲之前不嘗試,難道要等到30歲之後嗎?

最後談談我對教練員資格證的一些個人看法,證件不過是個敲門磚,不是拿到證件就萬事俱備了,以下是作為一個教練需要具備能力,我羅列了一下,每一種能力,哪個證件都不能給你。

激勵球員-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觀察球員-精準的洞察能力(心理學)、準確的判斷能力(獲取信息多,理論基礎)

教育球員-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學會思考)、溝通能力

組織球員-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隨機應變能力、調控課堂能力

示範動作

-教學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內化和應用知識、追問和反思經驗、分析和整理信息)、溝通能力

你想為籃球運動出一份力嗎?


如果你也喜愛籃球

麻煩在文後評論

讓我知道在為“籃球出一份力的路上”

我不是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