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到底是誰的錯?

為什麼有如此多的人會嘲笑肥胖的人?為什麼有如此多的人會指責肥胖?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這是因為肥胖與人的意志力和性格有關。因此,你的內心中總是會指責自己,認為自己是肥胖的"罪魁禍首",從而導致了肥胖和基本上其它種類疾病迥然不同程度的關注度。


說到肥胖羞辱,我認為最應該為這個"標籤"負責任的,是最早喊出"吃多少卡路里,減多少卡路里"(CICO,Calories In, Calories Out)這個口號的這群人。這群人包括醫生及科研人員,是他們一直在科普"卡路里就是卡路里"、"全部都是因為卡路里"以及"管住嘴,邁開腿"這些口號。然而,這些口號的背後,其實暗藏著"全都是你自己的錯"這種心理認知。


肥胖到底是誰的錯?


鼓吹各種口號的專業人士認為,如果你哪怕少吃一點,或者不要太懶,你還是有機會長得跟美國電影演員布拉德·皮特一樣帥的。但誰都知道,這並不現實。相反,人們的焦點會更加關注於這個鼓吹了幾十年的無效飲食建議帶來的肥胖羞辱。


算一下,你胖不胖


肥胖測量最常使用指標為身體質量指數(BMI),具體計算方法是:BMI=體重/身高的平方(kg/m2)。


WHO定義,成人BMI在25kg/m2~29.9kg/m2間為超重,≥30kg/m2為肥胖。同時WHO定義男性腰圍>94cm,女性腰圍>80cm為腹型肥胖。


肥胖到底是誰的錯?


《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確定我國成人BMI在24.0kg/m2~27.9kg/m2為超重≥28kg/m2為肥胖,男性腰圍≥85cm,女性腰圍≥80cm為腹型肥胖。


在上個世紀70年代之前,很少有人會出現肥胖症狀,當時的社會民眾也基本上不知道他們每天吃了多少卡路里的食物,也不清楚到底消耗了多少卡路里。令人驚喜的是,即便沒有人在意卡路里攝入或消耗,世界各地卻沒有多少有肥胖症狀的人。


如果之前那麼多人在不用計較卡路里攝入的情況下都可以避免肥胖的話,為什麼從80年代開始,人們為了保持體重,都開始關注卡路里攝入了呢?


從那個時期開始,美國人的飲食習慣發生了兩大主要變化。首先,科學家建議要少吃脂肪,多吃碳水化合物。這種號召鼓勵人們多吃白麵包以及意大利麵,但卻因此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變得更加肥胖。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被人忽略的問題,即用餐頻率的增加。


而在人們的體重越來越重後,越來越多的人呼籲要有規律性地用餐。醫生們會建議減少卡路里攝入,並且飲食規律,就像在牧場裡吃草的奶牛一樣。


肥胖到底是誰的錯?


但實際上,真正的問題在於潛意識中把攝入的卡路里和消耗的卡路里拿來對比的說法。所以,人們很容易就說,"是你自己的問題",或者"你已經放棄自己了"。這種非黑即白的想法,認為你要不是沒能好好地控制飲食,要不就是運動時間不夠。但肥胖根本就不是卡路里攝入過多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