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飞行家》(二):最具潜力与潜力兑现不是一回事

本文约1500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大雪覆盖不了凡人的热血,

尊严和自由在绝境里逢生。

《飞行家》


93.《飞行家》(二):最具潜力与潜力兑现不是一回事

上边这俩句选自《飞行家》这本书的封面,不知道是不是双雪涛写的,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我就只标出出处了。而且这两句话与前边谈到的观点相似,也能概括小说里的每个故事。大雪可以象征着无力的现实,尊严和自由象征着浪漫而又理想的结局。

双雪涛是为数不多喜欢“小说家”这个标签的作家,并且在他的书里反复的强调。其实对于作者来说,特别写小说的来说,利用手中的笔或者键盘安排自己小说中的人物命运是一种理所应当的权力,即便是不合逻辑,不合理的也没有关系,毕竟谁让他是作者呢?人有笔和键盘,就可以拥有这样的权力。

93.《飞行家》(二):最具潜力与潜力兑现不是一回事

当下有很多小说、电影都是先安排喜剧,然后会由喜转悲,近些年这样类型又比较突出的电影有《寄生虫》、《我不是药神》等等,经常会以一种屌丝逆袭,由悲到喜再到悲的模式。而这个模式是比较卖座,比较能让观众接受,毕竟大家本来可能以为是个喜剧,在笑声中吸引受众继续往下,便可展示其真正悲剧的内核。

而双雪涛笔下的人物却是相反,直接是由悲转喜,而这个“喜”虽说常常是不合情理的,可能性极小的。

但要知道在当代文人作家的地位已远不及以前,在这个年代里崇拜的是科学家,崇尚的是理性,科学才是王道。

而双雪涛的故事告诉你,小说家可以超越科学,超越逻辑实现那可能性极小的希望。在科学无能为力的时候,小说家可以搞定一切。

尽管只是在他所建构的世界里,也多少有些文人自欺欺人的意味。

93.《飞行家》(二):最具潜力与潜力兑现不是一回事

或许也因为这些儿,他能受到文坛的关注,也得到了众多宣传资源以及名家推荐。

但回过头来看他的文字与故事叙述,个人觉得非常的粗糙。

他小说的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用一种毫无人物特征的转述式对话来推进故事情节与线索,整段整段的都在“我说,他说,我说,他说,我说,他说……”中度过,再加上想要刻意营造的悬疑氛围,就让阅读过程中愉悦感大幅度减少,甚至会犯困,但其实故事还行。

在更新这篇书评之前,我陆陆续续评了四十多部小说,但我从来没有专门用书里的照片来作为配图的,但这次我忍不住了,要拿出来了。请各位感受一下我在阅读过程中的崩溃感和无助感。


93.《飞行家》(二):最具潜力与潜力兑现不是一回事

当然了,我也不排除有些读者喜欢这样的风格。而且小说家写小说并不是都要取悦读者,如果只以取悦读者为目的,为何不去读时下流行发达的“网文们”呢?

在整部小说阅读结束后,我个人认为双雪涛的荣誉墙上,我比较认可的就是“最具潜力作家。”他很有潜力,而且身为80后,还有很多时间去精进去进步。因为对于作家来说,这个年龄绝对是黄金年龄。

但话又说回头,有潜力和兑现潜力是两码事。

93.《飞行家》(二):最具潜力与潜力兑现不是一回事

就像很多天才足球运动员一样,

天才球员年年有,但每个人不一定都能成为球星。

希望吧,我也希望这位小说家能拨开一些迷雾,进一步地兑现自己的潜力,写出更好的作品。

书评的最后,我不得不吐槽我曾经说过无数次的网红人脉出版品牌。这部小说也是由他们出版的。

毫无争议,它们在当今中国的出版界地位非常高,不论是行业的领军人物,还是拥有的读者粉丝以及流量资源。

于是它们可以为任何一部书籍开出天价签约费,并靠售书和明星效应大赚一笔,即便是不知名的作家,只要文化名人不断站台,便可轻松收回投资。

他们让纸质图书行业走向了文化名人带货的营销模式里。

商人以利润为导向,本无可厚非。

93.《飞行家》(二):最具潜力与潜力兑现不是一回事

但与其花几百万去竞拍一本网红明星书,不如花几万块多培训培训自家的编辑。

我已经不止一次在它们家近些年出版的书里读到错漏字了。

这部小说还由于我并不喜欢作者的叙事风格,读得并不认真。

也没有完全细读。

但我却依旧在168页的底部和255页上部发现了错漏字。

(各位小伙伴手上有纸质书可以对一对,我手上的书是从地方图书馆借的。比较一下借来的书是否为盗版?)

93.《飞行家》(二):最具潜力与潜力兑现不是一回事

虽然是商人,但好歹也算是文化商人,文化俩字在前。

可别本末倒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