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你早该知道!

近两年,风靡社会大众的网红、主播和小鲜肉们可谓是一夜成名。一些青年演员、年轻艺人、网络主播等浮躁攀比、丑闻频发,盲目追求名气而不在乎艺德,导致对整个社会风气产生极坏的影响。面对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文艺界必须要站出来,要坚持立场、表明态度、发出声音,要给予青年演员以正面积极的榜样,要对社会上的年轻人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

“网红”走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确有一些积极励志的原创内容可以从正面激励青少年,成为“正能量”网红偶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大一部分“网红”依靠恶搞、低俗甚至是色情暴力的内容来获取关注,由于青少年本身缺乏自制力和辨别能力,加之家庭和学校的引导不及时和教育的缺乏,因此在关注这类“负能量”网红会使青少年无意识的去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之前快手一直推送低龄孕妇的热门消息,不仅不加以监管,甚至还有关联推荐,在搜索人口和上传的内容也不加以监管审查,导致很多青少年盲目模仿,有的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负能量”的网红会给青少年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首先,会造成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错位,很多网红往往会一夜爆红,这将对青少年产生大量的负面影响,处在人生启蒙和发展阶段的青少年也都幻想一夜成名,有些人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寻求每个人的關注,有时候甚至是通过伤害自己来博取眼球。但是要知道,大部分的网红成名都不是偶然的,很多都是商业推手有计划的进行炒作,这种成功方式会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三观,还有的网红通过展示自己的奢侈豪华的生活状态,这种炫富也会无形的向青少年传递了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价值观,这也会使青少年过分享受,贪恋金钱,很多青少年为了打赏网红或者网络游戏而与父母争吵,有的为了追求奢华的生活甚至走上歧途,走上犯罪道路;其次,现在的很多网红会造成青少年审美观的扭曲,现如今各路网红层出不穷,一些“蛇精脸”“锥子脸”的整容脸变得越来越多,让大众对美丑的定义越来越模糊,甚至一些网红通过暴力、色情、整容等一系列大尺度的内容吸引大众的眼球,这些行为不仅污染了青少年的心灵,还导致他们审美观扭曲,整形成风,一些低俗、恶俗的东西当做是时尚。   

“网红”现象的出现只是现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体现了青少年的无力性,他们无法正确的对信息选择、评价和辨别,他们将沉浸在媒体的奇观中,无法自拔,从而失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感,这会让他们沉迷于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以及感觉和视觉的刺激,而缺乏自我思考。青少年在网红时代的侵袭之下,极易造成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尽管这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新生要素,也是科技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但是对青少年自己而言,要加强自律和自我管理,学会理性辨别,不盲目从众;同时也要加强对网络法律法规的监督,加强对于青少年的综合教育。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起来,理性、客观的去对待网红,引导青少年群体正确、科学的寻找到榜样和偶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成功。

随着互联网及高科技的发展,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网络经济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如何教育引导青少年形成和确立正确的道德、审美、经济和职业价值观,发挥正面导向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化的传播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为青少年观看和传播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由于“网红经济”的市场化运作,在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上难免会呈现多元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也会空前增大,成为影响青年一代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引导和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科学、正面、积极、向上的文化,是我们当务之急的任务。

网络直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从过去的文字直播、图文直播,到现在的播客直播,还有已经到来的VR(虚拟现实技术)直播,这个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可以预见的。正所谓“无直播,不传播”。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只要一个手机,注册一个APP账号就可以成为直播用户,因此,直播平民化、草根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成为青少年文化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青少年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受媒直播提供的“象征性现实”的影响和左右。

一、沉迷于网络直播

对象:小学、初中、高中的在校中学生及大学在校生他们对网红非常的着迷。

1.看直播的人数、所花时间和所看的直播内容较多是青少年。在看网络直播的青少年中,每次看网络直播的时间都在半小时左右,男生观看的时间比女生观看的时间要长。从观看内容来看,有的选择游戏直播,其次是才艺直播、颜值直播、名人直播,青少年选择看教育直播较低。其中男生比女生更喜欢看游戏直播、体育直播,女生比男生更喜欢看日常生活直播和名人直播。大学生比中学生更喜欢看颜值直播和才艺直播。喜欢看教育直播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比例相当,且占比都不高。

2.看直播的目的、看直播的付费情况及心理 。

有的青少年观看网络直播的原因是“纯属无聊打发时间”,其次是“为了身心愉悦与放松”、“学习专业知識或游戏技能”等,其中,部分青少年点明看直播是为了学习化妆技巧及穿衣搭配。

在看直播的过程中,大多数人会通过点赞、评论或弹幕等形式与主播互动,有的人还会从生活费中拿出一点钱为主播送付费礼物,其中中学生相对大学生而言,更愿意以“送礼打赏”的方式与主播互动,并且出手更加大方。而给主播打赏的主要目的是因为主播颜值高、才艺出众,犒劳主播,还有就是想引起主播的关注,当然有钱任性和从众心里的占比也不少。主播认为观众打赏是因为主播颜值高、才艺出众、想引起主播关注,认为是观众的从众心理导致。

3.对主播的认可度。青少年大部分有正确的价值观,对低俗内容比较反感,对主播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最在意主播的谈吐是否幽默,主播的专业技术是否够好有极少部喜欢看主播衣着暴露、低俗内容。与大学生相比,认为“颜值”是成为网络主播的主要因素的中学生比例较高,而且中学生更看重在网络直播过程中与网友互动,更希望得到主播关注、满足虚荣心、猎奇心等,而大学生对主播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要求等方面超过中学生,认为网络直播不道德现象更严重。

4.对直播行业的向往度。非常向往和比较向往“网红生活”的中学生比例要高于大学生的青少年羡慕网络主播的轻松赚钱方式。较多数青少年认为如果做直播的话,会选择游戏直播和日常生活直播,并且通过专业技能、互动及颜值来吸引粉丝。看好这个行业并且打算做长久的职业规划。主播做这个行业的动机是来钱多,来钱快,其中女性主播选择此项的比例要高于男性主播。中学毕业的主播选择此项的比例也要高于大学在读及大学毕业的主播。主播月收入为5000—1万元,有的主播收入月收入为1万至3万元。

5.看网络直播时碰到的道德乱象情况。所调查的青少年群体认为,在网络直播过程中“无视道德、不讲节操、没有底线”主播经纪公司的负责人也坦承,在对新主播进行培训时会以“不被封号”为最低标准,例如注重提醒他们不要衣着过分暴露,禁止色情、暴力等相关内容的直播,不要碰触法律底线等,并不会特别针对青少年观众群体而提醒新主播注意文明言行。

有的青少年认为对“青少年观看网络直播”这一行为进行教育和引导很有必要。

二、网络直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1、网络直播行业的兴起造成青少年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错位。某些负能量“网红”一夜爆红,轻松赚钱、奢侈享受的生活方式给价值观未成熟的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树立了不好的榜样,以为天上可以掉馅饼。各种神话,尤其是只靠“颜值”就蹿红的“网红”案例,让青少年对“不劳而获”、“一夜成名”跃跃欲试;通过赠送付费礼物打赏主播就可以得到主播关注等行为,无形中向青少年传递了一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使得部分青少年沉迷幻想,不思进取,过度消费,过分重视外在的东西。

2、负能量的网络直播造成青少年审美观的扭曲。网络直播中不乏暴力、色情、低俗的内容,“蛇精男”、“锥子脸”的主播“争奇斗艳”,使得部分青少年以丑为美。

3、负能量的网络直播造成青少年道德素質和个人品质的偏离。“网红”们道德水准参差不齐,为了赚钱,各种无视道德、不讲节操、没有底线的语言和行为对青少年的杀伤力是很大的。尤其一些低俗的词语、脏话通过“网红”的直播被还不具备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接受、使用,对青少年语言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网络直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正面影响。

1、有一技之长、谈吐幽默的“网红”主播倍受欢迎,收入也令人惊羡,一定程度上会引导青少年发挥个性,注重培养自己的爱好特长,将工作与兴趣相结合,积极正面地规划将来的职业,有利于青少年培养正确的事业观。

2、正能量的网络直播可以引导青少年积极向上,使网络直播成为道德教育的新阵地和新途径。如最美警察、最美教师、最美医生、学霸棋手柯洁、奥运明星等“网红”,通过网络直播带给人们榜样的示范效应远远超过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

3、优秀的教育类、科技类、文化介绍传承类等高品质直播,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缩小不同经济地位的个体获取优秀资源的“知识沟”。同时有利于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崇尚经典。

四、应对策略。面对网络直播给青少年价值观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多管齐下:

1、青少年个人层面:学会合法健康文明用网。青少年应自觉甄别网络不良信息,比如损害国家利益、色情、暴力、谣言、诈骗等内容,养成健康文明用网的好习惯。避免长时间沉迷网络游戏直播、色情直播和日常生活等“无内容”直播,并且对直播平台出现的不良内容应及时举报。

2、学校、家庭层面: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正面引导。学校和家庭,尤其是针对中学生,应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地看待网络直播中的各种内容,引导其自主辨别各种“网红”的层次,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事业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络直播内容。学校层面,尤其是中学,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外,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也可以利用直播平台,开设优秀的教育类、文化类直播,传递优秀的教育文化资源。

3、直播平台层面:合理利用,使直播价值向内容层面回归。首先,网络平台应加强自审,不仅要进一步提高网络主播的准入门槛,还要加强对直播内容及观众的审核,可以根据直播内容对观众进行分级(成年∕未成年)。

其次,打造一批正能量“网红”,把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直播这种青少年喜欢的方式来传递,提升德育有效性。正能量“网红”给青少年提供了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成功之道,相对于有距离感的明星,“网红”对青少年来说具有更强的榜样效应,他们贴近生活、生动形象的特点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他们的高尚品格和拼搏精神也对青少年产生强烈的激励效应。

再次,网络直播应摆脱“无内容”定位,向内容层面回归。部分青少年以观看“无内容”直播来打发时间,例如吃饭、睡觉、和网友聊天等,也曾有主播因此成为“网红”。但真正好的网络直播应该将视角从自我天地投向社会苍生。也有主播通过直播展现慈善、运动等正能量内容,释放出健康和绿色气息、蓬勃的生活节奏。富含正能量的网络直播不仅让网友感受到了思想美、生活美、生产美,也正面引导了青少年培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网络直播只有摆脱粗浅无聊的定位,既考虑个性特色,更考虑公共性、公共担当,输出具有传统道德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才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4、政府层面:加强监管,支持优质内容。政府层面要密切关注直播行业,利用法律、经济、政策、科技等多种手段加强对直播平台的监管。“一种新媒介的出现,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政府应该为规范这种新文明提供顶层设计。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多方面开通举报热线,发现有违规直播可以方便快捷的舉报。

在监管之外,政府也应出台相应政策对优质的正能量网络主播予以资金和宣传支持。网络主播是直播内容的策划者和执行者,是网络直播文化的最大影响因素。政府在资金和宣传上大力支持优质的直播内容和正能量主播,可以帮助其吸引用户,并与其它粗浅低俗内容的直播拉开距离,从而正确引导直播平台、大众乃至青少年的价值观。

我们要确切了解青少年使用网络直播的现状,充分利用这一新媒体平台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从家庭、学校、直播平台、政府等多层面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引导青少年合理运用网络直播平台,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