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渡海作戰,遇12級颱風,陸軍打海軍,憑什麼勝利?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蔣氏殘部盤踞在長山列島,並在島上建起了嚴密的防禦工事。

長山列島由32個島嶼組成,位於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處在黃海與渤海的交匯處,是出入渤海的唯一通道,更是京津的門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因此,蔣氏把長山列島當作其在北方海上的反攻基地,達到封鎖渤海灣,切斷山東和華北、東北的海水聯繫的目的。蔣氏對自己的安排頗為得意:“南有臺島,北有長山,國軍防禦,固若金湯!”

為了消滅盤踞在長山列島的蔣氏殘部,我方發動了長山島戰役,這是山東最後一次對敵作戰,也是我方第一次渡海作戰。

1948年3月17日,長山島特區工委指揮各個工作點,發起了宣傳攻勢。同志們用宣傳品和警告信向島上的蔣氏殘部宣傳我方的優待政策,讓他們停止作惡,立功贖罪。另一方面,同志們對在長山島附近區域的漁民進行教育,維護周邊地區的秩序。

許世友渡海作戰,遇12級颱風,陸軍打海軍,憑什麼勝利?

開國上將許世友

同年7月12日,組織派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許世友、參謀處長劉雲鵬和政治部秘書長孫曉風組成長山島戰役前方指揮部,許世友任指揮。

數日之後,許世友召開作戰會議,作了兩方面的部署:

  1. 華東野戰軍第二十四軍七十二師兩個團和炮團三連先攻下長山島,然後佔領北長山島。隨後以警備第四旅兩個營和一個山炮連、一個迫擊炮連佔領黑山島和廟島,以警備第五旅兩個連佔領大小竹山島,達到保護主力部隊右翼的目的。
  2. 以第一步佔領的島嶼為據點,攻佔北部的5個島嶼。隨後在兩個榴炮營的掩護之下,讓主力部隊順利登陸。警備第五旅和警備第四旅的8門榴炮負責截擊敵艦。
許世友渡海作戰,遇12級颱風,陸軍打海軍,憑什麼勝利?

我軍組織偵察

許世友深知海戰不同於陸戰,如果沒有足夠的渡海工具和船工,陸戰部隊的實力必定發揮不出來。於是他在煙臺、蓬萊等地徵集了53只汽船,600餘隻木帆船以及2500餘名船工。

7月中旬,許世友率領部隊集結在長達幾十公里的海岸線旁,所有的炮兵做好了發射準備。7月26日,在總攻的前夕,一場罕見的12級颱風刮來。到了28日的時候,我方參戰的船隻在狂風和巨浪的裹挾之下,紛紛被衝到了海灘之上,許多船隻出現了受損的情況。

許世友渡海作戰,遇12級颱風,陸軍打海軍,憑什麼勝利?

所有的戰士們都覺得這場颱風讓我方陷入了不利的局面,但是許世友卻認為這是進攻的最佳時機。因為島上的蔣氏殘部想到在如此惡劣的天氣情況下,我方船隻必定損失慘重,也就無法登陸作戰,他們的防守必定鬆懈,思想也較為麻痺。

許世友果斷決定:“我們要堅決地打!船壞了算什麼,我們可以再修。我們的部署不變,時間一到就發動攻擊!”

隨後,戰士們連續用了5個晝夜的時間,將受損的船隻全部修好。8月11日,許世友下達渡海攻島的作戰命令,此時的蔣氏殘部不可能想到我方船隻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全部修復。

這天夜裡22時,我方部隊剛渡過一半的路程,海風卻突然消散了。這導致我方部隊的速度驟減,無法在短時間內登陸。

許世友面對這般情況,立即命令部隊:“有槳的用槳劃,沒槳的用鐵鍬劃,沒鐵鍬的用手劃,全力向島上衝擊!”

許世友渡海作戰,遇12級颱風,陸軍打海軍,憑什麼勝利?

我軍渡海的木船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我軍部隊憑藉驚人的毅力在凌晨2時順利登陸。率先登陸的部隊立即打了一串紅色的信號,許世友見狀,命炮兵各部開炮。一發發炮彈立即升空,準確地打擊了多個軍事目標。

隨後許世友安排部隊施放炸藥包製造聲響、打出假的信號彈,還用馬拉樹在公路狂奔,製造我方調動的假象,讓敵方艦隊找不到我方的真正動向。

之後他又派出一股兵力佯攻大、小黑島,調離敵方的主力部隊,給我方主力部隊創造有利的局面。

當敵方的軍艦和大部隊中計之後,許世友立即將部隊分為三路,向島內縱深發展。這天下午兩點,我方主力部隊成功佔領北長山島。到了夜晚23時,其餘部隊陸續佔領了廟島。至此為止,長山列島全面解放。

許世友渡海作戰,遇12級颱風,陸軍打海軍,憑什麼勝利?

新民報對此次戰役作了報道

此役,我軍斃敵200餘人,俘敵1305人,繳獲艦艇10艘,火炮15門以及各類槍支1200餘支。

長山列島的勝利,標誌著山東全面解放,徹底粉碎了蔣氏對北部沿海地區的封鎖。這一仗,是我方首次渡海登陸作戰,首創了“陸軍打海軍,帆船打軍艦”的成功案例。這為我方在此後更大規模的渡海作戰中,樹立了信心,積累了經驗,影響深遠。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