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婚”的背後

案例:

小梅32歲,結婚不滿三個月就想離婚。

“閃婚”的背後

據她說,結婚前就鬧的很不開心。比如說房子裝修,甚至買喜糖這種事情都是她婆婆定的。傢俱選的都是暗紅的老式紅木的那種,看著就挺壓抑的。本來,她想和先生小衛去選選傢俱什麼的,小衛說,我母親幫我們操心不是挺好嗎,又不用你操心,況且錢都是她出,我們有地方住就行了。小梅說,你媽的品味太老,選的東西都不是我喜歡的。小衛覺得妻子很煩,就不理她,一直悶頭打遊戲。小梅更窩火,覺得小衛變了。小梅和小衛是母親託人介紹的,談戀愛不到半年,母親說,你就不要挑了,年紀再大,生孩子質量不好,小衛工作不錯,人也老實,就這麼定了吧。小梅周圍的同學大部分都結婚了,她想想就算了。但是結婚後發現這個男人根本沒什麼主意,婚前聽老媽的,婚後有什麼事情還是聽老媽的。而且,婆婆隔三差五的不請自來,幫他們整理床鋪,燒飯,打掃衛生。做得多,抱怨也多,常常對她板著一張臉。有一次週末上午,她和小衛躺在床上看手機。婆婆推門進來說,年紀還輕,要多努力上進,不要整天啥事不幹,只看手機。她覺得很生氣,和先生抱怨兩句,到後來必定吵架收場。小梅覺得活得很不開心,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有一次和丈夫吵架,小梅說:“離婚”!小衛說:煩死了,天天吵,離就離!

分析:

據統計,80後的離婚率要接近40%。85後的小夫妻閃婚閃離的不少。閃婚最大的可能是外在的壓力與自身心態的問題。

“閃婚”的背後

1、 女性婚姻選擇面臨兩難。一種是職場上拼搏的需要和生育年齡的限制;第二種是對另一半高期待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僵持狀態到經不住現實的壓力為了結婚而結婚導致婚姻的隱患。現代女性從小被教育得成績要好,要優秀。在職場上也會對自己有要求,不甘人後,當然對另一半也會有更高的要求。而男性潛意識裡更願意選擇比自己稍低的女性,好掌控。所以,女性的優秀可能成了擇偶的障礙。女性在30歲上下的年紀,就會有焦慮感。有一部分人架不住父母、親戚的催促,遇到看上去差不多的,也就半推半就了。他們結婚的目的是給大家一個交代,完成一個任務。

2、 男女兩性從小被教育著“讀書為上,一切靠邊”,忽略了兩性交往的鍛鍊,不懂得如何與異性相處,碰到生活習慣、價值觀的不一致的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導致矛盾衝突的爆發而一拍兩散。

3、 小夫妻即使結婚了,也沒做好為人妻,為人夫的準備。丈夫需要妻子像母親一樣照顧他,為他打點好一切,甚至有母親打點,他也不在意;而妻子需要丈夫像一個男人一樣承擔。夫妻雙方都希望按照自己原來熟悉的方式生活,經常為了”誰說了算”而鬥爭,都希望對方改變,這也許是組成新的聯合體的最為困難的一個方面。

4、 長輩的過於愛護和過於干涉,使夫妻間的兩元關係變成三元關係,使家庭人際間的動力更為複雜,衝突更大,矛盾更多,不僅沒有解決問題更是維持了問題。

所以,閃婚閃離主要可能是婚前感情不牢固,應對矛盾衝突的能力差,溝通能力不佳,自我中心又心智不定,做決定衝動,是彼此個性不成熟,自我負責能力不夠導致的結果。

支招:

年輕夫妻的互相適應和設限。

“閃婚”的背後

年輕人在談戀愛、結婚建立自己的小家庭之前,是一個年輕人從原生家庭分化成一個獨立的自我的最好時機,包括情感上的獨立甚至經濟上的獨立,為自己以後的家庭做好準備。一個人能自我負責的照顧好自己的生活,才有能力邀請另外一個人進入你的生命,經營好兩個人的關係。

通過結婚建立新家庭,新夫妻的主要任務是相互承諾(比如家務誰做,錢誰管,以後孩子誰帶等等),以及有一個相互適應和界限制定的過程。

相互適應是指面對應接不暇的日常瑣事如何處理的問題。每一個人都帶著自己熟悉的生活習慣進入新的婚姻系統,需要相互的磨合和適應。比如說,結婚選喜糖或者傢俱,都是小夫妻有商有量一起去挑選佈置的事情。妻子邀請丈夫一起做這件事,確定你的討論是一種溫和的方式開始而不是以苛刻、指責的方式開始,通常溫和的堅持很重要。並且,家裡高功能的人需要引領低功能的人,否則就是兩敗俱傷的局面。

另外,伴侶之間需要適應另一個人的期望和欲求,對差異的部分需要相互的商量、合作,甚至妥協、包容。夫妻間69%的差異是不能夠解決的,比如一個人做事習慣是井井有條的,另外一個人總是粗枝大葉,東西亂放的,學會淡化這種事情也許是出路。而打遊戲的問題,是可以改變的,少一點打遊戲,更多的時間一起說說話,做做事等等。

小夫妻也必須設置一個界限,以便他們與其原生家庭分開。小夫妻原先所賴以成長的家庭,也必須迅速對他們的新婚姻予以調適。夫妻新婚,這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合,是兩個人各自離開原有生活的系統組成一個新的系統的過程,意味著原來的兩個系統也同時要有相應的轉變,對老兩口來說,從三口之家變成空巢家庭,有段時間,老兩口需要適應歲月靜好的日子,不要去過多以愛的名義操心兒女們,要給他們空間和時間去經營他們自己的婚姻生活。

如果年輕人還是過分依賴父母的建議,缺少夫妻內的協商和溝通機制,就會給婚姻帶來很多的壓力。所以,作為兒女,要完成新系統內的適應和角色身份的轉變,不僅為人兒女的角色,更要意識並去承擔其相應的丈夫和妻子的角色,而且以一種成熟的姿態對父母的愛表示感謝,同時告訴他們,“讓我們自己鍛鍊,如果有需要,會請求你們幫忙,也請二老更加的照顧好自己,你們的健康是我們最大的牽掛”。

最後,經營一段健康的關係,需要夫妻雙方培養各自的內省能力。當發生衝突的時候,就去覺察,第一步就是承認被傷害的感受,是屬於自己的。創傷可能因為對方才被觸發了,但這些被挑起的痛苦和恐懼是屬於我們自己的。

承認這一點,我們就有機會更坦然、更誠實地分享自己正在發生的一切,如果你沒有選擇去責怪對方,你能夠對自己的反應負責,對方不會有被攻擊的感覺,他也會變得更容易接近,而不是逃離。

所以,小夫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識,同時對對方的基本的禮貌和尊重,才能開啟一段良好的對話,關係才能逐漸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