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看大,7歲看老”,避免孩子長出豺狼之心,同情心培養別忽視

同情心是人類相互間建立溝通, 並進行感情傳遞的感情基點。適當注重孩子的同情心培養是給孩子建立正常世界觀,平衡孩子心態的重點工作。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同情心教育,從小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孩子現在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在這個時期,家長一定要注重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

“3歲看大,7歲看老”,避免孩子長出豺狼之心,同情心培養別忽視

中國有句古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論是對待自己的長輩,還是他人的長輩,我們都要心存尊重。不僅是自己要尊重,更要教育孩子尊重。只有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尊重老人的良好品德,孩子在長大後才能身體力行,真正做到尊重老人。

我身邊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年近四十才得了一個兒子。兩口子自然是對這個兒子十分寵愛,幾乎是就有求必應。他們過分的溺愛孩子,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使孩子變得飛揚跋扈,誰也不放在眼裡。其實,這夫妻倆自身就存在問題,他們不懂得孝順父母。對待父母不僅沒有心存感恩,有時候甚至還對父母惡語相向。當然,他們對父母的態度也沒顧及到孩子,經常是在孩子面前就與父母頂撞吵鬧。結果可想而知,孩子受到他們的影響,也變得不尊重父母。後來他們老了,孩子不僅不贍養他們,還向他們索取生活費,有的時候甚至會動手毆打他們。與他們當初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對夫妻的結局不禁令人唏噓。但是從客觀來上來說,他們的結局是他們咎由自取。作為子女,他們沒有盡到贍養父母的義務;作為父母,他們也沒給孩子起到一個良好的表率作用。其實他們現在後悔也沒有什麼作用了。畢竟他們無法重新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同情心,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歲看大,7歲看老”,避免孩子長出豺狼之心,同情心培養別忽視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真的準嗎?其實家長的“以身示範”才是決定孩子未來的關鍵。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講的是從小時候的性格、品格,就能看出你的未來。這樣的話,你真的相信嗎?“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有一定的準確性,但這並不是絕對的。一個人未來的成就如何,不僅僅是看小時候的性格品格的。愛迪生就曾說過: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可見先天的性格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後期的努力更是不容忽視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注重孩子後期的培養。

為什麼家長以身作則,效果會更好呢?家長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無疑是陪伴孩子最長時間的人。在長時間的相處中,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家長。學習家長 ,性格也會逐漸向家長靠攏。家長的一切行為,都可能給孩子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所以家長一定要規範好自己的言行 以身作則給孩子起一個良好的示範作用。

家長怎樣以身作則呢?首先,家長說話一定要注意,不要再孩子面前大吼大叫。其次,要以實際行動影響孩子,家長絕對不能光說不做,要用自己的行動感染到孩子。最後,家長一定要信守承諾,這是教育孩子的根本。如果家長連信守承諾都做不到,又如何讓孩子信服,教育孩子呢?

決定孩子未來的絕不僅僅是先天的性格,後天的教育培養更為重要。教育不僅僅要靠孩子的努力,也需要家長的重視。家長要起到帶頭作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孩子,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不斷提升自己。

“3歲看大,7歲看老”,避免孩子長出豺狼之心,同情心培養別忽視

如果孩子缺乏同情心,未來會怎樣?

1、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缺乏同情心的孩子,他們冷漠、孤僻。他們的內心是封閉的,是不願與別人交流的。但是人是群居動物,只要活在世上就要與人相處。在孩子的心裡面他們是牴觸與別人交流的,他們想要逃避卻避無可避,因此他們一直是處在矛盾之中的。長時間的糾結、逃避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

2、會影響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缺乏同情心的孩子會顯得冷漠,他們不會關愛別人,不懂得理解別人的情緒,甚至在無意之中而可能會傷害到別人。他們更不會主動不會對別人付出善意,自然也就得不到別人的善意。所以,這樣的孩子很少能交到朋友。其實,他們就是長期將自己禁錮在一個圈子裡,自己出不去,別人也進不來。不利於良好人際關係的形成。

3、可能會走上違法犯罪之路。同情心是人心裡的最後那一道防線,如果連同情心都丟失了,那就等於丟失了最後的道德底線。恐怕到那個時候,他們無論做什麼都會無所顧忌。最後就走上違法犯罪之路,對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一個沒有同情心是人是一個不健全的人;一個沒有同情心的家庭是個殘破的家庭;一個沒有同情心的社會是個冷漠的社會。 培養同情心刻不容緩,培養孩子的同情心無論是對孩子自身還是對家長對社會都是有好極大處的,所以家長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小事做起,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3歲看大,7歲看老”,避免孩子長出豺狼之心,同情心培養別忽視

培養孩子的同情之心刻不容緩,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呢?

1、從愛護動物做起,造就孩子的同情心。動物是可愛的,面對弱小的動物,大多數人是願意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的,孩子更是如此。可以讓孩子親自照顧小動物,讓他從中學會愛惜弱小的生命,並從愛惜身邊的小動物中養成對性命珍惜和愛惜的習氣。

2、從生命中的點滴小事做起,造就孩子的同情心。孩子很小的時刻就有同情心的抽芽,只需咱們悉心腸領導支撐,孩子一定能永葆同情心,這就從點滴小事做起: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幫助生病的同學做值日等,這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一點一點小事積累起來,就可以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3、應用一些文學作品造就孩子的同情心。孩子都喜歡聽一些童話故事,有很多好的文學作品平日對孩子有著意想不到的教導後果,好比,《賣火柴的小女孩》、《三毛流落記》等故事,都可以引發孩子的同情心。家長可以通過這些孩子感興趣的小故事,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培養孩子的同情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通過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同情心。但是同情心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家長和孩子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3歲看大,7歲看老”,避免孩子長出豺狼之心,同情心培養別忽視

同情心是一切道德的基礎。一個具備同情心的人才能給他人帶來幸福與快樂,才能積極主動為社會做貢獻。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對孩子的同情心教育刻不容緩。從現在起,家長要身體力行擔負起培養孩子同情心的重任,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採取多種方式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