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看大,7岁看老”,避免孩子长出豺狼之心,同情心培养别忽视

同情心是人类相互间建立沟通, 并进行感情传递的感情基点。适当注重孩子的同情心培养是给孩子建立正常世界观,平衡孩子心态的重点工作。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同情心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孩子现在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家长一定要注重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

“3岁看大,7岁看老”,避免孩子长出豺狼之心,同情心培养别忽视

中国有句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论是对待自己的长辈,还是他人的长辈,我们都要心存尊重。不仅是自己要尊重,更要教育孩子尊重。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尊重老人的良好品德,孩子在长大后才能身体力行,真正做到尊重老人。

我身边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年近四十才得了一个儿子。两口子自然是对这个儿子十分宠爱,几乎是就有求必应。他们过分的溺爱孩子,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使孩子变得飞扬跋扈,谁也不放在眼里。其实,这夫妻俩自身就存在问题,他们不懂得孝顺父母。对待父母不仅没有心存感恩,有时候甚至还对父母恶语相向。当然,他们对父母的态度也没顾及到孩子,经常是在孩子面前就与父母顶撞吵闹。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受到他们的影响,也变得不尊重父母。后来他们老了,孩子不仅不赡养他们,还向他们索取生活费,有的时候甚至会动手殴打他们。与他们当初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对夫妻的结局不禁令人唏嘘。但是从客观来上来说,他们的结局是他们咎由自取。作为子女,他们没有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作为父母,他们也没给孩子起到一个良好的表率作用。其实他们现在后悔也没有什么作用了。毕竟他们无法重新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岁看大,7岁看老”,避免孩子长出豺狼之心,同情心培养别忽视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真的准吗?其实家长的“以身示范”才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关键。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讲的是从小时候的性格、品格,就能看出你的未来。这样的话,你真的相信吗?“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一定的准确性,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如何,不仅仅是看小时候的性格品格的。爱迪生就曾说过: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可见先天的性格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后期的努力更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后期的培养。

为什么家长以身作则,效果会更好呢?家长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无疑是陪伴孩子最长时间的人。在长时间的相处中,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学习家长 ,性格也会逐渐向家长靠拢。家长的一切行为,都可能给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 以身作则给孩子起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家长怎样以身作则呢?首先,家长说话一定要注意,不要再孩子面前大吼大叫。其次,要以实际行动影响孩子,家长绝对不能光说不做,要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到孩子。最后,家长一定要信守承诺,这是教育孩子的根本。如果家长连信守承诺都做不到,又如何让孩子信服,教育孩子呢?

决定孩子未来的绝不仅仅是先天的性格,后天的教育培养更为重要。教育不仅仅要靠孩子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重视。家长要起到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不断提升自己。

“3岁看大,7岁看老”,避免孩子长出豺狼之心,同情心培养别忽视

如果孩子缺乏同情心,未来会怎样?

1、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缺乏同情心的孩子,他们冷漠、孤僻。他们的内心是封闭的,是不愿与别人交流的。但是人是群居动物,只要活在世上就要与人相处。在孩子的心里面他们是抵触与别人交流的,他们想要逃避却避无可避,因此他们一直是处在矛盾之中的。长时间的纠结、逃避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2、会影响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缺乏同情心的孩子会显得冷漠,他们不会关爱别人,不懂得理解别人的情绪,甚至在无意之中而可能会伤害到别人。他们更不会主动不会对别人付出善意,自然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善意。所以,这样的孩子很少能交到朋友。其实,他们就是长期将自己禁锢在一个圈子里,自己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3、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同情心是人心里的最后那一道防线,如果连同情心都丢失了,那就等于丢失了最后的道德底线。恐怕到那个时候,他们无论做什么都会无所顾忌。最后就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一个没有同情心是人是一个不健全的人;一个没有同情心的家庭是个残破的家庭;一个没有同情心的社会是个冷漠的社会。 培养同情心刻不容缓,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无论是对孩子自身还是对家长对社会都是有好极大处的,所以家长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3岁看大,7岁看老”,避免孩子长出豺狼之心,同情心培养别忽视

培养孩子的同情之心刻不容缓,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呢?

1、从爱护动物做起,造就孩子的同情心。动物是可爱的,面对弱小的动物,大多数人是愿意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的,孩子更是如此。可以让孩子亲自照顾小动物,让他从中学会爱惜弱小的生命,并从爱惜身边的小动物中养成对性命珍惜和爱惜的习气。

2、从生命中的点滴小事做起,造就孩子的同情心。孩子很小的时刻就有同情心的抽芽,只需咱们悉心肠领导支撑,孩子一定能永葆同情心,这就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帮助生病的同学做值日等,这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一点一点小事积累起来,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3、应用一些文学作品造就孩子的同情心。孩子都喜欢听一些童话故事,有很多好的文学作品平日对孩子有着意想不到的教导后果,好比,《卖火柴的小女孩》、《三毛流落记》等故事,都可以引发孩子的同情心。家长可以通过这些孩子感兴趣的小故事,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但是同情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家长和孩子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3岁看大,7岁看老”,避免孩子长出豺狼之心,同情心培养别忽视

同情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一个具备同情心的人才能给他人带来幸福与快乐,才能积极主动为社会做贡献。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孩子的同情心教育刻不容缓。从现在起,家长要身体力行担负起培养孩子同情心的重任,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