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编首:完全是个人兴趣,贪心到想要搞定“中国纹饰”,买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查知乎阅百度,观影视,结果一步步被 “中国纹饰” 剿杀,心悦诚服。

01 文化最大魅力:交流

《如懿传》,慢吞吞看了4集,老戏骨的演技真心佩服,看一集,尿一地,本宫刻意冷静了,可还是会被 “清宫辫子军” 点穴征服,感谢《如懿传》热播,为逗逼们带来“知识如山的清宫大戏”。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地铁公交厕所电梯热播剧《如懿传》

周迅个人造型师张叔平也好,《甄嬛传》造型师陈同勋也罢,二位在《如懿传》中的表现,除了最大还原历史,最出彩的,就是他们个人风格的自然体现,尊重,学习。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图左:张叔平;图右:陈同勋

中国服饰文化5000年,最大魅力,在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四大文明古国之华夏文明灿烂至今,交流,是关键。

历史,从来都是时间的过客,每一次谢幕与开幕,都有其规律道理。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无对错,无私心,方能拥抱宇宙。

02 《如懿传》开篇硬伤?

《如懿传》第1集,青樱格格(周迅饰)第1镜,在紫禁城上,拿着望远镜四处张望。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青樱格格(周迅饰)

众所周知,皇宫重地,“前朝/后宫”界限分明,即使皇后、皇太后如此地位尊荣,也不可逾越。

以乾清门为界(前朝/后宫分界线),一个进宫选秀的外戚格格(乌拉那拉氏皇后亲侄女),不可能大摇大摆地在皇宫禁地上蹿下跳,出入自由。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如懿传》第01集,青樱与弘历在紫禁城上

小贴士:乾清门

乾清门,是明清前朝与后宫的分界线,以乾清门为界,无论皇亲国戚、王公大臣,没有皇帝准许,不能入内廷/后宫半步;而内廷后妃女眷,也不能随便跨出乾清门,越雷池入前朝一脚,皇后皇太后也不例外,这是规矩。

慈禧太后这辈子,也没跨出过乾清门。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乾清门(前朝/后宫分界线)

前朝是男人的世界,后宫是女人的世界,当然,天下都是皇上的世界。

向来皇权规定,后宫不许干政,于是,乾清门汉白玉台阶口,有一对“很特别”的铜鎏金狮子。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乾清门铜鎏金对狮(点小图看大图)

左边弄小球的是雄狮,右边抚小狮的是雌狮,双狮皆低眉顺目,双耳下耷,细长睫毛遮蔽双眼,可见雄狮张口,雌狮口风紧闭,寓意后宫 “勿听、勿看、勿言” 。

OK,问题来了,不管怎么样,青樱就是上了一座能俯瞰故宫全景的“重檐楼”。我的好奇点是:青樱格格和弘历上的是故宫哪座楼?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弘历/青樱上了紫禁城哪座楼?

稍作观察不难发现:故宫最重要,且适合观景的 “重檐楼”,大都建在中轴线上,除此之外,北边左右角楼及中间神武门,是俯瞰故宫全景的 “最佳视角”。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故宫俯瞰图 <>

根据《如懿传》第1集中,青樱/弘历所站的位置环境,进一步猜想,他们很可能上的是“神武门”,即“故宫博物院”的那个门,“故宫北门”。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故宫北门 “神武门”

小贴士:神武门

1、神武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明清两代皇后行亲蚕礼即由此门出入;

2、此门也是后妃及皇室人员出入皇宫的专用门;

3、清代每三年一次选秀女,备选者经由此偏门入宫候选。

OK,除此之外,还有三个理由证明,青樱/弘历登上的是故宫北门 “神武门” :

1、青樱当时说,用“千里镜”可以看见姑母的“景仁宫”,青樱当时所在的位置,一定是一个制高点,否则,不可能看到东宫的景仁宫。

2、当时,镜头里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建筑物,一个很明显是“神武门”附近的“角楼”;另一个很像西宫位置的“建福宫花园”,其特有的 “绿色琉璃屋顶+黄色琉璃剪边” ,很符合“建福宫花园”气质,我觉得,不是 “延春阁”,就是 “吉云楼”。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左图远景处的楼,很像故宫北面的 “角楼”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左图弘历看到的黄绿琉璃瓦,很像“延春阁”和“吉云楼”

3、清朝选秀,一般都在故宫北门 “神武门” 附近的三处场所: “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 ,当时青樱开溜出来上厕所,应该不会跑离 “神武门” 太远。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红色箭头位置,是弘历在望远镜中看到的“建福宫花园”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建福宫花园”俯瞰图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建福宫花园” 和 “神武门” 的位置关系

亲们感兴趣的,可以对照“故宫俯瞰图”,研究一下青樱/弘历所站的位置,是不是正好可以望见 “建福宫花园”的 “延春阁” 楼角,以及“吉云楼”、“慧曜楼” 的斜坡顶。

虽然,《如懿传》取景浙江横店,不过,横店也是按照故宫1:1的比例建筑还原,虽然细节上,会有一些出入,但不会差得太远。

如此看来,剧中青樱格格晃到 “神武门” 闲逛,是可以理解的,毕竟 “神武门”,是皇亲国戚的“特殊通道”,青樱是皇后的亲侄女,去 “神武门” 转转儿,问题不大。

03 《如懿传》发型错了吗?

关于《如懿传》发型,我想说三点:男人发型、女人发型、小孩发型

一、男人发型

公元1644年,清人入关。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

267年统治,汉人头顶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爱痴狂的顺治,实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狠角儿!入关后,他曾下了一道圣旨:Every one in the China,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意思就是说,所有人,都给老子剃光头!

生活在野猪林里的游牧民族,侣鱼虾友麋鹿,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头发飞起来,挂到树枝,是常事。于是,被野兽KO和KO野兽的肉搏较量中,他们升级了本部的头型屎袋儿......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左:清前期;中:清中期;右:清晚期(满族男子发型)

这个审美,胃痛肝痛,尤其头型长得扁的,那是需要勇气才能站到人前的。

满人将头发视为灵魂归处,汉人更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可是成王败寇,谁赢谁出牌,满清下令全民“鼠尾头” 之后,汉人噩梦久久无法挥去。

回来~,众卿注意,《如懿传》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也就是清朝历史的初中阶段 ,其时,男子发型标准,为 “一撮毛” 造型的 “蛇尾辫”。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清朝中期的发型“蛇尾辫”

可大多数 “康雍乾” 清宫剧,如《甄嬛传》《延禧宫略》《还珠格格》《孝庄秘史》《如懿传》等,剧中男子扮相,都是清一水的晚清 “阴阳头” ,这显然与历史不符。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左图《平安春信图》中,雍正/乾隆都乖乖剃发

不过,有一个细节得告诉大家,清人入关后,顺治、康熙对于髡发,并没有完全遵守,简直好任性~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左顺治右康熙,一脑袋毛,哪有剃

所以,这完全是一场为了震慑汉人的 “阉割令”。

“剃头令” 告示全国之后,立即遭到汉人的强烈反对,为此,顺治杀了很多汉人,僵持不下,双方最终就满汉习俗,达成 “十从十不从” 的非正式官方协定。

小贴士:十从十不从

1、男从女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释道不从;

2、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仕宦从而婚姻不从;

3、官从隶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

归纳起来会发现:诸如女人、小孩、老人、僧道、戏子、奴隶,这类边沿人物,满清不在乎。

细思极恐,游牧民族 “马背夺天下”,却不懂 “马下治天下”,铁蹄满蒙,于治国,大都透着一股新鲜扑鼻的野蛮牛屎气。

尤其隋唐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尚处于氏族阶段,清人入关之后,野蛮的奴隶制模式,整个渗透国家每一个毛孔,闭关锁国、野蛮征伐、大兴文字狱、自大自满等,最终令清朝走向灭亡。

二、男孩发型

满族的小孩,不论男女,全部剃发。最常见的是三片瓦 :即左右两片,前额一片

类似 “年画娃娃” 的萌萌哒发型。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三片瓦” ,类似“右一娃娃”的发型样子

待到12岁左右,男女皆开始蓄发,男孩留 “金钱鼠尾辫” ,女孩辫子齐刘海,直至婚配。

但是,通过观剧我们发现,剧中青樱的弟弟,并没有留 “三片瓦” ,而是晚清时期的 “阴阳头”。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青樱格格的弟弟,留着晚清时期的 “阴阳头辫子”

另外,雍正大丧期间,跪在地上的小格格们,竟梳着令人尴尬的 “两把头”,这些纰漏,确实令人感到遗憾。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剧中的小格格,尴尬地梳着妇人发型 “两把头”

三、女人发型

清代满族女子发型,分 “少女头” 和 “妇女头”。

1、少女时期,女生的发型,都是扎辫子,嫁作他人妇之后,才将辫子盘至头顶,或梳 “旗头”。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图左:扎辫子的小宫女;图右:盘发妇女 “孝庄文皇后”

《如懿传》第1集,青樱格格入宫选秀,张叔平很细心地给青樱扎了一条长辫,这个造型是对的。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青樱格格(周迅饰)

同时,在她脖颈儿上,系了一条雪青色超长“领巾”,上穿嫩绿色的刺绣四开裾“小坎肩”,内搭秋色“衬衣”,众女子中,傲然独立。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青樱格格(周迅饰)|服饰造型:张叔平

再看其他秀女发型,清一水 “两把头”,好坑人。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如懿传》中秀女们,尴尬地梳着妇人发式“两把头”

小贴士:两把头

两把头,是清朝满族 “已婚妇女” 的发型。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慈禧太后梳 “两把头”

“两把头” 的具体的扎法是,将脑前头发束之顶部,用一根发簪横穿左右,然后再将顶部头发一分为二,左右缠绕在发簪之上固定好,以 “不对称” 形式,装点珠翠花饰(如下图剧中所示),脑后头发,梳 “燕尾”发式。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鲜活少女,梳着已婚妇女的“两把头”,真心尴尬

2、清代满族妇女发型:两把头、架子头、大拉翅,以及钿子。

大约清朝中期,官六代乾隆富得流油,各路进奉朝廷的珠玉宝石越来越多,后宫娘娘们一拍脑袋:这简直就是一个让脑部开花的大事业呀~

于是,技术问题来了!

求:如何让一脑壳珠翠稳坐娘娘头?

答:架子头、大拉翅!

架子头:就是借助假发和铁丝架,将头部发饰变得高大威猛,便于簪珠翠。值得注意的是,清朝开始,后宫发饰,由珠翠取代金银,一扫前朝画风。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如懿传》剧中出现的 “架子头”

大拉翅:通俗来说,就是架子头的升级款,外型扇面、中空、硬壳,高度一尺左右,外包黑缎子或绒布,插上珠翠,下方是头围箍。据说,大拉翅是慈禧太后发明的。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慈禧太后头顶 “大拉翅”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流行于晚清时期的 “大拉翅”

这是一种类似于“伟大文胸”的发明,谁用谁说好!

当然,清宫女子梳旗头的另一个原因,是清人入关后,希望满族女子的仪态更端庄得体。于是,头顶大拉翅,脚踩花盆底,啊呸马背民族的粗犷野气。

钿子: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做底,点翠或饰珠玉。钿子,是仅次于朝冠的后妃首服,常搭配常服一起出现(点翠,就是在金银器上,装饰蓝绿色的翠鸟毛)。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满屋子戴 “钿子” 的女人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钿子,是清宫后妃首服中,仅次于朝冠的首服,常与吉服搭配

归总一下:《如懿传》中,男人的发型基本全错,只不过,我私心想问一下追剧的小姐姐们,如果霍建华剃成了戎狄款的 “金钱鼠尾辫”,你们还爱吗?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厕所电梯公交地铁热播剧《如懿传》

女子发型中,小女孩的发型不对,选秀少女的发型也有大面积失误。妇女们的发型,基本没错,即使有,也是小失误。

整体来说,开篇服饰搭配亮点不够,细节打磨还需进一步加强,感觉张叔平与陈同勋都没有发挥出最高水平。

《如懿传》:中国文化的“最佳打开方式”——今日说“发”

△ 乾隆皇后 富察氏孝贤纯皇后礼服像

下一期,我们将说说跟她有关的故事及服饰文化。

小贴士:历史上,她被雍正钦点指婚给弘历作嫡福晋,其诗书才气出众,是雍正帝发自内心喜欢的正统皇后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