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效率高,索尔斯克亚玩转三中卫

联赛首回合战平利物浦,联赛杯1/8决赛淘汰切尔西,联赛杯半决赛次回合力克曼城,联赛次循环击败切尔西,索尔斯克亚麾下的曼联在强强对话中屡创佳绩,这些比赛的共性之一就是红魔均依托三中卫体系执行防反战术。经过近一个赛季的打磨,索式曼联的战术路线图已经初步成型,攻击性较强的4231阵型被用来对付中下游球队,重心靠后的三中卫体系则被用来遏制Big6对手,布鲁诺-费尔南德斯的加盟赋予了这套防反战术新的活力。

拿来主义效率高,索尔斯克亚玩转三中卫

【大陆流非万能,三中卫亦实用】

在依靠年轻球员打造全新4231体系的过程中,索尔斯克亚展现出了不错的学习和调整能力,同时,少帅对三中卫体系及其延伸思路的运用,也是红魔本赛季战术层面不可忽视的亮点之一。尽管只在几比赛中使用过三中卫体系,但索尔斯克亚每次使出B计划总能取得不错的效果,集中力量在“两头”解决问题是比较符合这支曼联的特点。

拿来主义效率高,索尔斯克亚玩转三中卫

上赛季后期,索尔斯克亚就曾多次使用三中卫体系救急。

经过本季夏窗的调整,曼联的战术风格和人员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收获了两名防线强援后,曼联后场的稳定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球队在强强对话中的抗压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在本赛季已经结束的Big6内战中(包括杯赛),曼联取得10战5胜2平3负的战绩。在联赛客场不敌阿森纳之前,红魔一度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内保持着对同级别对手的不败纪录。

拿来主义效率高,索尔斯克亚玩转三中卫

索尔斯克亚放弃了“巨人阵”,原有的战术补丁埃雷拉和林加德也变得可有可无,前者离队,后者沦为替补。

进入2020年之后,曼联在强强对话中的战绩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尽管也有联赛杯半决赛次回合击败曼城这样的表现,但他们在其他比赛中均被对手所限制。曼联成绩的滑坡,一方面是因为球员的体能进入瓶颈期,难以支撑高消耗的战术打法,另一方面就是索帅尝试加入更多技术性元素的尝试造成了体系的动荡。在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加盟后的第一场比赛中,索尔斯克亚同时遣上了三名具备10号属性的球员,但并没有打出预期中的控制足球。在球队遭遇困境的时候,索尔斯克亚再次变阵三中卫救火,击败曼城和切尔西的比赛表明这支红魔的战术驾驭能力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拿来主义效率高,索尔斯克亚玩转三中卫

三中卫体系在曼市德比中经受住了考验。

【防守强人支撑局面,三中卫体系固若金汤】

在索尔斯克亚上任后的最初几场比赛中,曼联真正参与防守的只有六名球员(433/4222阵型),即四名后卫+双后腰,博格巴和林加德的回防只是为了保证一定的人数,两人更大的作用体现了由守转攻阶段。在防守兵力不足的情况下,红魔的守将会选择优先退守填塞禁区,将边路的外侧通道让给对手。当防守压力的不断增大,索尔斯克亚开始要求前场球员更多地参与到防守中,重启穆里尼奥时代的352/532体系便是基于这种理念。

拿来主义效率高,索尔斯克亚玩转三中卫

在对阵切尔西的三番战中,索尔斯克亚完成了多次变阵,三中卫/五后卫体系很好地遏制了蓝军的兵锋。

在使用四后卫体系的比赛中,曼联的边锋与边卫之间经常出现断点,这一方面是因为曼联在反击中追求速度,快速通过中场打身后的进攻支援方式导致后排球员很难及时跟进,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卢克-肖和万比萨卡容易遭到对手压制,很难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进攻中。在马奎尔和万比萨卡加盟后,曼联的防线已经具备了围绕核心球员打造防线的能力,两名强援在近期的比赛中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拿来主义效率高,索尔斯克亚玩转三中卫

曼联的三中卫体系便于攻击手在中路形成合力。

拿来主义效率高,索尔斯克亚玩转三中卫

万比萨卡VS威廉,曼联的三中卫体系展现出了宽度优势。

在变阵三中卫之后,曼联的三名前场球员获得了较高的进攻权限,弗雷德也有更多插上进攻的机会,卢克-肖从边中卫位置发动进攻很有突然性,五后卫体系带来的宽度优势也有利于化解对手的高位逼抢。曼联用重心靠后的阵型设定可以“诱导”对手实施前场压迫,达到快速消耗对手的目的。当曼联决定采取高位逼抢策略时,他们也可以将阵型重心前移,恢复对边路区域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布兰登-威廉姆斯和万比萨卡等年轻球员们的跑动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释放。

【“意式模块”演绎技术足球,B费解决进攻难题】

自索尔斯克亚执教以来,曼联的中前场配置十分稳定。在上赛季的比赛中,马蒂奇&埃雷拉都是雷打不动的后腰组合,麦克托米奈和佩雷拉只能在足总杯对阵雷丁这样的比赛中首发登场,弗雷德也只捞到了寥寥数次首发机会。索尔斯克亚为前锋松绑,导致双后腰的比赛负荷很大,“铁人”马蒂奇和埃雷拉先后受伤,失去“僚机”的博格巴亦是独木难支。到了本赛季,曼联的中场全面“翻新”,麦克托米奈和弗雷德成为主力,球队的防守有了长足进步,缺少的就是能够稳定衔接中场和锋线,在最后一传和射门环节发挥作用的球员,布鲁诺-费尔南德斯的到来解决了这一问题。

拿来主义效率高,索尔斯克亚玩转三中卫

布鲁诺-费尔南德斯是解决

在穆里尼奥时代,曼联的主要推进方式是长传和个人盘带。索尔斯克亚上任后关闭了“1号公路”,曼联成为了一支注重地面配合的球队,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就是这样能够带来技术元素,同时还可以适应英超节奏和强度的现代10号球员。

拿来主义效率高,索尔斯克亚玩转三中卫

对阵切尔西是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参加的首场英超强强对话,葡萄牙人表现出众。

【三中卫助力“三前锋”,索帅把控核心竞争力】

传统4231或433体系的锋线一般由1中锋+2边锋组成,而索尔斯克亚打造的锋线主要是由风格相似的“前锋”组成,在中路合力打击对手是他们的比赛特点。索尔斯克亚在建设锋线力量时的力度是惊人的,他对锋线的重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总是在努力地减轻锋将们的防守压力,二是他很注重保证前锋的人数。在最初的几场比赛中,索尔斯克亚没有要求三叉戟过多地参与防守,他希望前场球员能够将精力全部投入到进攻中,以较高的兵力投入来弥补单兵实力不足的缺陷。

拿来主义效率高,索尔斯克亚玩转三中卫

博格巴缺阵,马夏尔成为了曼联阵中天赋最高者,法国人表现出了不错的战术执行力。

前锋出身的索尔斯克亚擅长给年轻射手开小灶,包括拉什福德和马夏尔(以及已经离队的卢卡库)在内的多名前锋,都在其任内改变了打法和位置,也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由于在引援思路方面出现了问题,曼联的锋线人员储备一度达不到争四球队的要求,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和伊哈洛的加盟解决了这一问题,如今的红魔已是万事俱备。

拿来主义效率高,索尔斯克亚玩转三中卫

在曼联锋线最困难的阶段(拉什福德受伤、B费尚未加盟),马夏尔为球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索尔斯克亚任内,马夏尔逐渐掌握了“肋锋”打法,即在持续冲击边路的同时注意向中路靠拢,像前锋一样寻求破门机会。三中卫体系不设边锋,前场攻击手既能在中路形成合力,也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这是有利于马夏尔发挥的。考虑到博格巴即将伤愈复出,索尔斯克亚在大部分比赛中还是倾向于使用四后卫体系,曾经在穆里尼奥时代后期打出高效率的左路组合(卢克-肖、博格巴和马夏尔),有望成为索式曼联在争夺欧冠席位时的通关密钥。

拿来主义效率高,索尔斯克亚玩转三中卫

【总结】

Big6集团的形成标志着乱世英超已经出现了阶层固化的问题,“争冠”和“争四”的门槛一再提高,强队必须保证对中下游球队的高胜率,并尽可能地在强强对话中争取更多的胜利(而不是平局)。曼联能够在索尔斯克亚任内保持高胜率,就是因为主打了压迫和进攻的战术,三中卫体系就是支撑主打“两头”战法的最佳载体。索尔斯克亚的战术可谓兵无常势但总能切中要害,他敢于试错、能够玩转不同人员组合的特点,深受传统英式足球文化影响的教练一般不擅长使用三中卫体系,索尔斯克亚能够用“舶来品”连续取得强强对话的胜利,他的执教天赋可见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