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遲到惹得禍,衛獻公被拉下君位

出門赴約,準時準點到約定地方的人最怕遇上兩件事,一是對方爽約;二是對方遲到。爽約的情況相對遲到來說,顯然是比較少。而且一般的情況之下,爽約多數確實遇上突發的要緊事。而遲到的因素相對要多樣化一點,除了遇上突發的要緊事給耽誤的情況之外,還有一個比較普遍的因素是對方缺少時間觀念。而這類缺少時間觀念的人吧,他們通常覺得遲一點也無所謂。現實呢,這類人有時候不是遲到一點點時間,很可能會遲到一個多小時。

都是遲到惹得禍,衛獻公被拉下君位


衛獻公大體上屬於這類缺少時間觀念的人。按著《史記》的記載,他一次約見大臣孫林父和甯殖,還叮囑這兩人要早點到。國君有約,為人臣者當然不能遲到啦。所以,孫林父和甯殖兩人一清早連早飯都沒吃就急急出門去赴約了。這麼早就去,顯然到了約定地點是要等的。不過,臣候君是古代的常情了。所以,孫林父和甯殖開始也沒什麼情緒,老老實實地在宮殿裡待候衛獻公。結果,他們一直從上午等到了晌午都沒能見到衛獻公。此刻,這兩個人也開始有些負面情緒了。畢竟,再好脾氣的人在連續跪等候數個時辰之後,總是不免會有一些負面的焦躁情緒。

臣候君,雖說是古代的常情吧,但是等候數個時辰都沒見到國君這事情也不太合乎常情。於是,已經有一些焦躁的孫林父和甯殖就向殿內的人打聽了衛獻公那裡情況。跟著,他們得知原來衛獻公一直沒有來,遲到至今並不是因為有突發的事情,而是他實在太沒有時間觀念。昨天說好的事情,今早又變卦了。在這兩個人苦苦在殿內跪候的時候,衛獻公還在宮殿邊上的林園裡畋獵呢!等人的呢,最怕遇上的事情是對方爽約或者遲到,最討厭的事情是對象不以為然,甚至還覺得地爽約或者遲到。

都是遲到惹得禍,衛獻公被拉下君位


所以,當孫林父和甯殖在宮殿邊上的林園裡見到衛獻公對遲到這件事擺出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跟著,衛獻公接見他們的時候,連戎裝都沒有換掉,表現得特別輕慢。於此,孫林父和甯殖兩人立刻怒了。當時,他們就拂袖而去了。畢竟,禮貌是雙向的。大臣提前到約定地方,等候國君是禮貌。國君這邊出於禮貌,理論上也應該準時到。即使一定讓大臣們等候,也應該控制一下時間。跟著,也應該給一個合適的理由。畢竟,無端讓大臣們乾等數個時辰,衛獻公這事情做得橫豎都有些失禮。關鍵吧,孫林父和甯殖這兩人並不是一般的大臣,他們都是衛國的世卿,而且還都是衛獻公遠房親戚,他們的祖上都可以追溯到衛武公。孫林父是衛武公的兒子惠孫的後裔,甯殖是衛武公另一個兒子季亹的後裔。簡而言之,他們在衛國都是位高權重的人物,尤其是孫林父的父親孫良夫就曾擔任過衛國上卿,他本人接他爹的班之後,遵照老爹生前的意思將孫氏家族和中原霸主晉國的關係搞得有聲有色。

然後,仗著晉國這個強力的靠山,孫林父在衛國一直很得意。衛獻公老爸衛定公想要收拾孫林父,一度把孫林父驅趕出了衛國。結果,孫林父仗著自己跟晉國的關係好,直接讓晉國出面要求衛定公讓他回衛國繼續當上卿。於此,衛定公雖然從心底裡是不樂意的,但是迫於晉國強,衛國弱的現狀,他最後還是向晉國妥協了。孫林父回來之後,還是順風順水地當著上卿。當年衛定公都不得不賣晉國的面子繼續留用孫林父當上卿,現在衛獻公爽約遲到這般輕慢對待孫林父顯然是十分不妥的。孫林父的家族傍著晉國,在衛國積累很多年的實力。孫氏家族在衛國跟晉國的趙氏、範氏、魏氏等世卿家族是差不多的,而這類世卿家族在實力上是可以更換國君。

都是遲到惹得禍,衛獻公被拉下君位

孫林父和甯殖在被衛獻公放鴿子之後,他們回到封地也都動起來換國君的心思。後來孫林父諮詢大夫蘧瑗該怎麼解決衛獻公。蘧瑗是孔子的朋友,作為孔聖人的朋友,他的思想覺悟肯定不能低到跟孫林父說攻打國君啦。於是,蘧瑗回了一句不知道就跑路了。而後,孫林父想了想,其實這事情也解決辦法也挺簡單。換國君嘛,把現在的國君打跑就可以了。於是,他就帶著孫氏的私卒攻打衛獻公。完著,他就把衛獻公從衛國趕到了齊國。跟著,他和甯殖一起擁立衛獻公的弟弟公子秋為新君。

衛獻公大概是春秋時期為遲到一事付出代價最大的國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