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刘罗锅,是如何智斗和珅的


真实的刘罗锅,是如何智斗和珅的

刘墉是刘统勋的儿子,父子二人先后任宰相。

当时,和珅正红极一时,权倾朝野,内外大臣都以和珅之马首是瞻。

刘墉却看不惯他穷奢极欲,尤其痛恨他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常与之抗争,或以语言戏谑讽刺。

和珅最尚奢华,在他的提倡和影响下,京中各级官员大都仿效他,争妍斗奇,奢侈成风。

只有刘墉照样衣着朴素,在百官群中显得十分抢眼。

他曾对官员们说:“我的衣冠体貌没有一样出众,更不能和诸位相比,可我还是当了宰相,可见为人做官不在外表,请诸位三思。”

他的话使人们很受教育,也很敬佩他。

有一年春节期间,刘墉得知和珅应召入宫,正赶上风雪交加,道路泥泞。

他想出一个妙招,要戏弄一下贪图奢华的和珅。

刘墉故意穿了一身破旧棉袍,选在和珅必经之路最泥泞的地方等他。

当和珅乘轿来到时,刘墉命人拿名帖到和珅轿前高声说道:“刘中堂亲自到贵府拜年不遇,现在已降舆在路旁恭候。”

和珅听他这么说,虽然心中极不情愿,但出于礼貌,也不得不下轿来应付一下。

当他正要和刘墉打招呼时,不料刘墉却跪在肮脏的地上,向他叩头行大礼,给他拜年。

按当时的礼节规矩,官位相同,应该以同样的礼节相待,因此,和珅也不得不跪地叩头回拜。

这一下,弄得和珅崭新的高贵裘袄,污秽不堪,非常心疼。

刘墉很得意地上轿回府去换衣服。

和珅才省悟到自己被耍了,气得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

真实的刘罗锅,是如何智斗和珅的

回府换衣服已来不及了,和珅只好穿着脏衣服进宫,见了乾隆帝哭诉自己受了刘墉的戏弄,求皇上替他作主。

乾隆见他这副狼狈相,既好笑又同情。

他知道他们二人素来不和,可这次人家是给你拜年,又怎能怪罪他呢?

和珅只好吃了哑巴亏。

又有一次,刘墉与和珅共同陪伴乾隆皇帝。

皇上知道和珅不是刘墉的对手,过去总吃刘墉的亏,今天正好闲着没事,何不出点简单的题目,先让和珅回答,也好让他挽回一点面子。

于是他问道:“和珅,你说天下什么东西最肥,什么东西最瘦?”

和珅仔细想了一下,因他对吃的东西最有研究,便回答说:“奴才以为羊尾巴最肥,羊霜霜最瘦。”乾隆问他为什么?

和珅一本正经地答道:“万岁爷您想啊,羊尾巴全是油,一点点肉都没有,还不是最肥吗?羊霜霜就是煮熟的羊血,一点点油水都没有,当然是最瘦了。”

乾隆帝听他说得有点道理,便转过脸去问刘墉:“刘爱卿,你也来回答。”

刘墉毫不迟疑地朗声答道:“皇上,臣以为秋天最肥,严冬最瘦。”

乾隆听了他的回答感到很意外,也很新奇,不知有何说道,便问他为什么?

刘墉胸有成竹地解释道:“因为秋天是收成的日子,粮仓里都装满了粮食,所以说最肥;严冬风雪交加,万物萧条,连草都不长,当然是最瘦了。”

乾隆帝心想还是刘墉站得高,看得远,关心的是国家的富足,人民的疾苦,不得不点头赞许。

接着又问和珅道:“你说什么东西最大,什么东西最小?”

和珅第一个回合输给刘墉,这次更加小心谨慎,认真想了想答道:“奴才以为西瓜最大,芝麻最小。”

乾隆照例问他为什么,他很得意地眉飞色舞地答道:“人们形容占小便宜吃大亏,不是常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所以西瓜最大,芝麻最小。”

乾隆夸他答得好,他更加得意忘形。

乾隆又转脸看着刘墉,想听听他还有什么可说。

不料刘墉因看到和珅那副得意的样子,早已十分不满,便加重语气答道:“臣以为皇上最大,和珅最小。”

这个答案更出乾隆与和珅的意外,便问此话怎讲。

刘墉字字珠玑地郑重说:“皇上是一代明君,一国至尊,当然最大。至于和珅,人们背地里都骂他是吹牛拍马、贪赃枉法的小人,其人格不是最小吗?”

和珅遭此抨击如五雷轰顶,差点气晕过去,脸一阵红一阵白,结结巴巴只说出:“你、你……”

就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他望着皇上,企盼乾隆能替他解围。

乾隆对他的所作所为也有所闻,知道刘墉说的不错,也不便替他说好话。

乾隆心想,刘墉称颂自己是一代明君,自然不能去包庇纵和珅这样的小人啦,只好保持沉默。

这次和珅又被刘墉当面大大戏耍了一番,吃了一次更大的亏。

真实的刘罗锅,是如何智斗和珅的

有一年,山东七县发生了公库亏空案,乾隆帝派和珅、刘墉和公忠体国、不畏强权的御史钱沣三人前去清查。

当时,山东巡抚国泰是满洲镶白旗人,与和珅私交甚厚。

另一高官于易简的父亲,是当朝尚书于敏之的弟弟。

此案一查清,该二人都将受到惩处。

和珅到了山东后,便避开刘、钱二人,暗中进行串通,企图在盘库时偷天换日,蒙混过关。

不料,刘、钱二人对和珅的为人有深刻的了解,知道他一定会捣鬼,早有所警惕。

他在盘库时亲临现场,随查随封,使已查过的库银不能再移动,终于暴露出很多空银箱,查清了亏空的确数,使和珅无法包庇。

刘墉、钱沣据实奏报朝廷,并弹劾了国泰和于易简等有关官员。

乾隆据奏,将此二高官降三级处分,其余各有关官员也视情节的不同受到应得的惩处。

这次和珅与刘墉共同办案,又以和珅的失败而告终。

资料来源

(1)《清代野史》第三辑,第323页

(2)《清朝野史大观》第三册,卷六,第42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