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1,本技術發明人蘇寶健先生,多年在鄉鎮基層任職。退休後,不安於閒適的生活,通過多年的觀察和實驗,摸索出了玉米割苗增產的技術關鍵後,又發明了玉米割苗機,使得玉米割苗技術得以推廣應用。

2, 增產情況

經對數據完整的108組割苗玉米和對照的數據統計分析,各地玉米產量變動在 331.7kg/畝(黑龍江) --1103.6 kg/畝(內蒙古)。各地平均產量為725.1 kg/畝,其中對照的未割苗玉米的產量為691.2 kg/畝,割苗玉米產量為758.9kg/畝,割苗玉米比對照平均增產率10.8%。

增產率在5%以下的樣點所佔比例為20.4%;有23.7%的樣點割苗增產率在5%以上(含5%)、10%以下(不含10%);增產率在10%以上,15%以下的樣點佔17.2%;增產率在15%以上、20%以下的樣點佔14%;增產率在20%以上的樣點為24.7%。其中黑龍江最高產增產28%、內蒙古13.8%、遼寧17.3%、吉林33%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山西懷仁,測產增產率達到破天荒的84.9%。

應該指出的是增產率只是一組割苗與對照的相對數據,增產率高的產量不一定高,反而在低產地區更易出現較高的增產率。

割苗對收穫密度和收穫穗數的影響

比較研究了108個測產樣點的收穫密度和收穫穗數情況,不同地點的收穫密度和收穫穗數分別分佈在2821株/畝--6667株/畝、2564穗/畝--6368穗/畝,二者平均為4127株/畝和3933穗/畝。比較而言,對照的平均收穫密度和收穫穗數分別為4034株/畝和3773穗/畝,而割苗處理二者分別為4220株/畝 和4093穗/畝,分別比對照增加了4.6%和8.5%。證明畝穗數的增加是割苗增產的重要因素。

進一步比較各測產點對照和割苗處理的空稈率情況發現, 73個測產點割苗後玉米空稈率降低,其他10個點空稈率無變化。割苗玉米的空稈率平均在3%,而對照玉米的空稈率在6%,比割苗增加了3個百分點。割苗玉米空稈率的降低是穗數增加的前提。

割苗對籽粒含水率的影響

對108組測產玉米籽粒含水率測定表明,籽粒的含水率在31.8%,其中對照玉米平均在31.5%,而割苗玉米在32.1%,割苗玉米比對照增加了0.6個百分點。

割苗對出籽率的影響

測定了108組玉米出籽率情況,平均為78.9%。比較了割苗和對照玉米的玉米出籽率,分別為78.9%和78.8%,二者相差0.1個百分點,差異不顯著。

玉米割苗處理對株高和穗位高的影響

觀察了部分樣點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和割苗後二者的變化情況。不同品種的株高變動在253 cm --327cm,平均為292cm;穗位高變化在89 cm --147cm,平均為122cm。割苗處理顯著影響了玉米的株高。不同品種株高割苗處理比對照平均降低了10.2cm,平均降低了3.6%。

與株高相比,處理後穗位高降低更為顯著,割苗後玉米的穗位高度變動在9.5 cm --64cm.平均降幅為21.6cm,以屯玉968穗位降低最為明顯,為64cm。經統計,割苗處理各品種穗位高度比對照穗位平均降低了16.7%。

年割苗玉米增產實例

2017年山西懷仁縣大鹽坊試點:試點戶主為王文華,採用品種為龍生16,採用一膜雙行種植方式。土質砂壤,肥力中等,為雨養種植區。試驗地面積7畝,大田4月26日播種,5月26日割苗。玉米生育前期一直乾旱,到7月中旬才開始有降雨。9月9日測產,割苗玉米554.8公斤/畝,未割苗對照為300公斤/畝。割苗玉米比對照增產84.9%。

新疆玉米割苗試點:在伊利地區馬德成玉米割苗試點,採用品種先玉335,2017年4月22號播種,保苗率每畝5000株。在5月23號割苗10畝,全程施肥,施用尿素15kg,複合肥15kg, 10月18日收穫,實際產量1220Kg,比對照增產10%。在另一塊地,採用品種先玉698。大田4月23號播種,實際出苗率每畝5000株,玉米割苗31畝。全程施肥,施用尿素15kg,複合肥15kg, 10月18日收穫,實際產量1232kg,每畝增產12%。澤通股份公司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杜熱鄉金寶村進行玉米割苗試驗60畝,採用品種為海和24,大田2017年4月25日播種。每畝實際出苗率4500株。2017年10月16日測產,割苗玉米每畝地實收1150kg,比對照每畝增產115kg。

割苗增產原因初探

葉面積指數(leaf area index)又叫葉面積係數,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葉片總面積佔土地面積的倍數。即:葉面積指數=葉片總面積/土地面積。在田間試驗中,葉面積指數(LAI)是反映植物群體生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其大小直接與最終產量高低密切相關。初步觀察發現, 玉米割苗後群體葉面積指數在吐絲之前一直顯著低於未割苗對照。在吐絲期葉面積指數達到頂峰。在玉米灌漿期間割苗玉米的群體葉面積指數持續高於對照的未割苗玉米,為割苗玉米後期的幹物質積累提供了保障。

葉片的SPAD值是葉片葉綠素含量的一個相對量度指標,葉片較高的SPAD值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葉片光合潛能的大小。初步測定發現,割苗玉米與未割苗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至灌漿中期SPAD值無顯著差異,在灌漿後期對照玉米的SPAD值明顯低於割苗玉米。

觀察發現,割苗玉米株高的降低幅度相對小於穗位高降低的幅度,證明割苗玉米穗上節間有拉長的趨勢,使得葉片分佈更為合理,增強了光的透射性,光分佈更為合理,為棒三葉的充足受光提供了保障。


割苗增產的三個層次

多年觀察,特別是2016年和2017年多區域多點多品種觀察發現,玉米割苗能增產,但增產的層次卻各有不同,總結歸納如下。

第一個層次 絕對增產

絕對增產是指在風調雨順的正常年景,割苗獲得的增產,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個部分 畝收穫穗數增加

關於割苗玉米畝收穫穗數增加,在2016年就有了初步發現。測產報告公開後,有專家質疑,割苗組的株數和穗數都大於對照組,割苗還能多長出苗來?因為是第一次發現這個現象,割苗前沒有調查各組的苗密度,面對質疑,無言以對。2017年注意了割苗前的查苗工作,測產時依然是割苗組株密度和收穫穗數均大於對照組,這才意識到對照組有苗損失和空稈。究其原因,大致如下:玉米播種深淺不一,種子籽粒大小不一,導致出苗時間不一,造成幼苗高度不一,出現部分小苗弱苗。小苗弱苗失去競爭優勢,部分枯萎死亡了,另一部分即使勉強活下來,多數也不能成穗,從而形成空杆。玉米割苗則人為創造出同光、同風、同水、同呼吸共生長的局面,公平競爭,欣欣向榮,個個出類拔萃,畝收穫穗數自然提高了。

第二個部分 穗粒數增加

穗粒數增加是同等密度割苗玉米的又一個特點。2016年8月,技術人員在河北省盧龍縣農業局的割苗試驗田中考察時,第一次發現割苗玉米果穗穗行數和行粒數都有增加。大約平均增加兩行,行粒數約增加3-5粒,綜合計算,穗粒數約增加10%左右。2017年灌漿期,多地割苗農戶等不及測產,先去數穗行數和行粒數,也都證明了穗粒數的增加。其中禿尖減少也是單穗穗粒數增加的佐證。

第三個部分 千粒重增加

2016年在內蒙通遼、山西洪洞、黑龍江嘉蔭、通河和甘南,分別測量了純玉968,華能887,德美亞1,農玉7和吉大935五個品種的千粒重,割苗組均重於對照組。對照平均千粒重為359克,割苗組則為376克,增加約4.7%。其中差距最大的是黑龍江通河種植的農玉7,對照組千粒重為344克,割苗組則為388克,增加約12.8%。

第二個層次 相對增產

相對增產即未割苗玉米受災減產,割苗玉米增產、不減產或者減產幅度相對較小的情況。此種增產一旦出現,幅度往往較大。2016年,廊坊基地2號試驗田種植的金瑞88,因7月19日的狂風暴雨襲擊,未割苗玉米倒伏嚴重,測產產量為325.5公斤/畝,割苗玉米倒伏較輕,測產產量為524公斤/畝,增產幅度為61%。2017年山西省懷仁縣王文華的玉米割苗示範田,因為早期乾旱,未割苗玉米因缺水不能正常生而株矮穗小,嚴重減產。測產產量為300公斤/畝,而割苗組因抗旱而基本正常生長,測產產量為554.8公斤/畝,測產增產幅度達到84.9%,增幅驚人。

第三個層次 加密增產

密植能夠增加產量是婦孺皆知的常識,但往往因為密度過大而引起倒伏。在現代玉米載培條件下,一旦出現倒伏,其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割苗玉米因其抗倒伏能力強而使適當加密成為可能。多地實踐證明,割苗玉米在品種推薦密度的基礎上加密20%左右基本上是安全的。加密促使成穗率大幅度增加,產量明顯增加,增產幅度可高達30%左右。

3.玉米割苗後的生長特點

抗逆性增強與收穫指數增加(三抗兩減一增

多年的實踐以及近二年各地的反饋,發現無論是在中國或是澳大利亞和美國,無論春玉米或者夏玉米,無論什麼品種,也無論是在新疆、內蒙、東北還是黃河長江流域,割苗玉米都呈現出一些共同的生長特點。為方便記憶,我們把這些共同的生長特點總結為"三抗兩減一增"。還編成了一個順口溜:抗旱抗倒抗早衰,減少水叉病蟲害,控大促小一齊長,增收籽粒高產來。這個“三抗兩減一增”實際上就是抗逆性增強與收穫指數增加,現詳細介紹如下:


抗旱

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進行的玉米切葉試驗即己證明,"切葉植株的需水量比對照植株少"。2015年廊坊大旱,盤古玉米割苗增產技術研究中心首次在試驗田中發現了割苗玉米抗旱的現象。2016年在山西洪洞縣試驗點進一步證實了割苗玉米的抗旱特性。2017年更是在澳大利亞劉春吉教授試驗田和國內多處示範田中證實了割苗玉米的抗旱能力(見圖1~4)。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1)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2)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3)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4)


正常水肥條件下,割苗玉米植株比對照植株矮(矮是抗倒伏的因素之一,後文有詳細描述)。苗期乾旱時,不割苗玉米因缺水而生長緩慢乃至停止生長,而割苗玉米因抗旱而正常生長。結果,割苗玉米會追上不割苗玉米而形成兩組植株高度相同的情況。更有甚者,在玉米生育期內乾旱嚴重的時候,割苗玉米植株會大大高於不割苗玉米植株(見圖5)。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5)

割苗玉米為什麼比不割苗玉米抗旱?原因尚不清楚,有待科學家們深入研究。從前人己經做過的工作和我們的觀察瞭解,可能與下列兩點有關。一是割苗玉米需水量少。這是40多年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科學家的結論。他們把切葉的玉米植株和不切葉的玉米植株分別種在容積大的塑料缽中,然後將塑料缽移至大田條件。對兩種植株灌以等量的水後,切葉株表現需水適中,對照株則表現缺水而生長變慢。二是割苗玉米根系發達,能從土壤中獲得更多的水肥。我們觀察到,玉米在適當苗齡割苗,離體部分約佔全株鮮重的60%左右。在這60%中,絕大部分是水,幹物質很少。如此大量的水分突然丟失,迫使植株努力生根以便從土壤中儘快補充分水。所以無論是割苗幾十小時後修復中的玉米苗還是接近成熟的割苗玉米植株,其根系均較對照株發達(見圖6、7、8)。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6)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7)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8)

抗倒伏

割苗玉米具有一定的抗倒伏能力已經是一個公認的事實。40年前美國科學家即己認定割苗玉米“不易倒伏”(《農業科技通訊》1981年08期)。2015年夏國家玉米體系辦李少昆等專家來中心試驗基地考察,對割苗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也給予了肯定性的描述。從2013年正式進行玉米割苗試驗以來,任何一塊試驗田都無一例外地證明玉米割苗增強抗倒伏能力(見圖9~12)。為什麼割苗玉米會增強抗倒伏能力?經多年多地觀察,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9)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10)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11)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12)


植株變矮、穗位降低

2014年試驗中心對試驗田割苗玉米和對照組分別進行了生長終末期的株高測量,其中5—6葉割苗的鄭單958品種,收穫時株高265公分,對照組則為292公分。承玉13品種,5—6葉割苗組收穫期株高255公分;6—7個葉割苗,株高250公分;7—8個葉割苗,株高250公分;8—9個葉割苗株高240公分;9—10個葉割苗,株高230公分;對照組則為270公分;豫禾988品種,5—6個葉割苗,株高240公分,對照組則為255公分。穗位下降也很明顯,最多下降33公分(鄭單958),最少下降10公分(承玉13)。 多年觀察發現,不同品種割苗玉米株高均較該品種理論株高明顯降低,穗位亦相應降低。不同葉齡割苗,葉齡越大,降低越明顯。八葉以上割苗,株高可在理論株高基礎上下降約1/3左右,穗位可下降到離地30公分前後。株高與穗位的下降,致使植株重心下降,從而增強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割苗玉米植株下降幅度似乎也與品種也有一定關係,尚需進一步觀察。在多年多地割苗實踐中發現,割苗玉米與同等條件下生長的未割苗玉米相比,株高一般有3種變化:在正在水肥條件下,割苗玉米株高矮於不割苗的對照植株;在早期比較乾旱但不十分嚴重的條件下,割苗玉米植株與不割苗的對照組相比,株高和穗位高相差不明顯;在嚴重乾旱的情況下,則割苗組株高和穗位均明顯高於對照組(見圖5)。

割苗玉米莖杆略細但硬度增加

割苗玉米莖稈較細,用肉眼即可看出來。一般想像,割苗後苗的生長被憋住了,肯定會將苗稈憋粗。而事實卻是變細,令人百思不解。本文測量的是京科968,割苗植株第三節上部周長66mm,不割苗植株第三節上部周長72mm,相信不同的品種會有差別。這是一個謎,總有一天謎底會被揭開。細是細了,但莖稈的硬度卻明顯增加。經部分品種測量,對照組第二節和第三節的平均抗穿刺力分別為58.7和56.5;割苗組抗穿刺力分別為59.4和60.6。毫無疑問,莖稈抗穿刺力的增加增強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下部節間距明顯縮短

2016年,在新疆首先觀察到割苗玉米植株下部3個節間與對照相比明顯縮短。隨後我們在各地割苗玉米植株上都發現了相同的現象。2016年,隨機選取盤古1號試驗田的兩組割苗玉米植株進行了比較。對照組分別為14.35和13.28公分,割苗組則為12.73和13.21公分。割苗玉米下部節間縮短,毫無疑問地支持了植株株高的下降和穗位的降低,同時也增強了植株下部的硬度和抗彎折能力,從而提高了抗倒伏能力。

支持根發達

玉米的根為鬚根系,分胚根和節根,節根從莖節上長出:從地下節根長出的稱為地下節根,一般4~7層;從地上莖節長出的節根又稱支持根、氣生根,一般2~3層。多年觀察發現,割苗玉米植株的支持根均較未割苗玉米植株的支持根發達。一般要多出1-2層,而且粗壯,直達土壤之中。如此強壯的支持根在玉米杆四周圍成一圈,為割苗玉米植株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增強了抗倒伏能力。

抗早衰

從玉米割苗試驗早期(2013年)開始,就觀察到割苗玉米植株直到收穫之時,上部葉片依然翠綠的現象。當時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活株成熟(見圖13~16),並認為割苗玉米千粒重增加與活株成熟有關。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13)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14)上圖為灌漿後期割苗玉米,下圖為灌漿後期未割苗玉米。)

在其後幾年的進一步觀察中又發現,玉米葉片的枯死是從下部葉片逐漸向上部葉片發展的。正常水肥條件下,大約吐絲後10多天即可見到未割苗玉米植株下部葉片枯萎,而割苗玉米植株下部葉片開始枯萎的時大約比對照推遲5~10天。2016年盤古1號試驗田的兩個品種,禾育187和鄭單958,6月26日吐絲,7月7日在未割苗組觀察到下部2~3片葉枯萎,而割苗組則在7月15號才見到下部葉片枯萎。當時的基本認識是:割苗玉米根多抗旱,所以下部葉片枯萎時間推後。2016年秋天經多地觀察,又發現了一個新的現象,即個別水肥條件好的地塊上的未割苗玉米植株也是活株成熟的。這讓我們認識到,玉米的生命週期與人一樣,並不是完成繁殖任務後就立即死亡的。在玉米果穗成熟後還有一段餘生,這段餘生是多長尚不得而知。絕大多數玉米植株在果穗成熟後(甚至成熟得還不太好)就枯萎死亡了,這應該屬於早衰,正如人體的未老先衰一樣。造成玉米植株早衰的原因無非水肥和溫度。割苗玉米植株抗逆性好,可以在同等條件了更好地活著,我們把割苗玉米植株的這種現象稱之為抗早衰。割苗玉米植株的抗早衰能力對玉米的質量和產量意義很大,是造成割苗玉米籽粒千粒重增加的直接原因。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15)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16)盤古1號試驗田,上圖為割苗;下圖為對照。9月2日拍攝

兩減

減少病蟲害 玉米常見蟲害有: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薊馬、玉米紅蜘蛛、地老虎、蠐螬、金針蟲、螻蛄、大墊尖翅蝗、亞洲飛蝗、寬須蟻蝗、小翅雛蝗、狹翅雛蝗、西伯利亞蝗、苜蓿夜蛾、小麥皮薊馬、赤須盲蝽、葉蟬類、粟莖跳甲、粟灰螟、甜菜夜蛾 。多年觀察發現,割苗玉米蟲害較少,基本不需要噴施殺蟲劑治蟲。2017年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玉米螟蟲害嚴重,割苗玉米蟲害明顯減少(見圖17、18)。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17)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18)


這一現象的發現把我們自已推入了五里霧中,奇了怪了,總不能割苗改變了玉米的基因,讓害蟲不敢來吃了吧。這一發現也引起了專家們的質疑。2016年春季在盤古1號試驗田召開玉米割苗觀摩會的時候,一位常期在基層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農業專家,河北唐山古治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李保友先生隨手從地上揀起一株被割下的玉米苗,開始一層一層地剝開玉米葉。他突然大聲呼喊:你看,這是多少蟲子(見圖19)!原來,在割苗期玉米苗中,有多種害蟲已經寄生於苗葉或產卵於苗葉,如薊馬、蚜蟲、玉米螟等。這些寄生的害蟲和蟲卵隨割去的葉片離體,失去了宿主的芘護,很快就脫水死亡了。大量蟲卵的死亡使蟲口密度大幅下降,從而不會造成嚴重的違害。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19)


除蟲害外,玉米的病害也不少。常見的病害有: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玉米莖腐病、玉米鏽病、玉米炭疽病、玉米黴斑病、玉米矮花葉病、玉米普通花葉病、玉米條紋矮縮病等。玉米病害多由真菌、細菌或病毒引起。這些微生物侵入玉米時,往往需要一定的條件,比如溫度,溼度等等。此外,健康無傷口的玉米苗總比有傷口的玉米苗更容易抵禦微生物的侵害而不發病或少發病。前述在說到蟲害的時候,提到了薊馬,該害蟲正是在苗期啃食玉米嫩葉的表層,造成葉片表層損傷,從而利於微生物的侵入。割苗技術將害蟲與損傷的葉片一起割離植株,間接導致了病害的減少。割苗導致的病害減少是廣譜的,理論上對任何一種玉米病都有效。2016年盤古2號試驗田就發現金瑞88品種割苗組黑粉病發病明顯較對照組少。2017年東北某地對照組大斑病發病嚴重,割苗玉米則少見發病(見圖20、21)。關於玉米割苗能減少蟲害和病害方面,觀察的時間尚短,遇到的病蟲害還少,加上沒有做定量的統計,暫時只作為一種現象提出來,具體的結論有待玉米專家們進一步研究。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20)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21)

河北鹽山縣未割苗玉米出現較嚴重的頂腐病,割苗玉米則鮮見發病(見圖22)。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22)左側較矮的是割苗玉米,右側未割苗,可見頂腐病。

減少分櫱

分櫱也叫分岔、水叉、丫子。2016年,中心1號試驗田與山西洪洞縣示範點同時發現了分櫱現象,對照組分櫱明顯多於割苗組。2017年在澳大利亞,對照組出現了嚴重的分櫱,而割苗組則完全沒有分櫱。分櫱是否影響產量,專家們尚無定論。多數專家說分櫱無需處理(事實上也無法處理,沒有機械可以處理分岔而不傷害植株,人工處理在目前的生產條件下,做小面積尚可,大面積幾無可能),不會影響後期產量。我們感覺,分櫱是多長出來的枝葉,既不結果又對植株的支撐不起作用,而且對後期的光合作用也沒有什麼幫助,白白浪費水肥,應該屬於“六個指頭撓癢癢,多一下不如少一下”,所以分櫱的減少對玉米的生長應該是有好處的。

收穫指數增加

收穫指數是作物收穫時經濟產量(籽粒,果實等)與生物產量之比。對於玉米而言,即玉米籽粒與秸稈的比例。早在1981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即已發現,割苗玉米無論增產與否,其收穫指數都是增加的。收穫指數的增加,可能與下列兩條因素有關。一是割苗玉米植株變矮,非經濟生物量,也就是秸稈量下降。二是割苗玉米果穗增大,即經濟產量增加。分子加大了,分母變小了。這一降一增,收穫指數就上去了。


割苗玉米苗期修復

第一次接觸玉米割苗的人的第一個反應是,會不會割死呀?是的,每一位思維正常的人都會有同樣的想法。玉米割苗,對玉米苗而言是一種傷害,但卻不是致命的傷害,因為此時玉米苗的生長點尚在地下。只要不傷害生長點,玉米苗就不會死。相反,為了儘快修復傷害,玉米苗生長的潛能被激發出來(生長激素可能發生變化),傷害修復後反而根深葉茂。下面我們就配合部份圖片做一個介紹。

割苗當日當時,綠油油的玉米地被割成一切荒野。每棵玉米苗都變成了一個不注意都看不出來的小禿樁。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23)剛剛割完的玉米苗地

氣溫高時十數小時後即可見玉米苗樁內層向上伸展而突出斷面。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24)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25)

第三天,一般都會長出2到3cm。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26)

第四天,可以見到新鑽出的葉片了(見圖27)。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27)

第五天,葉片生長明顯(見圖28)。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28)

第六天,又大了些(見圖29)。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29)

第七天,像個玉米苗的樣子了(見圖30)。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30)


第八天,葉片明顯寬大(見圖31)。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31)


第九天,進一步修復(見圖32)。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32)

第十一天,又是綠油油一片了(見圖33)。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33)

第十六天,如果不是與對照組相比,己經看不出割苗的樣子了(見圖34)。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34)

以上圖片均選自2017年各地割苗示範戶的示範田。需要說明的是,在春玉米氣溫較低的地區割苗,修復相對慢一些;而夏玉米或氣溫較高的地區割苗,修復會相對快些。本文所說的修復的天數只是相對的。各地氣溫不同,修復的天數會有所差異,但基本過程是一樣的。

六大生長特徵

1株高下降

正常水肥條件下,同一品種割苗玉米秸杆相對矮小,稈硬、稈細。底部1-3節明顯縮短,硬度增加。乾旱年份,割苗玉米植株可與未割苗玉米高矮相當,嚴重乾旱年份,割苗玉米植株普遍高於未割苗玉米。

2穗位下降

穗位下降導致植株重心下移,有利於增強抗倒伏能力。

3棒三葉增寬

棒三葉是生長果穗的主要葉片,其增寬有效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積,有利於果穗充分生長。

4根系發達

因上部葉片被割除,幼苗便將生長能力向下轉移,因而根系十分發達。本技術發明人蘇寶健先生將這一現象稱之為控上促下。

5抽雄吐絲延遲

多地多點觀察發現:割苗玉米較之對照組抽雄和吐絲均有延遲,一般延遲1-3天。

6強化灌漿,成熟期不延後

吐絲後玉米進入灌漿期,此時,割苗玉米加速灌漿,多年多地觀察證明:同一品種玉米,割苗玉米與未割苗玉米同期成熟。即該品種生長週期需要的天數,割苗與未割苗完全一致,也就是常說的“不晚熟”。


4 割苗方法的技術關鍵

苗齡

廊坊市地方標準《玉米割苗技術規程》要求,“應在玉米苗齡為5-6個葉時,且其可見葉一致度超過70%時進行割苗。”該標準所說的苗齡用可見葉表示。可見葉即指肉眼可見的葉片,是本技術發明人蘇寶健先生為適應農村推廣而發明的術語。教科書上所指的玉米葉齡均指展開葉。2017年的詳細觀察發現,從4葉1心到5葉1心可見葉均等同於三片展開葉的葉齡段;可見葉6葉和6葉1心等同於4片展開葉的葉齡段;5片展開葉時可見葉已經7葉以上了(見圖35、36、37)。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35)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36)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37)

那麼,到底苗齡多大時最適合割苗呢?2014、2015、2016年,連續三年試驗發現,玉米苗在5、6、7個可見葉時割苗都增產,4個葉、8個葉平產,3個、9個、10個葉減產。綜合數據,權衡考量,4葉之前、8葉之後均不可割,7葉無特殊情況不割。割苗最佳節點就在5-6個可見葉時,即5葉、5葉1心、6葉為割苗的理想苗齡段。如果在4葉1心、6葉1心或7葉時割苗,會發生什麼樣的結果呢?結論是絕對增產幅度明顯下降,但並不影響相對增產和加密增產。

割苗高度

多年實踐證明:如果割太低,被割下的苗葉過多,控制量太大,苗過矮,形成弱苗,往往造成減產,甚者可造成死苗;如果割太高,被割下的苗葉少,控制量太小,株高易折,也能造成減產。盤古技術中心經過反覆試驗,對比發現,春玉米割苗的最佳高度為第一片可見葉以上,第二片可見葉以下。夏季天氣炎熱,氣溫高,玉米長得快,故而夏玉米割苗高度可放寬到第二片可見葉以上,具體情況需靈活掌握。

割苗質量

割苗質量要求極高,傷口越大,對苗損傷越大,感染可能性越大,容易造成死苗缺苗。切面應儘量割平割齊,傷口平整光滑,避免粗糙不平。實踐證明,用剪刀剪比用手掐好,機器割比剪刀和鐮刀割好,機器轉速越快,割刀越鋒利,創面越小,損傷就越小。


5專業玉米割苗機

割苗技術可以增加產量,同時也增加了人力成本,如何便捷、低成本地開展大面積割苗呢?從5葉起倒計時,春玉米全部割苗作業必須在10天之內完成,單純的人力操作根本無法勝任,只有大規模機械的參與才能爭分奪秒搶農時利農事;經過反覆試驗研究,千呼萬喚,專門應用於玉米割苗增產新技術的“變形金剛”終於誕生了,可以在玉米地裡大顯身手了。

割苗機結構與工作原理

電驅動玉米增產抗旱防倒伏割苗機是適應玉米割苗增產新技術應運而生的機械化割苗農機具,按照農機電氣化的先進理念設計製造,利用汽油機帶動發電機,發電機帶動電動機,電動機帶動割盤割苗。它摒棄傳統鏈條傳動,最大的優勢是獨特的電驅動機理,其結構簡單、傳動效率高、可靠性好、重量輕。割苗機安裝有一臺發電機及四臺電動機與割刀盤、兩個定位行走輪和相應的仿型裝置、以及多套調整部件(見圖38)。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38)

刀盤的轉速跟車輛行駛的速度同步,保證切割玉米苗的線速度保持一致,從而保證割茬的平整性,割盤還可以上下調整以適應不同壟高的地塊。獨特的電驅動工作機理和保護措施,可靠性極高,故障率極低,能夠保證工作連續性,大大解放了人工割苗的繁重體力勞動,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割苗效率,為割苗技術大面積推廣創造了條件。

割苗機工作效率

割苗機分為兩行和四行割苗機兩種類型,兩行割苗機安裝於小型手扶拖拉機上,以汽油機為動力源,工作量依賴於操作手的步行速度。一般人步行速度約為5公里/小時,割苗機同時割苗兩行,一般行間距按60CM計算,兩行1.2米,兩行割苗機可完成6000平方米/小時,約9畝。按每天8小時工作量計算,兩行割苗機每天可完成72畝,每年按割苗期10天計算,可完成720畝/年。按每畝增收效益100元,割苗費用20元計算,約產生社會效益5.8萬元一年;而四行割苗機安裝在四輪拖拉機上,靠獨立發電機驅動割苗電機,工作量則依賴於拖拉機的行駛速度,按15公里/小時計算,工作效率約為兩行割苗機的六倍,每年可產生社會效益34.56萬元。四行割苗機割刀轉速為8000轉/分鐘,機器的高速運轉可以有效減少割苗損傷,大大降低因割苗造成的死苗缺苗現象。

割苗機操作與維護

玉米割苗機操作簡便易學。首先安裝調整割苗工作機,啟動拖拉機,合上總電源開關,拖拉機掛前進檔後即可開始割苗。

在實際操作中,如遇到因驅動發電機皮帶松,發電機轉速太慢或不轉動時,可拉緊發電機皮帶並緊固相關螺絲,如遇割盤與防護罩間有雜物卡住刀盤,割盤阻力太大難以轉動,清除雜物即可,如正常使用情況下,遇其他不能排除故障,可與廠家直接聯繫,廠家針對割苗機提供三年免費維修,並長期低價提供配件,保證其正常運轉。

四行及多行割苗機適應面積較大的玉米地塊,機械還可提供應急電源方面的應用。

人員安全

四行割苗機割刀轉速為8000轉/分鐘,割刀的鋒利比之電鋸有過之而無不及,割破乃至割斷人的肢體只在瞬間。因此,注意人的安全極其重要。操作時一定要按操作規程辦理,做到上機啟動,下機熄火,不割不掛,周圍1米內有人不操作,嚴禁在割刀旁站立或行走。

注意事項

割苗後禁止使用矮壯素

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片。

玉米節水抗旱穩產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割苗技術綱要(摘抄)

(圖39)

圖中左側3個棒子是割苗的,右側3個棒子是割苗後又打矮壯素的。這個結果確實有一點慘。這6個棒子來自於吉林省公主嶺市秦家屯鎮興發村大溝沿屯,棒子的主人宋先生是當地地道的農民。棒子的品種是德美亞2000,5月4日播種,密度為3850株/畝,6月6日在當地玉米割苗增產技術示範代理薛福中指導下,於5葉1心時用電驅動玉米割苗機割苗,割苗高度符合技術要求。割苗後玉米苗適時修復。在割苗玉米長到可見葉12個葉片時,宋先生開始懷疑割苗的效果,總覺得不打矮壯素心裡不踏實。便去薛福中的農資店中購買矮壯素,薛夫人告訴他割苗玉米不用打矮壯素,當然也就沒有賣藥給他。宋先生不放心,又到其他農資店買了藥回家打上了。結果,玉米棒子就變成了上圖看到的那個樣子。玉米割苗有控旺的作用,而矮壯素則是化學控旺。但玉米割苗有促進雌蕊發育的作用,而矮壯素卻控制了果穗包衣的生長,導致了畸形果穗的出現,嚴重引響產量。其中的機理究竟如何,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但割苗玉米不可再噴施矮壯素已是不爭的事實,告誡我們不要再做這種畫蛇添足的傻事了。

下雨與澆水

只要機器能下地,下雨不影響割苗。割苗前後數日無需澆水,禁止大水漫灌。

割苗苗齡

無特殊情況,禁止在7葉(5展葉)以上割苗。

割苗面積

割苗面積最小不可少於15畝,寬不少於15壠,否則沒有意義。

割苗工具

強烈建議使用盤古農機公司生產的專業電驅動玉米增產抗旱防倒伏割苗機割苗。剪刀、鐮刀、割草機等割苗方法不確定性大。


玉米割苗,不是尖端科技,不是神技秘術,只是一項土得不能再土的來於農民、利於農民的玉米栽培技術。這項技術能使玉米增產,其原理有待研究。但其增加不同品種玉米植株的抗逆性則是有口皆碑的客觀事實。農民朋友都知道,抗逆性增強就是抗災減災能力增強。僅此一點,便為玉米種植上了一個大大的保險,在面對災害天氣時可以多一點底氣。

玉米全球種植面積約25億畝,我國種植面積約5億多畝,按每畝增產200斤計算,我國每年即可增收1000億斤糧食,對有效應對糧食危機,保障糧食安全舉足輕重。膽大細心,用綠色科技王道征服大自然,向大自然要更豐厚的回饋——廊坊市盤古玉米割苗增產研究試驗中心!廊坊市盤古農機制造有限公司與你同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