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託哀思,文明掃墓

一年一度清明節來了,金河鎮袁家小學為了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節日,以及從小養成寄託哀死,文明掃暮的良好習慣,特向袁家小學全體師生髮一份文明祭祀同心抗“疫”

——袁家小學2020年清明節倡議書

2020年清明將至,在這緬懷先輩、寄託哀思、感恩先人的傳統節日,我們適逢全國上下眾志成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為鞏固防控成果,避免清明祭掃引發人流聚集,倡導安全祭祀,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在全社會營造文明、環保、節儉、安全的良好祭祀氛圍,金河鎮袁家小學向全體師生、全體家長髮出倡議:

——簡約祭掃。堅持少出門、不聚會、不串門、戴口罩、勤洗手,倡導通過推行家庭追思、網絡祭掃、書寫寄語等簡約方式寄託哀思,取消或者延期開展祭掃活動。

——安全祭掃。在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去墓區祭掃時,嚴格遵守森林防火規定,自覺破除焚燒紙錢香燭、燃放爆竹煙花等陳規陋習,提倡獻花等祭祀方式。

——節儉祭掃。樹立厚養薄葬的觀念,提倡老人在世多孝敬,離世祭祀不攀比。倡導從儉辦喪、節儉祭掃,不搞封建迷信,擯棄陳規陋習,反對奢靡之風。

文明袁家,你我共建。在這個特殊時期,讓我們做文明祭祀的示範者,做“告別陋習、文明祭掃”的帶頭人,用綠色、創新的祭掃方式助力戰“疫”,用實際行動共建文明和諧的美好家園,為早日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應有貢獻。

金河鎮袁家小學

2020年4月2日

寄託哀思,文明掃墓

  接著給學生講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答: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來歷:清明節的名稱來由得名於節氣,與此時天象物侯的特點有關。

習俗:清明節歷史發展中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節日活動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

1、盪鞦韆

盪鞦韆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2、踏青

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3、蹴鞠

這是古代清明節時北方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又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

4、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

5、放風箏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6、掃墓祭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春祭大節,與春祭相對應的是重陽節的秋祭。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

7、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專家介紹說,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

8、拔河

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

9、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

10、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

  給學生講清明節掃墓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後天是清明節,很多人都在去掃墓祭拜的路上,你真的會掃墓嗎?實際上,清明節有很多禁忌和避諱,一旦我們犯了這些禁忌和避諱,就尷尬死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忌諱以及注意事項,以防出錯。

1、掃墓祭拜的常規順序不能亂,多聽從家裡老人的意見。正確的祭拜順序為:修整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別。

2、悼念逝者應買白色的菊花,白色菊花有寄託對先人的懷念之意。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綠草,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會更漂亮。而黃色菊花有長壽的含義,比較適合看望病人,而非拜祭逝者。

3、掃墓前須禁食,就最好不要吃食物,或者只吃素食。另外強調衣著整齊,應該穿上素色的服飾,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另外儘量不要佩戴紅色的配飾。

4、禁止在墓地嬉戲打鬧以及議論先人。大人一定要提前叮囑好家中家中的孩子,不要大聲喧譁、嬉笑怒罵,汙言穢語,要有一顆虔誠之心。

5、忌探視朋友親人,清明節為我國的“鬼節”,是專門的掃墓祭拜,緬懷先人的日子。千萬不可在掃墓的中途去探親訪友。否則,不僅讓親友難堪,而且還相當的不吉利。

6、天乾物燥,注意火燭。不管是墓地園林,還是農村一般的墳地都地處樹林,清明時節,正值春夏交替之際,此天氣乾燥,要做好防火工作。為此建議焚燒紙錢時,如在公墓裡需到固定的焚燒點焚燒,或是到避風、四周沒有易燃物的地方,還有就是對燒完的紙灰做統一處理,到處飛揚也不好。

7、去墓地祭祀,常常要行走山路、爬坡等,因此出門穿的鞋子就很重要了,最好穿運動鞋或者登山鞋,不應穿涼鞋、高跟鞋等,否則很容易造成腳扭傷等,女性還可以準備好遮陽傘,穿寬鬆運動系列的服裝。

8、出門前備好藥品和雨傘,?做好自身防護。山林或是草叢中常常有很多小蟲子,祭祀出門前最好準備好一瓶治療蚊蟲叮咬的藥膏,或是預先塗抹在身上,蚊蟲就不會靠近了,為防止太陽暴曬最好塗一些防曬霜在皮膚上。而俗語云清明時節雨紛紛,出門前最好要備好雨傘等雨具,以備不時之需。當然,對於老祖宗制定和傳下的祭祀禁忌和傳統,我們要批判的繼承,既要做到不失禮節,又要與時俱進,做到文明、環保、安全祭祀,特別要注意防火呀!

通過這次發倡議書,講清明節的來歷,習俗以及掃墓時的注意事項,使袁家小學的全體師生乃至家長深受感動,從內心深處瞭解清明節的意義和環保的重要性,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清明節意義更加非同凡響。

寄託哀思,文明掃墓

寄託哀思,文明掃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