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NO.1 新冠猛於虎 老虎確診了 獅子也開始咳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數據,新冠肺炎疫情已擴散至20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確診病例累計超過100萬例,死亡5萬餘例。

雖然,已經知道貓對於新冠病毒易感,但是對於其他貓科動物能否感染新冠病毒,還不是很清楚。

2020年4月5日,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一隻4歲的老虎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病毒檢測是由美國農業部(USDA)國家獸醫服務實驗室(National Veterinary Services Laboratory)操作進行的。動物園官方稱,娜迪亞和另外三隻老虎以及三隻非洲獅(African lion)都出現了乾咳和食慾下降的症狀,但預計它們均能康復。衛生官員稱,這些動物是被一名無症狀感染員工傳染的。動物園的其他動物沒有出現感染新冠病毒症狀。總而言之,新冠病毒對於部分貓科動物易感。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新冠確診虎病例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新消息,布朗克斯動物園發佈新聞稿稱,感染新冠病毒的老虎是一隻雌虎,名叫納迪亞(Nadia),在納迪亞與它的妹妹阿蘇爾(Azul)、另外兩隻東北虎以及三隻非洲獅都出現乾咳症狀後,美國農業部國家獸醫服務實驗室對納迪亞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結果顯示呈陽性。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被認為是從動物傳播的,病原體被鑑定為SARS-CoV-2。到2020年1月,懷疑最初受感染的患者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感染了該病毒。自2020年1月以來,該病毒已迅速傳播到中國大部分地區和其他國家。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道,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7日6時30分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1337749例,累計死亡74169例,累計治癒275883例。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NO.2 香港的狗仔感染了


央視新聞報道,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發言人2月28日凌晨發佈消息稱,一條居於新冠肺炎確診者家中的狗對有關病毒測試呈弱陽性反應。漁護署於26日接獲衛生署消息稱,一名新冠肺炎確診者的狗需交予漁護署處理。漁護署人員同日傍晚到大坑一住所接走這條狗,隨即送往港珠澳大橋口岸動物居留所,並從其口腔,鼻腔及肛門抽取樣本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測試。結果反應其口腔及鼻腔的樣本在測試中呈弱陽性反應,但這條狗並無任何相關病徵。

無獨有偶。新冠肺炎確診者周巧兒的愛犬,早前經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兩次病毒測試,發現其口腔及鼻腔樣本呈弱陽性反應。3月4日,漁護署表示,有關結果顯示這隻狗已經低程度感染病毒,成為世界首例。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香港政府網截圖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NO.3 武漢的喵星人陽性,可能是被人擼病的

新京報、新浪網報道,石正麗團隊最新研究:武漢疫情暴發期間已有貓群被感染。研究顯示,武漢疫情期間取樣的102只貓,14.7%感染新冠病毒。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新京報訊(記者 李玉坤)近日,有關貓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和研究越來越多。4月3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教授等人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發表論文顯示,武漢疫情期間取樣的102只貓,有14.7%感染新冠病毒。

這篇題目為SARS-CoV-2 neutralizing serum antibodies in cats: a serological investigation的研究論文表明,新冠病毒暴發期間已感染武漢貓群。該研究尚未經同行審議。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研究稱,貓感染可能因人將病毒傳染給貓,並同時提醒,仍需通過對疫情暴發前的貓的大樣本調查新冠病毒感染核實。

記者瞭解到,先前已有研究表明貓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易感動物。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院士團隊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雪貂和貓中複製效率很高,而在狗、豬、雞和鴨中複製能力微弱。

石正麗等人通過檢測特異性血清抗體來調查貓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他們在武漢市收集了新冠病毒暴發後的102份貓血清樣本和暴發前的39份貓血清樣本。檢測發現,暴發後收集的102份貓血清中有15份(14.7%)對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域(RBD)呈陽性。陽性樣品中,有11株具有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此次疫情期間,不少動物進入公眾視線。其中,一些動物已被證實感染,一些則被懷疑是中間宿主。目前,有關這些動物在新冠病毒傳播中具體扮演的角色尚無研究定論。

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寵物貓狗

除了實驗研究,之前已有案例顯示貓感染新冠病毒。

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3月31日通報,一隻混種短毛貓對新冠肺炎病毒測試呈陽性反應。漁護署稱,這隻寵物貓的畜養人已確診新冠肺炎,寵物貓於3月30日經抽取樣本檢驗發現,口腔、鼻腔及直腸樣本對病毒測試呈陽性反應,但寵物貓目前沒有相關病症。

這是香港第三隻被檢測帶有新冠病毒的寵物。此前,已有兩隻寵物狗病毒測試呈弱陽性或陽性反應。此外,有報道稱,比利時有一隻貓也疑似感染新冠病毒。

疫情不嚴重地區,貓狗感染並不常見。今年1月到2月,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寵物疫病防控創新團隊採集了北京地區有腹瀉和呼吸道症狀(特別是有發燒、 嚴重咳嗽症狀)臨床寵物貓病例 20 只和寵物犬病例4 只的咽拭子,檢測結果顯示,發病原因系 FHV、支原體等感染,沒有檢測到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NO.4 可能的自然宿主:蝙蝠 穿山甲


新冠病毒出現後,經測序發現與SARS病毒同源,相似度79.5%,新冠病毒屬於SARS相關冠狀病毒。因為SARS病毒的源頭是蝙蝠,因此,科學家最初便懷疑新冠病毒來自於蝙蝠這一天然病毒庫。

中國疾控中心武桂珍等人研究了基因庫中的蝙蝠冠狀病毒樣本,發現與在中國浙江舟山採集的兩種蝙蝠SARS相關冠狀病毒序列同一性為88%。

最有力的證據來自中科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他們公佈了雲南發現的中華菊頭蝠體內冠狀病毒(Bat-CoV-RaTG13)基因序列,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6%。

穿山甲則被一些研究者認為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因為蝙蝠與人類交集不多,也很少被作為“野味”食用。

包括香港大學袁國勇在內的三個團隊從走私到中國的馬來亞穿山甲體內發現了SARS相關冠狀病毒,但基因序列與新冠病毒相比,相似性僅在90%上下,遠低於蝙蝠體內發現的冠狀病毒。

無論是蝙蝠直接感染人還是穿山甲作為中間宿主,目前為止尚沒有確鑿證據證實。

NO.5 實驗證明:雪貂中SARS-CoV-2病毒易複製


中國農業科學微平臺報道,2020年4月1日,BioRxiv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院士團隊的題為"Susceptibility of ferrets, cats, dogs, and different domestic animals to SARS-coronavirus-2"的預印版研究論文。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該研究首次評估了不同模型實驗動物以及家養動物對SARS-CoV-2的易感性,發現SARS-CoV-2病毒在狗,豬,雞,鴨中複製能力微弱,但在雪貂和貓中,具有有效的複製能力。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PDF截圖


雪貂通常被用作人類呼吸道傳染病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因此,研究者首先在雪貂身上檢測了SARS-CoV-2的敏感性。研究者選取了兩個病毒株:武漢海鮮市場的病毒(F13-E)和一個被感染病人的病毒(CTan-H)。


研究者在每對雪貂的鼻腔中分別接種了F13-E或者CTan-H,並於接種後第4天安樂死,然後採集每隻雪貂的鼻甲、軟顎、扁桃體、氣管、肺、心、脾、腎、胰腺、小腸、腦和肝臟,進而測定病毒的RNA水平。通過分析,研究者發現在接種了這兩種病毒的所有四隻雪貂的鼻甲、軟顎和扁桃體中都檢測到了病毒RNA但在任何其他被測試的器官中都沒有檢測到病毒。這些結果證明SARS-nCoV-2只在雪貂的上呼吸道複製,而其他器官沒有。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雪貂的鼻甲、軟顎、扁桃體均有病毒RNA,其他臟器如氣管、肺等則沒有


而當對第3天死亡或安樂死接種病毒的幼貓(70-100日齡)樣本進行組織病理學研究分析時,研究者發現在貓的鼻腔和氣管粘膜上皮以及肺中發現了大量的病變。這些結果表明,SARS-CoV-2可以在貓身上高效複製,年齡較小的貓被感染更嚴重。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SARS-CoV-2在貓體內的複製,貓易感新冠病毒(圖片來源:參考信息)


最後,研究者也評估了豬、雞和鴨對SARS-CoV-2的易感性,但在這些接種病毒的動物中均未檢測到病毒RNA。另外,用第14天採集的血清進行ELISA檢測時,所有動物的SARS-CoV-2均為陰性。這些結果表明豬、雞和鴨對SARS-CoV-2不敏感

該研究發現雪貂和貓對SARS-CoV-2高度易感,狗、豬、雞、鴨等家畜對SARS-CoV-2的易感性較低。該研究為SARS-CoV-2的動物儲備庫和動物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見解,為COVID-19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NO.6 靈長類動物代表:猴子被用於新冠病毒實驗

據iNature報道,2020年3月14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動物實驗研究所秦川團隊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在線發表未經同行評審的題為“Reinfection could not occur in SARS-CoV-2 infected rhesus macaqu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當初次感染SARS-CoV-2,在某些猴子中,體重減輕,病毒複製主要在鼻子,咽,肺和腸中複製,以及在感染後第7天(dpi)出現中度間質性肺炎。猴子症狀緩解並特異性抗體陽性後,用相同劑量的SARS-CoV-2毒株攻擊一半感染的猴子。值得注意的是,在再次暴露的猴子中,未發現沿時間軸的鼻咽和肛門拭子中的病毒載量,也沒有發現再感染(dpr)所有主要組織區隔中的病毒複製。

結合後續的病毒學,放射學和病理學發現,再次暴露的猴子與未感染的受感染猴子相似,沒有再出現COVID-19復發。

該結果表明,原發性SARS-CoV-2感染可以防止隨後的暴露,這對疾病的預後和疫苗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實驗設計和樣品收集

自2月以來,據估計,廣東省及其他地區約有14%的出院患者出院後測試呈陽性,必須返回醫院進行觀察。對患者從最初感染中恢復後是否具有“復發”或“再次感染”的風險的懷疑,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因此,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具有SARS-CoV-2感染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模型,然後再進行相同的病毒攻擊,以確定再次感染的可能性。

在這項研究中,對SARS-CoV-2感染的猴子消失的症狀進行了重新暴露的縱向追蹤。研究人員發現,當初次感染SARS-CoV-2,在某些猴子中,體重減輕,病毒複製主要在鼻子,咽,肺和腸中複製,以及在感染後第7天(dpi)出現中度間質性肺炎。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縱向跟蹤臨床體徵,病毒複製和免疫反應


猴子症狀緩解並特異性抗體陽性後,用相同劑量的SARS-CoV-2毒株攻擊一半感染的猴子。值得注意的是,在再次暴露的猴子中,未發現沿時間軸的鼻咽和肛門拭子中的病毒載量,也沒有發現再感染(dpr)所有主要組織區隔中的病毒複製。結合後續的病毒學,放射學和病理學發現,再次暴露的猴子與未感染的受感染猴子相似,沒有再出現COVID-19復發。兩者合計,該結果表明,原發性SARS-CoV-2感染可以防止隨後的暴露,這對疾病的預後和疫苗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NO.7 實驗室爆款小動物:老鼠被用於新冠病毒實驗

中國生物技術網報道,4月2日發表在《柳葉刀》子刊《EBioMedicine》上的一篇題為《Microneedle array delivered recombinant coronavirus vaccines:Immunogenicity and rapid translational development》的論文顯示:來自賓夕法尼亞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宣佈研發出了一款針對SARS-CoV-2(新冠病毒)的潛在疫苗,在老鼠身上進行的初步試驗表明,免疫後產生的抗體能夠抵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COVID-19。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據悉,該疫苗是在該團隊早前針對SARS和MERS的疫苗基礎上改良而來的。該論文合著者匹茲堡大學的外科副教授Andrea Gambotto博士說:“這兩種病毒與(新冠病毒)關係密切,它們告訴我們,一種叫做‘刺突’的特殊蛋白質對誘導免疫系統對抗病毒很重要。”

研究人員將這種疫苗的原型命名為PittCoVacc,並在小鼠身上進行了測試,結果在兩週內產生了他們所說的針對SARS-CoV-2的“大量抗體”。

不過研究人員提醒稱,由於對試驗小鼠的跟蹤時間還不是很長,所以現在判斷針對COVID-19的免疫反應是否持續以及持續多長時間還為時過早。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由何劍鋒、宋鐵主編,2020年1月由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新型冠狀病毒預防科普圖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一書中介紹,冠狀病毒是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因其形態在電鏡下觀察類似王冠而得名,主要引起呼吸系統疾病。

目前已發現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有7種,其中SARS病毒、MERS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等可引起較為嚴重的人類疾病。

冠狀病毒除感染人類以外,還可感染豬、牛、貓、犬、貂、駱駝、蝙蝠、老鼠、刺蝟等多種哺乳動物及多種鳥類。

冠狀病毒通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體外,經口液、噴嚏、接觸傳染,並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病毒對熱敏感,紫外線、來蘇水、0.1%過氧乙酸及1%克遼林等都可在短時間內將病毒殺死。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參考消息: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30.015347v1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01.021196v1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13.990226v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292691570587664&wfr=spider&for=pc


迄今,這些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