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归 口耳传 抗疫故事暖人间

英雄归 口耳传 抗疫故事暖人间

疫情袭来,他们逆向而行,30多个日夜,他们奋不顾身,用责任和担当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创造了收治最快、单日收治患者最多等纪录,救治人数和治愈率均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第一。英雄的武汉,因为有英雄的你们;英雄的你们,是巴中的骄傲。在武汉的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故事发生在他们身上,或让人欣喜,或令人动容。

1 火线入党“患者康复出院,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英雄归 口耳传 抗疫故事暖人间

作为巴中市援湖北医疗队队长,蔡懿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从2月15日医疗队正式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后,全队迅速投入到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

在隔离病房里,他们不仅要为患者提供医疗救助,还要给予人文关怀。医生和患者就像家人一样,相互鼓励和信任,共同努力战胜病魔。“谢谢医生,麻烦你了。”每当听到这句简单的话语,蔡懿心里暖暖的,再多难题都能克服。

医疗队员的付出,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和感谢,他们没有因为口音差别造成交流障碍而抱怨,没有因为对病情担忧而传达负面情绪,反而用一封封感谢信、一个个暖心动作激励医疗队员。“看着我们治疗的患者日渐好转,康复出院,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蔡懿说。

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病区共救治新冠肺炎患者170余例,治愈出院141例,不仅创造了收治最快、单日收治患者最多等纪录,其救治人数、治愈率,均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第一。

武汉人民的热情,让蔡懿深受感动。“我们时常下班已是半夜两三点,又累又饿。当地志愿者何师傅会为我们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充饥,无论何时他都在医院陪着我们。累了靠一张椅子就能睡一觉。”蔡懿说。

2月16日是蔡懿的生日,直到家人发来短信他才想起。“能在武汉过生日有着特殊意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肩负的责任是不一样的。”也就在那一天,蔡懿很认真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我就希望一切平平安安,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 轻装战"疫" "剪掉长发,亦是最美发型!"

英雄归 口耳传 抗疫故事暖人间

4月3日上午,当记者在成都三岔湖集中隔离基地见到巴中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唐雯涛时,之前还是光头的她,已长出约2公分头发。

“剪掉长发可惜不?”面对记者的提问,唐雯涛摸了摸自己的头,“这不长出来了嘛,虽然当时剪的时候有点心疼,但现在想想,并不觉得难看,我反而觉得这是最美发型。”

2月15日,剪成光头的唐雯涛和其他队员一道,正式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工作。

卸下穿了一天的防护服,衣服已全部湿透,手指被汗水泡得发白,摘下N95口罩,脸颊和鼻梁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勒痕。“当我看见患者对我们的期望和对生命的渴望时,我告诉自己一定不能倒下,他们需要我!我必须抓紧时间好好休息,保存体力,因为明天又会投入到紧张战斗中。”

3月15日,经过大家一个月的艰苦努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清空了病区所有患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唐雯涛和队友取得了最终胜利。

“直面疫情时,我也会感到害怕,但从未想过退缩,因为我坚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不畏艰难险阻,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唐雯涛说。

在唐雯涛接管的病人中,有一个特别的老奶奶,她姓张,今年86岁高龄,陌生的环境让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症且行动不便的她感到害怕,不配合治疗,许多事情都会记混淆,在病房经常能看到她找东西的场景。“有一天,张奶奶又在找东西,我问她找什么,她说要洗澡,衣服不见了,我告诉张奶奶我有,第二天当我把衣服送到张奶奶手中时,奶奶开心地对我笑了:‘好漂亮的花衣服呀!’”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老奶奶的笑容比衣服上的花更美。”唐雯涛说,经过他们20多天的陪伴和精心护理,张奶奶要出院了,因为那天夜班我无法为张奶奶送行,但后面看见张奶奶下跪感恩的视频时,所有医护人员都流下了眼泪。其实她并不知道,我们不需要她感谢,只想她在以后的日子里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3 分秒必争 "支援疫区,我感到自豪"

英雄归 口耳传 抗疫故事暖人间

巴中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郭成

郭成的儿子不满一岁,在出征前,儿子哭闹不停,让他十分揪心。但在任务面前,一切都得暂时放下,郭成在告别母亲和抱了抱仍在哭闹的儿子后,和父亲、妻子来到医院。

到了武汉,他才发现,时间只能用分和秒来计算,2月14日一大早便接到通知,紧急参加穿脱防护用品培训,大家都学得很认真。当天下午开始分配任务,“我们作为四川一队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我有幸被任命为重症监护二病区副护士长,这对我来说,既是信任更是挑战。忙完一天的工作,已是凌晨1点,我才想起和家人的约定,于是拨打语音通话,可是太晚了,没有人接听。虽然有些失落,但能支援疫区,我感到自豪,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郭成说。

2月15日,武汉下雪了,非常寒冷。早上6点30分,郭成准时醒来,一边洗漱一边反复回想接管病人的工作细节。吃过早餐,他看了看窗外,寒风凛冽,医院同事发来通话申请,郭成说:“在聊天中我抱歉地告诉他,只能抽出最多20分钟时间和他聊一聊。”

“一路上,害怕过,担心过吗?”当同事这样问我时,我告诉他,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唯一的不安就是在出征前一天晚上,半夜醒来的儿子哭闹得很厉害,那一刻,我真的很舍不得。当他又问我“最想跟妻子说些什么”的时候,我很无奈地告诉他,其实2月14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我想过要给她打电话,可是一整天都很忙,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当我有空与家里联系时,已是凌晨1点,如果可以弥补的话,我想对她说:“老婆,辛苦了。”

4 默默坚守“克服重重困难,早日打败病魔”

英雄归 口耳传 抗疫故事暖人间

平昌县人民医院感染医学科主管护师杨丽娟

杨丽娟是平昌县人民医院感染医学科主管护师,在她的援鄂日记里记录着对亲人的思念,对战友的深情,对患者的关爱,以及对胜利的信心。

2月13日凌晨2点,杨丽娟接到组长电话,问她是否愿意去湖北支援,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抵达武汉后,机场工作人员对医疗队员说“感谢四川,武汉加油,武汉必胜”。这些话语让她非常感动。据了解,杨丽娟和队友被分配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她的主要工作是护理确诊病人,包括给病人采集咽拭子。

杨丽娟的言语充满了正能量,她说虽然工作中要接触很多确诊患者,但并不害怕,“支援武汉,我们就是在前方打仗的战士,只想着胜利。”

2月15日,是巴中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上班第一天,“我们接管新增的10楼病区,当天一共接收了50名危重病人,患者不停地感谢我们医护人员。听着这些话,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护理他们,让他们早日康复出院。”她说,当天下班已经凌晨6点,天空下起小雪,本想拍张照片纪念一下,但转眼就睡着了。

2月17日,杨丽娟上10点至14点的班,但要提前2小时到清洁区穿防护服、做准备。“我是我们组的感染控制老师,要对每一个队员负责,组员不管男女都穿着尿不湿,特别是我还在生理期,更难受。”杨丽娟说,此外,下班脱防护服也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摘下护目镜后,脸上有着深深的压痕。“但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只希望早日打败病魔。”

5 最小队员 "风雪再冷,人心很热,万事可期"

英雄归 口耳传 抗疫故事暖人间

巴中市中医院(巴州区人民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护师王海生

王海生是巴中市中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护师,他告诉记者:“接到驰援武汉消息那一刻,作为共产党员、作为重症医学科护师,我没有迟疑,没有害怕,这是我的使命,是我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去成都的大巴上,看到窗外送行的人,王海生不禁泪目,心想着: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平安回家!王海生说:“我是巴中市援助湖北医疗队里最小的成员,队里的哥哥姐姐经常开我们‘90后’的玩笑,说我们可以顶起半边天。虽然我资历尚浅,但这一仗我必将竭尽全力。”

2月15日,王海生走在下班回酒店的路上,车窗外白茫茫一片,显得安静且祥和,与上班时紧张的氛围格格不入。“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话‘病毒可以被隔离,但温暖不会’。风雪再冷,人心很热,万事可期。”王海生说。

2月16日是王海生正式排班进病房的第二天,在照顾一位病人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新到的吸氧装置与之前的略有差异,病人按照之前习惯的方式使用,一时没吸上氧,因紧张和不适导致情绪崩溃。他立马采取端坐卧位吸氧处理方式,同时不断轻声安慰她,这位五十多岁的阿姨因情绪激动对他的安慰充耳不闻,并高声尖叫。这声音犹如刺刀狠狠扎着他的心,他一边进行常规操作一边稳定患者情绪,并不断告诉她:“我们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你要相信我们!”慢慢地,患者情绪稳定了下来,对症处理后,血氧饱和度也恢复了。

6 主动请战“进入病房第一想法是稳住病情”

英雄归 口耳传 抗疫故事暖人间

赵川是巴中市中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自疫情发生以来,就一直坚守在一线岗位上。2月13日凌晨1点,接到紧急指令,赵川没有一丝犹豫,立即请战。随即,火速回家收拾行囊。上午8点奔赴成都,与四川医疗队汇合,奔赴武汉。他不仅要从事医疗救治工作,同时也是巴中援助湖北医疗队的联络员,负责与家乡联系。

“进入病房,第一个想法就是稳住病人病情,没有时间想其他的。”赵川介绍,2月14日晚,经过一天高强度的培训和演练,为了第二天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他们回到住处后完成了“光头、短发”行动。

“肯定会思念家人,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下班时间我会和家人视频,跟他们聊聊近况,让他们不要担心。”每次视频,赵川的孩子总会问他什么时候回家。听到孩子稚嫩的声音,赵川的斗志更加坚定,“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同时好好保护自己,胜利归来!”

2019年6月赵川递交了加入农工党的入党申请书。2020年2月16日农工党巴中市委会研究决定,入党程序手续从简,批准了赵川的申请。“我深知这是对我的信任与关怀,也是对我的关心与帮助。在这里,我深表感谢!”在武汉抗疫前线,赵川得知自己加入农工党的申请获得批准后,心情十分激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铭记作为农工党员、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赵川在与市委领导交流时说到,将立足岗位,勇于担当,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贡献最大的力量,向党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7 仁心仁术 患者一度拒绝治疗千方百计为其解忧

英雄归 口耳传 抗疫故事暖人间

“作为重症医学科唯一一名党员,我不到一线谁到一线。”南江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曾山桃在向院党总支递交申请时如是说,“我要把我的专业技术发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是党员我要上!”

“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阵地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四川援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后,第一时间成立了前线临时联合党委,巴中医疗队编为第十五党支部,曾山桃被选举为党支部书记,带领巴中医疗队奋战在救治一线。蔡懿、唐雯涛、杨丽娟等3名队员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

3月15日,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10楼病区关闭,医疗队在武汉的救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作为当代新青年,一名医生,无论何时何地,治病救人都是我的本职工作。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在国家灾难面前,更应该挺身而出,为党和国家作贡献。”曾山桃说,我们不是什么英雄,不想要什么英雄称号,只想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月8日,一位64岁的女性患者出院。“我甚至都没有看清楚曾山桃的面容,但我希望能和他留下一张合影。”这名女性说。原来,曾山桃在接手这名患者时,其病情较重,心理压力非常大,一度失去生的希望,治疗过程中甚至拒绝吸氧。曾山桃在为她治疗的同时,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对她进行心理辅导,详细讲解新冠肺炎的康复效果,千方百计解除她的后顾之忧。在曾山桃的鼓励帮助下,她最终战胜病魔。

曾山桃说,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正如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心若向阳,无谓悲伤,疫除人聚,繁华如常。让我们翘首期盼,若待江城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武汉加油,中国必胜!

8 贴心大哥

每次进入病区前再三叮嘱队员做好防护

英雄归 口耳传 抗疫故事暖人间

今年46岁的岳宏远是南江县人民医院感染医学科主治医师,同时也是巴中市援湖北医疗队副队长,在这支医疗队队员中,他的年龄也是最大的。

2月13日凌晨2时许,当岳宏远接到前往湖北支援的电话时,一旁的妻子已经默默起身为他收拾行李。“我早就知道你报了名……莫担心家里,我只要你平安回来。”妻子哽咽道。

作为一名主治医师,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是他的职责所在;而作为一名医疗队副队长,还得保证每一个队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此,每次队员进入病区前,岳宏远都要再三叮嘱,要求队员认真做好防护,检查再检查,避免因防护措施不到位而被感染。

在武汉期间,最令岳宏远感动的是巴中市援湖北医疗队这个团队。岳宏远说,“10名医护人员来自市内5家医院,单位不同,年龄不同,最大的46岁,最小的26岁,另外,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也不同,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同志们却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最终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把事情做好,是我们对巴中380万人民的最好回报,我们没有辜负家乡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岳宏远说。

9 悉心呵护 "他们是病人,但更是我们的亲人"

英雄归 口耳传 抗疫故事暖人间

南江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严雪

“武汉,我们来了,加油!”2月13日早晨6点,在南江县人民医院出征现场,作为巴中市援湖北医疗队一员的严雪握拳喊出了铿锵有力的誓言。

32岁的严雪是南江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从事重症医学工作已有12年。得知需要有重症医学经验的护士去支援时,严雪第一时间报了名。“没有国家的平安,哪有小家的平安。”挥手告别前来送行的亲人和同事,严雪和另外3名同事一起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途。

“我爸有高血压、冠心病,怕他担心,所以去武汉的事我只告诉了妈妈。”严雪说,直到她到武汉两三天进入病区工作后,爸爸才知道她去武汉支援的事情。

“当我知道爸爸住院的消息时,已经是去武汉20天后的事情了。”严雪说,到武汉那几天,她还能与爸爸视频聊天,后来在与家人视频聊天过程中,就再没见到爸爸的身影。

直到3月上旬爸爸快出院了,妈妈才告诉严雪爸爸住院的事情。原来,严雪爸爸的冠心病犯了,2月20日就住进了医院,怕影响严雪工作,家里人一直瞒着她。

得知爸爸住院的事情后,严雪很内疚,但想到国难当头,她更坚定了打赢这场抗疫战的决心。“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艰难的抗疫战,平平安安地回来。”严雪告诉家人。

在武汉病区,严雪每天面对的都是重症患者。“他们是病人,但更是我们的亲人。”严雪像照顾家人一样,对他们悉心呵护。看到病人病情一天天好转,严雪特别欣慰。

10 收获满满 不仅打败了“怪兽”,还收获了太多感动

英雄归 口耳传 抗疫故事暖人间

“宝贝,妈妈已经打完怪兽,今天就回来了。”4月3日上午9时50分许,巴中市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南江县人民医院感染医学科护师陈艾玲拿起手机,对电话另一端的4岁儿子说。

今年2月13日凌晨2时许,接到出征通知的陈艾玲本想悄悄地离开孩子,谁知4岁儿子猛地醒来抱住了她。“妈妈,你要去哪里?好久回来……”

看着孩子稚嫩的脸庞,陈艾玲瞬间流下了眼泪,“妈妈去打怪兽,把怪兽打死了就回来。”

2月15日,陈艾玲同其他队员一起进驻病区后,开始对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一个多月下来,陈艾玲和同事们不仅打败了新冠肺炎这头“怪兽”,也收获了太多感动。

有一次,正在病区护理的陈艾玲护目镜起雾了,病区的一位患者阿姨看到后,“好心”让陈艾玲到窗户前取下来擦拭。当得知这样做容易感染时,阿姨才没有继续坚持,这件事让陈艾玲特别感动。

在陈艾玲看来,每当他们为患者做完护理后,患者总会道声“谢谢”。虽然照顾病人是护理人员的职责,但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何尝不让人感动呢?

“你们也要保护好自己哟!”当陈艾玲和同事们面对患者时,总会时时提醒患者,让他们做好防护措施。而同样,陈艾玲和同事也会时时收到患者的善意提醒。

“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我又不能给她打电话,怕她分心。无论她做什么决定,我都会在后方默默支持。”陈艾玲的丈夫说,在妻子支援前线这段日子里,平时忙完工作,一下班就回家陪伴4岁儿子。“妈妈不在家,我得多陪伴孩子。”

见习记者 翁凯 记者 李建军

英雄归 口耳传 抗疫故事暖人间

我就知道你“在看”

英雄归 口耳传 抗疫故事暖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