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穷人家的孩子,越爱吃这“3碗饭”,教出了不孝子却不自知

一提起"穷人家的孩子",人们脑海中浮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孝顺""懂事",但现实生活却是残酷的,有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未必懂得感恩。

他们在有能力的时候就逃离原生家庭,对于年迈的父母不管不顾。而这一切是环境造成的吗?其实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越是穷人家的孩子,越爱吃这“3碗饭”,教出了不孝子却不自知

越是穷人家的孩子,越爱吃这3碗饭,养出不孝子却不自知

常常听到老人感慨:"现在没有穷人咯,穷人的孩子再苦也能吃饱饭,也有新衣服穿。"

实际上确实如此,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比从前提高了,但家中贫困的人依旧还有。

但令人惊讶的是,当今社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穷人家的孩子,对孩子的宠溺程度越高,父母几乎是掏心掏肺的对孩子好,但最后不一定能够得来回报。

就像以下这三碗饭,越是穷人父母越爱吃,最后养出不孝子却不自知。

越是穷人家的孩子,越爱吃这“3碗饭”,教出了不孝子却不自知

1、孩子吃着,父母看着

城市物价高,很多经济拮据的家庭上一次馆子不容易,于是大家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画面:孩子一个人独自享受美食,而父母则在一旁看着。

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很少有孩子做到主动谦让,分出自己的食物给爸妈吃,绝大多数孩子都心安理得的吃完。

就比如网络上流传的一段视频,一个农民工模样的家长带着孩子吃面,孩子全程吃面看手机,父亲在一边等着,母亲更是坐在门口。

这样的画面让很多人都感到担忧,如此宠爱,最终能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越是穷人家的孩子,越爱吃这“3碗饭”,教出了不孝子却不自知

2、碗里有蛋该给谁吃

普普通通的荷包蛋,对于穷人家庭来说有时候却需要谦让。有个母亲就切身体会了什么叫做穷人的难处。

平时家里做面条,有荷包蛋的只有一份。每次端碗的时候,孩子都是第一个,而且抢着把带有荷包蛋的面条端在自己面前。

而父母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心疼儿子。但某一次,母亲不小心拿了有荷包蛋的那碗面,儿子却惊叫:你为什么吃我的面条?自私本性暴露无遗。

越是穷人家的孩子,越爱吃这“3碗饭”,教出了不孝子却不自知

3、老人该不该吃肉

早些年很多农村地区比较穷,很多人家难得吃上肉。有户人家是这样做的,每次煮肉,老人的碗里都没有份,因为媳妇的理由是,老人上了年纪吃不了。

所以每次一家子吃着肉,老人就只能就吃咸菜。甚至连家里的孩子也认为,老人家就是喜欢吃咸菜不爱吃肉。

于是长大以后,他们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父母。而那时候,他们又该如何与孩子解释呢?

越是穷人家的孩子,越爱吃这“3碗饭”,教出了不孝子却不自知

越穷越宠孩子,究竟是为何?

1、弥补心理

每个父母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条件,但穷人的父母往往会对孩子产生愧疚心理,觉得自己没能力给他们带来好的生活,就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宠爱孩子。

这类型的父母往往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全部花在孩子的身上,但最终也没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越是穷人家的孩子,越爱吃这“3碗饭”,教出了不孝子却不自知

2、怕孩子丢脸

都说如今是个"拼爹"的社会,有的父母觉得自己虽然家庭穷困,但一定不能让孩子在别人面前丢脸,于是就咬着牙让孩子充门面。

父母这样做本身就带着虚荣的心态,孩子受到影响,心理上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孩子将来也有可能爱慕虚荣,不知感恩。

俗话说,穷人有穷人的活法,作为贫困家庭的父母,既然无法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就应该在精神上丰富他们,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未来才不至于越走越偏。

不知道大家认为,穷苦家庭宠爱孩子是好是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