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成本这么高,为什么还要做?


仓储成本这么高,为什么还要做?

本文开篇,要先介绍下仓储和仓储物流概念。

仓储是指通过仓库对物资进行储存、保管以及仓库相关储存活动的总称。它随着物资储存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仓储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柱。

仓储物流(Warehousing Logistics),就是利用自建或租赁库房、场地、储存、保管、装卸搬运、配送货物。传统的仓储定义是从物资储备的角度给出的。现代“仓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仓库管理”,而是在经济全球化与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仓储,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仓储。

人们观念中的仓储类似于仓库的概念,但物流从业者都知道,仓储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资源提供者的独特角色,仓库再也不仅是存储货物的库房了。仓储角色的变化,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仓库向配送中心的转化。

仓储在供应链中扮演的角色:

1、仓储是物流与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中心。

2、仓储是物流与供应链中的调度中心。

3、仓储是物流与供应链中的增值服务中心。

4、仓储还是现代物流设备与技术的主要应用中心。

其中,仓储中的增值服务组装、包装、打码、贴唛等服务,也是物流或供应链公司重要的的营收来源之一。

对于快递(电商小件)而言,建立智能化立体仓库,存放数量更多,分拣效率更高,物流中转速度提升更快,时效更短。当然,建仓对应的资金成本也是很高的,场地、人力、自动化设备、信息系统等费用也不可小觑。


仓储成本这么高,为什么还要做呢?


以下是雕叔分析的几点建仓的原因:

1、智能制造发展如火如荼。“互联网+”、物联网、大数 据等概念落地生根,在这种环境下,制造业越来越追求精益化生产,对于厂内物流实时、准确、高效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电子商务的火爆也使得商业企业都追求更加简单、智能、柔性化的仓储物流。因此,企业对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 仓储物流解决方案的需求迫切。

2、从长远利益来看,建仓的举措利大于弊。第一,仓储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充分利用空间,和平库相比可节省70%占地面积;第二,作业采用先入先出法,发陈储新的出入库原则,可防止货物自然老化、变质等现象;第三,节约人力成本,自动化技术能适应特殊场合,如冷链、化工物质等。

3、国家规划和政策。2018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合推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布局建设3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到2025年布局建设15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推动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至12%左右;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


今年,国家发改委等24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针对企业“用地难”问题,提出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提供物流服务给予支持政策;地方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地方政府利用有效载体和多种渠道整合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资源,用于物流用途;政府负责土地平整并建设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企业负责建设经营性物流基础设施等。

当然啦,纵使建仓是发展趋势,但成本实在是很高,所以目前只有较大型的物流公司会建仓,如京东的“亚洲一号”、菜鸟保税仓、亚马逊海外仓等等。雕叔翻资料发现,日日顺在去年9月份建立了行业内首个智慧无人仓,率先实现了从商品入库到出库全过程的无人化作业模式,并且形成了包括智能多级云仓方案、干线集配方案、区域可视化配送方案、领先1KM送装方案、价值交互增值方案在内的智慧物流五大核心解决方案,从仓储到配送到安装,无断点式为用户提供了全流程的解决方案。


仓储成本这么高,为什么还要做?

日日顺智慧仓


雕叔作为一名C端消费者,购买京东自营商品,基本今天下单明天送达。为什么?是京东的物流特别牛逼,用火箭送的吗?不是,是因为这个商品离消费者根本就不远。京东在主要消费城市次日达公里圈都设置了仓库。将商品根据大数据放在这些仓库中,根据消费者下单地址匹配出库仓库,力求最短时间将商品送至消费者手中。

提及这个,不得不反思:现下各家物流公司正在激烈抢占电商大件市场,在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是否提供了全流程的解决方案?还是只提供货物包装、运输中转、派送等服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