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老,回到私塾,现代语文教学一定也能做到多、快、好……


吕老,回到私塾,现代语文教学一定也能做到多、快、好……

一代宗师,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

一代宗师,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1978年3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尖锐地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说: “用占总课时百分之三十的时间学习语文,却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这个论断对语文课程的发展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至此,“高效”语文被提到了案头上,引入了教研中,掀起了一阵阵语文教改的浪潮。促使语文最终确立了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可以说,吕老的思考改进了语文教学的理念。曾经侧重于“诵读识记”的语文,变成了今天重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的能力型语文。语文界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切之心。

吕老,回到私塾,现代语文教学一定也能做到多、快、好……

“高效”语文被提到了案头上,引入了教研中

但是,高效呢?转变理念后的语文老师似乎仍然没有看到吕老所期待的高效。于是,语文界在语文教学的技术层面提出了很多措施。但是,其实“新瓶子装旧酒”,都只能是一些形式上的改变而已。比如“大语文”概念的提出,“新酒”是大语文,“旧瓶子”就是40/45分钟的课堂,是根本就操作不了的东西了。

其实到这里,问题的关键都出来了:时间。 真有吕老所说的语文占了30%的课时吗?1978年中学基本开设的课程是: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体育。吕老的这个时间账是如何算的呢?是否想起了旧时的“私塾教育”?

吕老,回到私塾,现代语文教学一定也能做到多、快、好……

其实到这里,问题的关键都出来了:时间

若以私塾计,启蒙学“礼”,举止言谈、接人待物、家庭伦理、君臣礼仪等;晋级阶段学“经史政治”、“诗词歌赋”,其中主要还是“诗词歌赋、文章理学”。但是,说到底是“文史”学习,所以古代有个原则: “文史不分家”。私塾,归根到底一个字“文”。这个“文”占据了求学者全部的时间。

吕老是私塾出身的,郭沫若先生私塾出身的,鲁迅先生私塾出身的,蔡元培先生私塾出身的,胡适之私塾出身的等等。民国初期,但凡赫赫有名的文史人物几乎都是私塾出身。吕老对此的记忆自然深刻。

吕老,回到私塾,现代语文教学一定也能做到多、快、好……

民国初期,但凡赫赫有名的文史人物几乎都是私塾出身

可惜,现代学校教育真不是古代私塾。语文,仅仅是近十门功课之一,所用时间呢即便多一点,也占不到30%了。以课时计,语文每周六节课,每节课40分钟,每周就240分钟,折算下来4个小时;一个月16个小时,一年160个小时,折算为6.6整天。这样的用时,如何培养大师级的人物?

所以,语文真正的问题是缺少必须的时间。如果课外不补充时间增加训练,寒暑假不补充课本外的阅读。想实现高效语文,真难。除少数天才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