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没有任何人能告诉你

你是谁或者你是什么

你就是你


推荐我最近看的一部短片“作个选择” A Choice to Make,以Eric Reinholdt的创业故事为主线,在2018年美国建筑与设计电影节上映。

Eric是美国缅因州的一名建筑师、电影制作人和油管发布客。两年前我开始追他的YouTube教学视频,还买了他的书来读。

我喜欢Eric的理由很简单,他的日常展现出一种极具创造性的生活美学,或许正是很多人追求的状态。

“以创造为生”是他的选择,也是他本性的自由流露。


以下文字根据短片改编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自己动手造玩具。别家的小孩玩乐高,我买来《木工大全》和《机械百科》,放学回家就在车库里鼓弄各种玩意儿。

如今,我看到八岁的儿子在家里剪硬纸板、用胶粘出各种造型,就会想起自己在他这个年纪时做的微缩版太空基地。

我工作的时候,有时他会在旁边看。也许确有一件事让我和儿子同样感觉兴奋,那就是在头脑里想象一座房子,然后做模型,反复揣摩工艺材料,留心细节,直到确信这幢房子能被造出来。

建筑世界很美妙,里面有大师理论、文化历史,还有技术结构、工法细节……它让我感觉饱满、有生趣,也让我的世界变得辽阔。”


-01- 职场岔道口作出选择

“不过对我来说,作一名建筑师就意味着创造,要能造出东西来!

在建筑学院,我收获了很多创造灵感,然而毕业后的建筑实习却摧毁了我的信心,简直是180度大转弯!”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实习时,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电脑上画图

“当时我在一家大公司实习。画图,没完没了的画图!第一年在公司上班,每天12小时无聊的重复,做的事情跟创意完全不搭边。

在拿到建筑师执照的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绝不能这样,我的职业生涯必须改变!”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后来我去了家小公司,接私人住宅项目。我的客户包括律师、医生、教授、作家,他们有不俗的审美,愿意请职业建筑师来为他们设计度假别墅,或是为退休生活准备的海景房。

尽管比原先在大公司上班有更多自主权,我却不得不经常开三四个小时的车去看场地。出差也是家常便饭:第一年,我的航空里程就积累到金卡会员。那几年我常常感到精疲力竭,因为跟家人聚少离多,和妻子的关系也变得紧张。”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有次去见客户的路上,我忍不住问自己:什么时候我的工作重心才能回到创造这件事上来呢?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这个问题刺激到了我。刚好当时小公司不景气,承担6个建筑师的工资有些吃力,大家协商后,决定不辞退任何人,而是每人每周多放一天假,你可以用这时间接别的项目,或者做你想做的其他事。”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在公司上班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项目=收入

一项合同快结束的时候,你得赶紧找到下一个客户。年纪渐长,我意识到这种模式的弊端。服务客户,会耗掉大量时间。

每个建筑师都有自己的行价,资历不够时,上班画图一整天,回家累得像狗;

好不容易资历达到能应对客户的程度,用来做设计的时间又变少了。到那时,加班的代价是个人健康和跟家人的疏离。

要怎么做才好呢?

四天工作制,让我有更多时间去尝试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学摄影、开博客。我一直有做思维笔记的习惯,刚开始,写笔记只是给自己看,后来渐渐的,我把自己的工作过程录成视频传到到网上,居然短短几个月就有十几万粉丝。

看大家给我的留言,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年轻人不满目前的状态,想要为职业生活做出改变。我尽己所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同时也意识到:

身为建筑师,你有两种收入:第一种,是一对一地服务客户,投入时间,才能获得收益,相当于用时间换钱;

第二种,是制造产品给很多人使用,一旦形成产品,就一劳永逸,用不着再花时间(或只需要拿出很少时间)创收,边际成本低,属于被动收入。”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我给客户设计住宅(服务),并把设计过程在油管上分享,就变成了产品。产品收入包括版税、广告、授权、引流分红、学费等等。”

-02- 把创作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五年前,我送给自己一份大礼:在自家地盘上造了个小房子,我把它称为30X40设计工作室。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工作室是我创作的修罗场,置身其中,我不仅造房子,还做木工、玩摄影,拍摄和剪辑视频,录制电影、博客。

我儿子和他的乐队伙伴,周末在这排练、录制音乐。”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工作室很长时间都没真正意义的完成。因为我不停拿它做实验,尝试新想法,比如金属门把手跟木头的接缝;浮动天窗,能看雪花飘落、又不至于积雪……”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跟新客户沟通想法时,我会邀请他们来我的工作室。他们看到实物的一刻,不必多说就自然懂了,无论是建筑材料、还是构造细节,沟通起来都变得更畅通。”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你没看错 手动劈柴是Eric的日常

侧墙用来存放木头。从夏入冬,木料变少。带泥土的雨雾,沉默的落日星河,扑面而来,像家人一般熟悉。

-03- 最理想的生活 就藏在普通的每一天

作家Annie Dillard 曾说过:“你怎样度过一天,就怎样度过你的一生。” (How we spend our day is, or course, how we spend our lives.)

此言不虚。


“每天,我从家门口出发,走17步,就到了工作室。我工作的核心是创造。

早上的时间,我用来写作、写视频文稿、录音、制图、手绘。不处理电子邮件,也没有客户会面。”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接下来的一两个钟头,我会离开工作室,到户外散步或骑行。

对我来说,牺牲锻炼是绝对不能妥协的事。它已经成为一种仪式,和画图、做模型同样重要,保证我思路畅通、能够全然投入创作。”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离开工作室的这段时间是思想的孵化器。(This time away from studio is an incubate of thought.)

你也不知道脑神经具体怎么工作,但每当我在山林河谷之间神游时,总有灵光闪现,各种奇思妙想就在我额头出汗的时候跟着一块儿冒出来。

户外散步是下午时光的序幕。

午后时间,用来作项目管理,整理文字,打电话,回复邮件,确定日程表。

5年来的每个清晨、白天,日日如此。”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让创作优先于管理,是我有意为之。

每天,我都会到这工作,每星期都有不同感受。创造能让我快乐。

这间工作室就像个容器,让我不断成长,把创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自己决定每周做些什么。”


我的生活,

不等别人告诉我

该做一件如何了不起的大事

而是我自己选择

去做的无数件小事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04- 延伸思考 我的心得

1. 把握时代的逻辑,让经验能被分享

经验,不该只待在头脑里,经验值不值钱,取决于你怎样使用它。在今天这个时代,能与众人分享的经验,是尤其宝贵的资源。

Eric的个人经历带有时代传奇色彩,说明我们这个时代 财富遵从一个逻辑:我帮你解决问题,你会付钱给我。I will solve your problem and you will pay me. 他的成功也恰恰证明,即便始于免费分享,好东西的创作者也不会一无所获。

这对你我有什么启发?

如果你发现客户小气,你可以多问自己一句:“我提供的服务、产品足够好吗?”

足够好意味着:不可替代+客户需要

实际上,如果你带来的感受足够独特,而且又是对方最需要的,客户就会认为你最棒。想一想网红是怎样赚到钱的。他们在镜头前的所有动作都是“心理镜像”:从年龄、观念看上去,他们跟你差不多,但又跟每一个电脑前的看客不一样,他们的样貌装扮光鲜靓丽,生活方式特别,或天赋异禀,“镜中人”让普通人满足自己无法企及的理想自我,感觉“我跟Ta一样”,所以“我爱Ta”。能做到这一点有多不易,所以他们能让很多人心甘情愿的掏钱。

你嫌网红太low了,但是别忘了你能学到什么,问问自己:要怎样做,我的服务/产品才足够好?


2.想想你能教人什么,并把分享变现

2019,好多人都在嚷嚷“太南了”,其实有部分人之前一直在吃时代的红利,当了多年“风口的猪”,久久而不知。终身学习,不是口号,而是我们每一位职场人面对的现实。

几年前,恩师给我撂下一句话:仅仅当个学生还不够格,直到你能教我点什么才算出师。(Being MY student is not enough, you must become a master of something so that I can learn from YOU.) 这话我谨记在心,不敢懈怠。

“终身学习“对于职场人来说,学不是重点,你得学到能教别人的程度。

这话听上去功利,不过我倒觉得,一个人有能力自我迭代,同时还能用拉高的智识创造财富,简直不要太爽!

Eric的书“建筑师+企业家”和他的YouTube视频,可以看作是教育类产品,做对了,就是王牌产品。他是如何用它创造出财富的?

我总结了一下,做法分三步走:

STEP 1: 留意网上建筑同行们最关注哪些问题,围绕关注度最高的话题,结合心得笔记录成视频,发布在YouTube上。从粉丝留言中获得反馈,整理下期话题;

STEP 2: 把自己的创业经验集结成电子书 “建筑师+企业家”系列。成为作者的他,又能在个人网站、YouTube视频、采访和演讲中,反复调用书中的内容,形成回路,扩大圈粉;

STEP 3: 从免费视频、到几十块钱的书、再进一步衍生出几百美元的图纸菜单、上千的设计工作营。有不同等级的菜单推送给客户。身为Eric的粉丝,你总有花钱的机会,甚至不花钱就觉得哪里不对劲。哎,这也是我的入坑总结。


3. 精益创业,从最简可行产品起步

有人说:我要努力发展斜杠!但又怕耽误正事,为捡芝麻丢了西瓜。

从Eric的经历看,他的主业住宅设计相当扎实:他拿下注册建筑师,有长达17年公司稳步晋升的经验,还懂得高端住宅客户的心理,对业内行情掌握得一清二楚。所以他的斜杠,并非另起炉灶,而是在主干上发展起来的。

后来,斜杠长势越来越猛,有卖书和代理广告的大笔收入落袋。他亲眼见到这是条可靠的生财之道,才逐步压缩接住宅项目的比例。

事实上,Eric创业十分谨慎,属于典型的精益创业Lean startup,跟近10年来很多新创公司的成长道路如出一辙。

精益创业这个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埃里克·莱斯在2011年提出,他认为初创企业要避免过早投入大量资金给昂贵的产品,而是要让产品能“快速更新迭代”,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采取“验证式学习”,开发“最简可行产品”。

Eric提醒想创业的年轻人,如果你想要作产品,一定要避开“贷款、借钱探路”的坑,薄投入,小碎步。

至于要做什么,博客、电子书、视频节目还是网上课程,由你自己决定,但也并非毫无顾忌,因为

你必须找到能满足大量人群的明确需求

想想看,为什么我们肯花99买课学怎么使用ppt,不就是因为有好几百万白领上班族需要使用办公软件吗?

在你的领域,你能想到可以做的“最简可行产品”是什么?


4. 哪有什么错过!开始就对了

短片里提到两种赚钱的模式:第一种是一对一服务,用时间换钱;第二种是用心打磨产品,做出来卖给多个用户。

你可能要问:难道全心全意上班不好吗?我非得搞个副业才有救吗?

这么想就太较真了。两条路都有光明前程,我说给你听听。

像房地产、建筑、制造、门店销售这些传统行业,都是面向客户接项目,每个项目都是订制服务。

如果你就在这些行业里继续在公司上班,记住:职业程度和时间单价成正比。为此,你要把工作年限转化为被市场认可的经验,也就是“高职业度”。职业程度高,意味着你提供的服务精准可靠。此时你和你老板还应该关心的是:找到愿出高价购买你服务的客户。

反之,如果你选择后者,但目前时机未到,依然要朝九晚五上班,那就要想办法抽时间打磨你的“产品”。这里面有个“思维门槛”你必须得能挺住:

你一天只有24个小时,对于上班族来说,虽然有公司为你的8小时工作时间付费,但你要学会给自己的24小时算出个单价来,不存在便宜的时间段一说。身价,不是只有上班时间才有。

这样思考的结果是,对于并不把烹饪当成享受的人,可以考虑把做菜的任务交给专业人员。

好吧,你算出来了没有,你的一个小时值多少钱?

知道为什么我看不起电视了吧……

不是“小瞧”的看不起,是“太贵了”我看不起。娱乐对很多人都很重要,投入在跟自己时间价值相当的事情上才不亏。

总嚷嚷自己没时间的人,快醒醒!(反正我也要收工了)

这一小时,下一小时,就是你大部分时间里正在做的事。如果你确实感觉自己莫名地浪费了好多时间,审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如果你还上班,创造产品的时间从哪里来?真的要不吃不睡吗?


这是个简单的数学题: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

8小时用来睡觉休息;8小时上班;

剩下的8小时里有4个小时属于个人时间,用来吃饭、锻炼,

还有4小时就是你创造产品的时间。


我知道你已经懂了。 有没有这4小时,就看你的了!


文字参考 A Choice to Make

图片来源 https://thirtybyforty.com

人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付费 比你想象的还乐意

用朋友,而不是时间 来计算你的年龄

用微笑,而不是眼泪 来计算你的生命


每部作品都是一个故事

把画面背后的故事讲给你听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