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49)】那些平凡的无名英雄们让我泪流满面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欧阳志强

【战“疫”日记(49)】那些平凡的无名英雄们让我泪流满面

讲述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博士、副主任医师,佛山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佛山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 邓晓龙

记录人: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欧阳志强、通讯员 岑婉梅

策划/统筹:谢红 郑诚

出品:羊城晚报佛山记者站

【战“疫”日记(49)】那些平凡的无名英雄们让我泪流满面

邓晓龙和佛山市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在一起

【战“疫”日记(49)】那些平凡的无名英雄们让我泪流满面
【战“疫”日记(49)】那些平凡的无名英雄们让我泪流满面

邓晓龙(中)在武汉高铁站内与战友合影

【战“疫”日记(49)】那些平凡的无名英雄们让我泪流满面

邓晓龙2月9日出发前往武汉时留影

【战“疫”日记(49)】那些平凡的无名英雄们让我泪流满面

邓晓龙(右一)回到佛山后在市定点酒店休整

【战“疫”日记(49)】那些平凡的无名英雄们让我泪流满面

邓晓龙(右二)结束休整回到顺德

【战“疫”日记(49)】那些平凡的无名英雄们让我泪流满面

邓晓龙带头剃发,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4月3日,我结束了14天的隔离休整,安全回到家中,见到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妻子,回忆起在武汉支援的那些日子,心中颇多感慨。

犹记得,我这次去湖北支援,并没有太多地跟家人商量,先斩后奏就报名了,那是因为我知道,在医院工作这些年,家人们早就习惯了类似这样的“突然消失”状态,也完全能理解我对医学事业奋斗的情怀。

犹记得,2月9日晚上,我带着对亲人的不舍与众多的嘱托来到武汉,一路上硕大的标语“致敬医护工作者”,让我体会到了一股浓烈而厚重的人心温暖,更放下了忐忑紧张的心情。到达驻地安顿好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剪发,“剪去烦恼丝轻装上阵”,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真正进入方舱医院,从换上防护服,戴口罩和护目镜等一系列操作开始到结束脱下装备,值一次班就要耗时6~8个小时,为了减少物资消耗,我和战友们控制吃喝、减少上厕所。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和笨拙的鞋套,穿梭在方舱病床之间诊视患者。

长期面对高强度、高危险性的舱内工作,很多队员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舱内的患者隔离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作为医护人员不仅要克服自己身体上的不适,还要照顾安抚患者的情绪,巨大压力下一些队员出现了焦虑失眠的症状。我作为队长非常心疼,于是拉着队员们一起运动,在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的同时也能缓解大家焦虑的情绪。

在方舱医院,当我看到我的同事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忍着因一层层的防护口罩和眼罩带来的呼吸不畅,还要打起十二万分的耐心,安慰因被长时间隔离在方舱焦灼的患者时;出舱时,当我看到你们摘下N95口罩,面颊一道道压痕时,我在心底告诉自己你们就是真正的英雄。以前总觉得英雄很遥远,他们在书本里,在电视屏幕上,而现在,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感受到了我身边这些许许多多平凡的无名英雄们。

在方舱医院里,我见到过90多岁的婆婆,也见到过6岁的孩子,他们都在承受疾病的痛苦和心里的压力。因为一场疫情,把身处异地、素不相识的人们联结在一起,我当时心里就在想,我一定要帮助到他们,尽快医治好他们,让他们能尽早离开这里,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中去。这是我来到武汉心中最大的愿望。

犹记得,我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冲进了方舱,经过近40天辛苦的打拼,方舱的所有病人都出院了,我们的工作告一段落。离别时,武汉的抗疫人员和我们合影、拥抱、互相祝福,大家的眼眶都是湿润的。当天一大早,我就开始收拾行李,如同来武汉前夕一样,一夜都没有休息好,不同的是:当时是激动,现在是不舍。

看到武汉人民热情送别我们,很多沿途的居民打开窗户向我们招手,向我们致谢,内心的自豪和感动油然而生。现在武汉已经是春暖花开了,感谢武汉人民,祝愿武汉平安健康。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红
审签 |张德钢
实习生 | 梁晓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