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辩论场合,我们表达不同意见时是否还有更高级的方法呢?

在这个信息繁多价值观多样的年代完全达成共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敢于表达不同意见,说明人们善于思考。但在非辩论场合,我们表达不同意见时是否还有更高级的方法呢?


在非辩论场合,我们表达不同意见时是否还有更高级的方法呢?

所谓更高级就是,能否在不让对方感到难堪,不让对方产生防卫情绪的情况下,清晰地表达出更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在展开对更高级方式的讨论之前,先要建立一种新的认知,那就是生活中大多数是不同意见极少有反对意见。

例如:晚餐吃火锅还是吃西餐,买房还是租房,考公务员进国企还是去创业公司打拼。你会发现从生活细节到人生道路的选择,几乎不存在全对或者全错的选项。每一个选择都有缺憾,但是也有它的优势和好处。所以,我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表达的是不同的意见而不是反对意见。既然是不同意见,我们不必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在非辩论场合,我们表达不同意见时是否还有更高级的方法呢?

给大家分享一种表达不同意见的策略,运用“肯定加更好”的句式。比如:说李云做了一份策划案,经理看到他的方案后呢?如果直接说:“你这个方案最基本的数据都没有完全不行”这样说的话。不但,会使李云难堪,也许还会产生不满的情绪。这时候,如果用“肯定加更好”的句式表达,可以这样说:“我觉得这个方案有很多可取之处,你提出了用户画像这个概念,而且给出了自己的描述,光这一点我就觉得很棒,同时我发现用户画像的提取,需要有一定的数据支持,这样的话我们的用户画像就会更加的准确,你说呢小云?”

有没有发现,虽然是同样的内容,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那么,这种扩展句式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在表达肯定的时候,要有具体的指向和论据,就是说需要指出什么地方值得肯定,具体的论据可以避免肯定的空洞化、表面化变得更可信更大的价值,可以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可取之处。另一方面,在表达还可以更好的时候,在措词上尽量避免使用“但是、可是、不过”等代表强转折意味的词汇。多使用“同时我觉得、另一方面我觉得、我还发现、我的补充意见是这样的”句式。


在非辩论场合,我们表达不同意见时是否还有更高级的方法呢?

原因很简单,“但是”与“更好”在语义上是相互矛盾的,“更好”意味着递进关系,而“但是”代表转折关系,转折也就意味着要发表有反对意见了。我们前面说了很少有反对意见,更多的是不同意见,但是这样的强转折词汇,会干扰不同意见的表达,它只会让人觉得自己被否定了。人们一旦意识到自己被否定了,就会产生防卫心理和抵触情绪,这种情况完全不利于形成更具建设性的共识,“肯定加更好”看似是句子上的微小转变,就会让我们的交流变得更平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