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滿分作文派送:《呼喚》


中考滿分作文派送:《呼喚》


題目展示

呼喚的往往是美好的,迫切的需要的,或曾經擁有而現已失去的。呼喚的對象,可以是人,好友、師長等,也可以是精神、觀念,如理想、道德、公平、正義等等。

請以《呼喚》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不超過10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審題立意

根據題目提供的材料,我們發現,“呼喚”這個根系上,至少已經有了兩個新芽:其一為呼喚人,如好友、師長;其二為呼喚精神、觀念,如理想、道德等。兩個新芽,如果註定不能同時存在(事實上,駕馭能力出眾的同學,完全可以打通兩個新芽間的邏輯關聯,使其成為一個整體)。那麼,該砍去哪一個呢?

相當多數的同學,是從“好寫”的角度決定取捨這思維的“新芽”的。也就是說,他們寫作文章,是憑主觀感覺來決定內容與意義的取捨,而不是經過認真的立意構思而確立對象。

然而,主觀感覺上的“好寫”,卻總是和欺騙性結合在一起。“好寫”,很多時候恰恰是“難寫”的同義詞。因為,常規意義上的“好寫”,通常呈現出的都是假話、套話和空話,缺乏真情實感,缺少個性化的特質。也正因為如此,得分就總是高不了,只能在起評分上下浮動。

從立意的角度取捨,效果就不一樣了。

先研究第一根“新芽”——“呼喚人”。呼喚好友、呼喚師長、呼喚親人、呼喚同學,諸如此類的呼喚,我們該如何確立文章的主題呢?

第一種立意,是將這些人全部收羅到一篇作品中。這樣,可以把文章的主題確立為“理解”。即通過呼喚各種人對自己的理解,來呈現自己的獨特個性。

第二種立意,是隻選擇一個類型或一個具體的對象來寫。比如呼喚某個曾經的朋友,以此來謳歌讚美友誼;比如呼喚某個逝去的親人,藉此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比如呼喚某位以前的老師,通過對該老師的深情呼喚,來謳歌一種精神,或者批判一種行為。

單從“好寫”的角度看,800字-1000字的文章,用第一種立意來完成,分解開來,一種類型的人,有個近200字就足夠了。這自然很好寫。說點空話套話,任務也就可以完成。但文章很難有深度,也很難吸引讀者。當然,如果寫作技能出眾的同學,也可以把這個立意寫成精品文章,但這樣的同學畢竟是少數。

第二種立意,就有了一定的寫作難度。這個難度,首先體現在內容的切題與充實上。比如確立了謳歌友誼的主題後,還必須考慮這個主題如何通過“呼喚”這個中心話題來表達。倘若只敘述一件或幾件具體的往事,則很容易脫離了“呼喚”的命題,把文章寫成一般性的敘事作文。

如此展開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從呼喚人的角度進行寫作,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那麼,第二個“新芽”如何呢?

呼喚精神與呼喚觀念,初看起來似乎很“空”。因為精神與觀念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名詞。然而,和現實生活一結合,就可以發現,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實際上始終是生活在一些“呼喚”中的。我們呼喚理性地對待自然,呼喚人間真情,呼喚相互間的理解,諸如此類地呼喚,幾乎可以說是充徹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最近的武漢以及湖北乃至全國性的封城封鎮防疫病毒事件中,就既有對逆行者精神的呼喚,又有對犧牲精神的呼喚,還有對責任、擔當、使命等品格與觀念的呼喚。

如此分析以後,可以發現這一“新芽”可以生髮出地枝杈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俯拾皆是的程度。不過且慢,既然有這麼多可以寫的素材存在著,如何立意,才能讓文章出新出奇呢?

這又要深入分析下去了。

“呼喚”這個概念,註定了要牽涉到兩個詞彙——“主”與“客” 。常規意義上的立意與構思,總是立足於“人”為主“物”為客、或“自我”為主“他人”為客的思維定式中,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同學,在決定表現呼喚精神或呼喚觀念的主題後,會以自身的情感為出發點,去呼籲別人、倡導別人具備某些品質與精神。這樣,就又使寫作走向了共性化的路徑上。

那麼,換個角度思考呢?突出“客”對“主”的呼喚,這樣,是不是可以深化文章的立意呢?

想一想:屈原的憤而投江,固然是一種心靈的絕望,是否可以理解成死亡背後的解脫對他的呼喚呢;陶潛的辭官歸隱,固然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使然,是否可以理解為田園風光對他的呼喚呢?如此推而廣之之後,李白的放浪形骸,是否是因為錦繡河山對他的呼喚?文天祥的寧死不屈,是否是傳統道義對他的呼喚?

這麼一琢磨,就可以發現,一個新的意象空間的大門又被我們打開了。在這個意象空間中,無數的故事、無數的忠誠、無數的美好,如夏夜天空中的繁星,在我們的眼前閃耀著,等候著我們的捕捉,渴望著我們的書寫。如此一來,還用為沒有素材可寫,或者為作品平淡無奇而煩惱嗎?


中考滿分作文派送:《呼喚》


佳作範本

呼 喚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一杯美酒,兩行清淚,燕太子丹目送著荊軻一步步走進夕陽。

殘陽如血!

探一探行囊,一卷地圖尤在。圖在,匕首也在。摸一摸腰間,樊於期的頭顱尤在。頭在,使命就在。

就這樣踏上了命中註定的那一場有去無回的征途。明知前途刀山火海,明知結局身首異處。他卻依舊那麼從容地踏上征程。黃沙漠漠,黃河滾滾,還有什麼樣的呼喚,能超越於腳下的這片熱土,能凌駕於身後的父老鄉親?所以,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刺秦。在圖窮匕首見的剎那,他將“荊軻”這個名字,定格在了歷史的天空中。

俠義的呼喚,引領著他走向了死亡,也走向了永恆。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揹負著宮刑的奇恥大辱,他依舊每天佝僂著腰桿,穿梭在或是同情或是鄙薄的目光河流中。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痛啊?皇家那把無情的刀,不但摧殘了他的身體,更屠戮了他的尊嚴和信心。然而,他還是苟活了下來。

當屠刀揮舞的那一刻,一定是三千年的歷史凝成了驚雷,在他的耳邊轟然炸響。否則,他如何能從那刑臺上掙扎而下,繼續用血與淚書寫著風雲的變幻、王朝的興衰。

事業的呼喚,炸開了淤塞在他心頭的個人榮辱,把太史公的形象,定格成一曲絕唱。

“流放寧古塔,永遠不得返京!”

一紙文告,改變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命運。前一刻,他們或許還在養尊處優;後一刻,卻已拖家帶小,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征程。

狂風呼嘯,天寒地凍,飢餓疾病,猛獸攻擊……

然而,他們終於在這冰天雪地中開墾出了生活,終於在這蠻荒之地播種下了文明。

該有多少人,在風雪交加的路途上,試圖將生命交付給荒野猛獸啊,然而,總又有一種聲音,呼喚著他們的名字,激發著他們生存的勇氣。

生命的呼喚,來自身後那遙不可及的家鄉,來自受難者自身生命的堅韌。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一句石破天驚的話語,穿透榮華富貴的浮塵,鐫刻進民族振興的史冊中。一個少年,乘了這聲呼喚的東風,從那地主家庭的大院中昂然走進了時代風雲。從此,中國多了一個偉大的身影,世界多了一位傑出的偉人。

南征北戰,出生入死。

中華之崛起,永遠是召喚他奮不顧身的動力;為人民服務,永遠是呼喚他鞠躬盡瘁的聲音。

使命的呼喚,將一個大寫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心靈。

總有一種聲音,能喚起生命中蟄伏的力量;總有一聲呼喚,能激發出全部的生命潛能。

因為被呼喚,中國史上多了一位驚天動地的刺客;因為被呼喚,文學史上多了一名曠古爍今的天才;因為被呼喚,一群囚徒用疲憊的雙肩擔起了一個地區的文明;因為被呼喚,一位偉人應運而生。

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有一種東西在呼喚。遵循了呼喚,就會讓生命之花綻放出眩目的璀璨。

【教師點評】

這篇習作的最大特點就在於立意的深邃和構思的精巧。所謂立意的深邃,是指四個典型材料彰顯了四種呼喚形式,分別從“俠義”“事業”“生命”“使命”這四個主題入手,突出這些原本屬於“客”的抽象概念對於屬於“主”的人的呼喚。這就使得有限的文字,具備了十分充沛的文化張力。在這些文字中,我們可以讀出歷史的風雲,可以領略到呼喚的厚重。所謂構思的精巧,在於先用四個片段分述四種類型,在面的鋪陳上營造出意義表達的廣度,然後用一個第五片段對其進行歸總,最終將呼喚提升為“生命之花綻放出炫目的璀璨”的共性化主旨。倘若沒有這最後一個片段,文章便鬆散了。有了它,便在“分”的基礎上有了“總”,全文所立之“意”得以顯揚。

總 結

要想讓我們的作文獲得別人的認可,拿下相對高的分數,必須走好立意這寫作第一步。走好這一步的關鍵,是思維的發散、選擇與聚合,此三者具有先後邏輯順序,不可顛倒。要善於在命題或話題這個根系生髮出的眾多“新芽”中,從新與奇的角度挑選出最有價值的那根枝條進行培植,同時砍削去其他的所有繁柯。做到了這些,寫出來的作文便有了新意,便能得到讀者的認可。


中考滿分作文派送:《呼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