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有一部記載三國時蜀漢的史書,顛覆了關羽的完美形象

公元200年,曹操東征徐州,劉備投奔袁紹;關羽被曹操擒,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陳壽在《三國志》中說,曹操壯羽為人,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

彼各為其主,勿追。關羽忠義,曹操言行,夠我們美談矣,而羅貫中為了突出關羽,在《三國演義》中,又是掛印封金,又是千里單騎,真是煞費苦心,把一個一身正氣、忠義智勇、為見兄長、不惜一切的關羽完美形象,躍然紙上,深入人心。

後來,關羽回到了劉備身邊,隨劉備、與張飛輾轉周旋十餘年,終於有了荊州和益州的基業。

晉朝有一部記載三國時蜀漢的史書,顛覆了關羽的完美形象

公元219年,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得曹操幾欲遷都,以避其鋒。這時候,孫權派遣呂蒙、陸遜襲擊關羽的後方,加之關羽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進退無據,兵敗被殺。

再後來,關羽便走上了他的封神之路。但那個時候的關羽,在人們的心目中,還是一位令人聞風喪膽、有血有肉的英雄,遇見猛將、總愛比之,並沒有將他和任何超脫現實之形象而聯繫在一起,直到562年,終於打破了關公英靈的寧靜。

陳文帝陳蒨在趙雲當年長坂坡救阿斗的當陽縣,建立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座關公祠堂,並提出了關公顯靈成神的口號。從此,關公與神聖、便結下了不解之緣,關公神話的腳步、再也沒有停息過,尤其是到了明清時候,人們對武聖關公崇拜的虔誠與普及,甚至超過了被盛讚為千古文聖的孔子。

現將軍身,執降魔,人天拱服;行菩薩道,披鎧甲,法界皈依。一座關帝聖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風和行為的展示,一尊關公聖像就是千萬民眾的道德楷模和精神的寄託,人們認為關羽的形象,完美耀眼,他既能主持公道、抗敵御暴,又能驅鬼辟邪、禳災治病,已經徹底浸透民心,深為崇敬與信仰。

晉朝有一部記載三國時蜀漢的史書,顛覆了關羽的完美形象

然而,一部由晉朝史學家王隱所著的記載三國時蜀漢的《蜀記》,恐怕要給關羽耀眼的完美形象,略闢一道瑕疵。這部史書,雖已失傳千餘年,但其中一些隻言片語仍保留了下來:

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曹公,呂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曹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曹公,曹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關羽心不自安。

王隱對這件事的記載,與孫盛《魏氏春秋》基本一樣,意思是說,曹操與劉備圍攻呂布於下邳城,關羽啟稟曹操:呂布派遣其部將秦宜祿去求援救兵,想娶秦宜祿的妻子,曹操答應了關羽的要求。等到即將攻破呂布,關羽又多次啟稟曹操,曹操懷疑這位女子有國色天香,就自己先去見了,確實姿色絕美、相貌驚人,佔為己有,關羽惶恐不安、動搖不定。

晉朝有一部記載三國時蜀漢的史書,顛覆了關羽的完美形象

曹操的表現,一如既往,他多次強納對手的妻妾,長子曹昂就是因為曹操這種強烈的征服慾望、才歿於宛城,其風騷快樂,付出的代價不堪稱不大,他再次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有喜歡搶別人老婆的嗜好,而關羽的行為,卻顛覆了人們對他的完美認知,關羽可是一位對女色刀槍不入、滴水不漏的真正男兒。

秦宜祿的妻子,杜氏,有異色,關羽中意的、被曹操納之,水淹曹操七軍、報了乞娶仇恨,本來是一個有著七情六慾的正常人,由於關羽在人們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卻產生了不小的衝擊與影響,源於後人把關羽美化得太過,硬生生地拔成不食人間煙火的神聖;人們深為崇敬與信仰的偶像,竟然還有這般所謂瑕疵,實在接受不了,雖然忠武英高、為人師表的諸葛亮也有娶妾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