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舰岛前置为何不是主流?戴高乐号的甲板布局其实值得细细玩味

随着国产航母计划的稳步推进,关于航母的话题似乎永远聊不完。今天老托跟大伙聊一聊航母的舰岛布局那些事。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是很值得玩味的一艘船,他有着诸多槽点:吨位小,建造时飞行甲板计算失误,动力系统先天缺陷等。但老托想说,戴高乐航母在甲板布局上,是极为体现水准的。这其中的一些思考是值得刚加入航母大家庭的人民海军学习和参考的。

航母的战斗力核心源自航空作业能力,而优秀的飞行甲板布局就是航母航空作业能力的倍增器。这方面的典范无疑是美军福特级航母......以及美军的尼米兹级航母。

而本文想说道说道的戴高乐号,使用了少见的舰岛前置的布局,这是设计落后跟不上主流吗?答案是.....显然不是。戴高乐号在甲板布局的理念上,几乎是与福特级同代的先进,适合高效航空作业的布局形式。

福特级的舰岛本身就设计得很小,加之船体大,使得舰岛后置完全不会挤占到降落通道。舰岛后置使得甲板前方形成一大块完整的舰载机整备区域,所有相关人员和设备可以在这一区域集中保障和监控效率大大提升。相比吨位相差无几的尼米兹级,福特级的整备区更大,配合更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其出动能力自然就更强。

航母舰岛前置为何不是主流?戴高乐号的甲板布局其实值得细细玩味

  • 从“后入”的角度来看,福特级的降落通道视野良好,降落跑道与舰岛间依然有较大冗余空间可以容错

然而戴高乐号是无法采用舰岛后置的布局的。原因很简单,船体太小。以戴高乐的吨位,如果舰岛后置,则会挤占降落跑道的空间。航母舰载机出动能力的核心在于回收能力。舰载机降落的难度也大大地高于起飞。为起飞跑道留出开阔的空间可以极大提升舰载机降落的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舰载机降落环节的容错度从而将安全性提升一个档次。

航母舰岛前置为何不是主流?戴高乐号的甲板布局其实值得细细玩味

  • 戴高乐的“后入”视野,整个视野在开阔度和空间感上完全不逊色于福特级,这是非常有利于飞行员完成着舰的

戴高乐号将舰岛前置后,腾出了与福特级相似的一大块整备区域。这“一大块”区域究竟有多大呢?我们不妨对比下两艘航母的最大出动和回收能力——也就是航母最核心的作战能力。

航母舰岛前置为何不是主流?戴高乐号的甲板布局其实值得细细玩味

  • 舰载机在出动前需要尾部朝外进行发动机试车,确认状态正常后方能挂弹准备起飞作战。福特级光右舷就能完成20架战机的试车,全甲板总共可完成30架战机的整备。舰岛后方还可以摆放两架不参与这一波次的预警机。待修或者待命但不参与本波次起飞的战斗机还可以放置于甲板中部,约可摆放9-10架。而做最大回收时,所有这些战机全部可以被收容至舰岛前方,集中进行检查维护,效率极高
航母舰岛前置为何不是主流?戴高乐号的甲板布局其实值得细细玩味

  • 而戴高乐级的最大出动能力如何呢?足足达到了28架!这是什么概念呢?戴高乐级用了不到福特级一半的吨位,甲板一次整备的舰载机数量却接近福特级的八成!这就是甲板设计的魅力!!
航母舰岛前置为何不是主流?戴高乐号的甲板布局其实值得细细玩味

  • 关键在于,戴高乐的最大回收能力也同样完全可以匹配他的最大出动能力。舰载机降落后进入整备区的动线也非常简洁合理,而这一点甚至超过了福特级。

当然,自会有杠精说福特的图上的是F35+FA18,戴高乐上的是阵风+超军旗。老托想说,即便全世界的航母都用F35,战力最接近美军航母的依然会是戴高乐号.....

航母舰岛前置为何不是主流?戴高乐号的甲板布局其实值得细细玩味

相比之下,舰岛硕大还居中布置割裂甲板的俄系简直了......回头看看前文提到的“戴高乐级用了不到福特级一半的吨位,甲板一次整备的舰载机数量却接近福特级的八成”,换成裤子号会是个什么结果呢?用了人家接近6成的吨位,甲板空间都去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