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長安區有個奇怪的“龍張廟”,還有一段滹沱結冰渡劉秀傳說


石家莊長安區有個奇怪的“龍張廟”,還有一段滹沱結冰渡劉秀傳說

凌透村位於市區東北,屬長安區西兆通鎮。它東臨店上村,西隔京珠高速公路與南石家莊、十里鋪相望,北臨滹沱河,南臨西兆通村,有人口約5000人。相傳光武帝劉秀曾被王郎軍隊追趕至村北滹沱河邊,幸河水結冰得以通過,過河之後又“冰消凌透”,將追兵擋在對岸,所以得名“凌透”。

石家莊長安區有個奇怪的“龍張廟”,還有一段滹沱結冰渡劉秀傳說

  此地歷史悠久,很早就有人類居住,後經歷明初移民,村中幾大姓氏都從山西遷來。該村原為兩個自然村:凌透和凌透屯(別名營裡),凌透屯就在凌透村武家街西側,民國初年兩村合併。另外,東距凌透一華里的店上村,原與凌透為一村,因那裡地勢形成一處天然渡口,有人從事擺渡、行船等生意,凌透人前往開店,形成村落,得名“店上”。大約在清代,店上脫離凌透獨立成村。

  凌透原屬正定縣,2002劃歸市區。現舊村仍在,新樓在南邊石豐路北側興建。

  滹沱結冰渡劉秀


石家莊長安區有個奇怪的“龍張廟”,還有一段滹沱結冰渡劉秀傳說

  在凌透村,上點年紀的人都知道“王莽趕劉秀”的故事,“王莽趕劉秀”是民間的一種誤傳,歷史上的王莽根本沒有在河北趕過劉秀,倒是劉秀輔佐漢更始帝劉玄消滅了王莽。後來,劉玄派劉秀鎮撫河北,有一個叫王郎的人在邯鄲自立為帝,圍剿劉秀,由此開始了一段“王郎趕劉秀”的歷史。由於王郎名氣小,後人不太知道,就傳成了“王莽趕劉秀”。

石家莊長安區有個奇怪的“龍張廟”,還有一段滹沱結冰渡劉秀傳說


  在凌透村,這個故事被進一步演繹:劉秀快到河邊時,探子來報河上無船,隨從慌成一片。劉秀派大將王霸親去查看,王霸怕實話實說引發軍心動搖,於是謊稱河水結冰。待劉秀率軍趕到河邊,河水真的結了冰。安全渡河之後,又“冰消凌透”,阻擋了追兵的腳步。

 《正定縣誌》曾收錄唐朝詩人胡曾寫的一首詠史詩《渡滹沱河》,說的就是這事:“光武經營業未興,王郎兵革暫憑陵。須知後漢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


  遠古人類留影蹤

  即使劉秀真的從凌透村過了河,也很難說當時此地即有成型的村莊。凌透村始建於何時沒有文字記載,但這片土地很早就有人類居住.

石家莊長安區有個奇怪的“龍張廟”,還有一段滹沱結冰渡劉秀傳說

 從1990年發現那個鑽孔小石片開始,曹學光就留心這個,20多年來蒐集的“石頭”有整整一箱,陶器殘片有一大塑料袋。除了舊石器(打製石器)未見實物不敢輕易判斷以外,其他東西從照片上看,應為新石器時代至漢代的遺物。

  東距凌透村八華里的南楊莊有非常著名的仰韶文化遺址,凌透村的石器和彩陶可能與南楊莊的同屬仰韶文化類型。從價值上看,由於石家莊類似的文物已經出土了很多,而曹學光蒐集的東西件數少、不太完整、特色不足,因此沒能讓文物工作者眼前一亮。只能說,這些遺物證明出土地是一處遠古人類聚居遺址。

石家莊長安區有個奇怪的“龍張廟”,還有一段滹沱結冰渡劉秀傳說

  事實確實如此。凌透村三大姓:郭、曹、武,都相傳祖上從山西洪洞移民而來,其中,郭姓最早,稱為“頭排”,曹姓隨後,稱“二排”,武姓第三,稱“三排”。各姓聚居處均有一條街、一口井。今天,“郭家街”、“曹家街”、“武家街”仍在,郭家街上還是姓郭的多,族群聚居的格局基本沒變。

  除了遠古時代的遺物,凌透村另一處古蹟當屬村西北角原滹沱河岸邊的“大疙瘩”。它由三個疙瘩連在一起,沿滹沱河岸邊自東北向西南縱向排列,1916年大水將大疙瘩沖走一多半,剩下的部分佔地也有三四畝之多。

  另據凌透村人回憶,在大疙瘩南邊至少還有三個小疙瘩,“這是一處古墓群,這麼大的規模,應該是顯貴人家的墓地。”記者就此詢問市文物局副局長張獻中,他說,大疙瘩應為漢墓,至於墓主是誰,沒有考證。

  凌透村另一處消失的古蹟是興隆寺。它原址在村西地裡,也是曹學光發現那些石器的地方。興隆寺由關公廟和佛家廟共同組成,進了山門以後,西邊大殿內供奉關公,東邊大殿內供奉佛像(具體是哪尊佛記不清了),兩個大殿都是青磚瓦房,一般高,一樣大。所有神像均為泥塑,唯大佛像後邊面朝北有一尊小佛像是銅質的,但早已被盜。上世紀“破四舊”時,興隆寺被整體拆平,幾通石碑砸了,一口大鐘賣了廢鐵。

  凌透村的少林功夫

石家莊長安區有個奇怪的“龍張廟”,還有一段滹沱結冰渡劉秀傳說

  過去凌透村習武的人很多,他們學的都是少林派武藝。武風峙全家都會打拳,他從12歲開始跟著師傅武洛登(音)學,從“八十架子”基本功練起,學會了單刀、雙刀、大刀、三股叉(亦稱花叉)、十二譚腿等多種套路。學武的成果,一方面練就了一副好身板,現在還能拿起刀來耍幾下,另一方面每逢過年、過廟,他都是武社火班子主要成員,熱熱鬧鬧演街,既鍛鍊又娛樂。

  但武風峙一生從未與人交手,他說:“師傅說了,不讓欺負人,要是有人打你,你就躲,要是打你的人多,你就靠牆躲著。”謹遵師傅教導,武風峙一生沒跟人打過架。他前後共收過近20個徒弟,生產隊解散各戶單幹之後,人們都忙自己的事,沒人再學武術,他應該是村裡最後一個會小洪拳的人。

  長工施雨變龍王

  移民定居凌透村後,祈禱風調雨順,每逢天旱,就要向老張求雨。上世紀90年代,村民集資在村北蓋了老張廟,大殿裡東海龍王和老張龍王並座。這位老張何許人也?據老人說,他不是神,是個人,相傳曾在村民武洛良家扛過長工。或許因為歷史上真實的老張會看天象,準確預測過下雨,所以後世將他當成龍的化身來供奉了。

石家莊長安區有個奇怪的“龍張廟”,還有一段滹沱結冰渡劉秀傳說

  這與封龍山南坡腳下龍池村的傳說不謀而合。傳說龍池村有婦人生一蛟,其父惡之,以斧斬之,斷其尾,逃至村中深潭(現稱龍潭),久之,能化人形,因其父姓張,故稱“禿尾巴老張”。老張修煉年久,上天封其為龍。(以下是凌透村的傳說)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到封龍山遊玩,路過老龍潭,想看看這條龍什麼樣,讓寺裡的和尚叫他出來。和尚勸皇帝最好不要看:“您是龍,他也是龍,二龍相見,必有一傷。”皇帝說:“朕不說話,不惹他。”和尚只好叫道:“老張,出來吧,叫咱主家看看你。”言畢,水裡躍起一條小龍,不過幾寸長,皇帝不由自主說了句:“這麼小啊!”老張一聽很不高興,把前腿一伸,眨眼間變成大梁一般粗,腿上帶的水濺了皇帝一身,嚇得皇帝急往後退,差點摔倒。和尚趕緊用禪仗把老張打回水裡。由於驚了聖駕,上天降罪於老張,讓他下凡受苦,進行“勞動改造”。老張化成人形,來到凌透村武洛良家攬長活(扛長工)。

石家莊長安區有個奇怪的“龍張廟”,還有一段滹沱結冰渡劉秀傳說

 傳說這位老張並不是誰都伺候,刻薄的主家他是不幹的。武洛良常把大牲口免費借給村民用,又設粥棚施粥,屬於行善積德之人,所以老張在他家幹了三年。剛來時,武洛良讓他種高粱去,老張來到地裡,四角各栽一棵,中間栽一棵。武洛良到地頭查看,老張故意問:“你看我栽的是稀是稠?”這位武洛良也是一個愛逗的人,心想:你讓我說稀,我偏不說稀。於是說:“挺稠!”老張聞言刨了四角四棵,只剩中間一棵,再問,武洛良無奈笑笑答:“這回差不多了。”傳說到秋天,這棵高粱長到三摟粗、十八丈高,老張踩著梯子上去,拿棍子敲高粱穗,高粱籽嘩嘩往下掉,底下一個勁兒地裝,不知裝了多少布袋,喜的武洛良直說“夠了,夠了!”從此知道了老張的本事。第二年,武洛良讓老張去澆地,問他三天能澆完不?老張一口答應:能!其實三天時間挺緊。老張頭天去了,把地四邊扒了扒,之後就開始躺在地裡睡大覺。直到第三天晌午,還不見澆地,人們心裡納悶,卻誰都不說,就想看他到底有什麼本事。到了夜裡,老張現出龍形,把他那半截尾巴往井裡一紮,井水咕嘟咕嘟冒出來,不大一會兒,一大塊地都澆完了。清早人們來到地裡,只見老張伸了個懶腰,說:“好累啊!”

石家莊長安區有個奇怪的“龍張廟”,還有一段滹沱結冰渡劉秀傳說


  老張三年期滿,與主家告別,大家依依不捨。老張說:“我在封龍山住著,以後天旱你們想澆地,就去找我。”從此凌透村民求雨到封龍山老龍潭,傳說灌上一罐潭水,頂在頭上往家走,往往還沒到家就黑雲壓頂,到家就大雨傾盆了。據說頭幾回挺靈驗,後來有人貪汙了貢品,從此不再顯靈。

  當然這只是傳說的一個版本。真實的情況是,凌透村歷年給老張過廟會,雖然原來一直沒有廟,但每逢農曆六月二十三,都在村大隊門前老槐樹下為老張燒香上貢。十幾年前建起老張廟後,廟會地點改在那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