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眾人都說:

想象力多閱讀,

觀察力要多閱讀,

理解力要多閱讀

專注力要多閱讀

…….都是要多閱讀

這種“正確的廢話”

家長哪有那麼多時間看


蘇菲課堂只講具體怎麼做,

只關注3-12歲思維表達力。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被高看的想象力


想象力在大人那裡是稀缺品,在孩子那裡,並不是。

因為世界對他來說都是新的。

當你被各種興趣班,早教中心說服要保護他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的時候,其實都是在為不瞭解“真相”買單。


當寶寶跟你說了天馬行空的想法時,你覺得孩子真是個小天才,其實不是他富有創造力,而是他了解的內容少,只能用他所知道的來理解和表述罷了,而真正產生神奇“化學變化”的是你的大腦,你的知識儲備能夠充分挖掘背後含義。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孩子把火車臥鋪稱為“床車”,你沒有糾正叫“臥鋪”,以後是要被笑話的,因為這不是真正富有想象力的運用。


什麼叫富有想象力的運用?

聽聽這個故事: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虎符

這叫“虎符”,古代都是一分為二, 皇帝需要用兵的時候,會派使臣拿著自己的右半符來到軍隊,和將領手中的左半符相合,確認是真的命令,才可以出兵”。

有一次,媽媽沒有能夠按時去幼兒園接兒子,孩子突然拿出了自己做的“虎符”,跟媽媽說:“媽媽你看,我做了個虎符,一半給你,一半我帶著。你可以請人拿著你的那半來幼兒園接我嗎,我一合就知道,這是媽媽派來的人,我可以跟他走”,



這才是真正的想象力,並把他變成更有價值的創造力。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孩子想象力的邏輯


想象離譜與否和發散性思維緊密關聯,還有對客觀自然規律的無知。

小孩的邏輯是,哪怕離譜,哪怕有超自然,只要說得通。

好像家裡熱水器能出熱水,小朋友就會認為有火神或者魔法精靈,讓水迅速變熱。

成年人的邏輯是要讓水變熱,要麼用電,要麼用太陽能,要麼用燃氣才能燒開水,而迅速要出熱水,還需要有些別的科學技術。

真正有價值的想象力和邏輯思考,以及科學思維是密不可分的,並不是相互對立的。


想象力VS創造力

想象力Imagination和創造力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想象力有不合邏輯和符合邏輯的成分,

而創造力一定是在邏輯架構基礎之上的。

我們保護孩子想象力,不是讓他不切實際,天馬行空,而是我們知道想象力豐富的孩子,背後其實體現的是比一般孩子接觸到信息面更廣,也更懂得思考。

所以具體應該怎麼樣保護好他的思考,又能跟創造力接軌呢?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具體做法:

3-5歲 想象力越發散越好,弱化邏輯;

5-7歲 由天馬行空向邏輯常識過度;

7-12歲 以邏輯為先導,想象力做補充。


第一階段:3-5歲,想象力不設限,說話遊戲引導想象力跟表達力做鏈接。


中國當代藝術家邱志傑和女兒玩“胡說八道遊戲”。

他說“我現在要把床板當作燈泡”,

女兒會說“我要把燈泡當作牙刷”,

他再說“我要把牙刷當作車輪”,以此接龍。

總之每次說到的兩個事物都要完全沒有關聯,越是胡說八道越好。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這樣做的好處:

1. 把他熟悉的有限詞彙都擼個遍;

2. 不管有無邏輯,兩個物品還可以這樣“超能力”“無限制”的關聯,先把聯繫建立起來。

3. 把物品和規範詞語做勾連,引導孩子認識更多物品;


類似的說話類遊戲還有“單詞首尾字母接龍”“詞語接龍”“成語接龍”“故事接龍”等。

蘇菲課堂幫大家準備了2000個成語接龍,

請戳 拿走不謝!

還配有音頻 ,每天5分鐘,成語超好記。


閱讀繪本和聽故事都是必須要做的長期輸入。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蘇菲課堂公益原創的 可以作為兒童必聽的故事素材。

其中《搗蛋兔兔》《小狗夢》等故事都是發散思維編寫的小故事,可查看音頻欄目。


第二階段:5-7歲“邏輯”和“科學”是想象力的篩子


很多人都說“不要糾正孩子,免得破壞了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但我認為是應該有度有界限的。


孩子把豬認做狗,因為都是四條腿的,你能不糾正?

臥鋪就是臥鋪,不是床車,想象力創造的新詞,別人接收不到,溝通就此停止,就是離譜且沒有意義的想象力。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所以是否干涉蘇菲課堂認為有一條“金線”:

通識,特別是對應實物型字詞一定要規範。類似於“夢想”“感受”等無實物詞型的可以讓他暢所欲言。


如有位媽媽問孩子:“我看到水裡有大樹,有藍天,水裡怎麼有樹,有藍天呢?”

孩子說:“那是樹的夢,天空的夢。”


這裡你是可以不干涉孩子,但你要明白他描繪的那幅美景和有點小小哲學意味的回答,不是他真正的感受,而是你的思想和知識體系支撐你跟這句話有互動共鳴。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孩子離你的“感同身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明:表達能力是一種先發的早於邏輯和文字而產生的。

就像你不會寫字但是已經會說話,不理解因果道理,依然能侃侃而談。


蒙臺梭利吸收性的心靈理論指的是:孩子不像大人,他不是在教授過程中得來的,而是兒童通過環境獲取經驗而得來。


孩子自己跟自己聊天他怎麼說都行,但是一旦跟你有交流這個動作,你就需要讓他知道“語言表達也是有規範的”。

不然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沒人知道他說的什麼,不利於他幼兒園社交。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邏輯關鍵——關聯詞

“因為…所以…,首先…然後…”這些關聯詞能夠幫助孩子理清條理,是發散想象力的梳子,家長要多使用,無論平常對話還是講故事。


公益原創故事—— 也有充滿想象力但邏輯性很強的小故事,類似《小青蛙成長記》《公雞爸爸的新工作》等,可以給小朋友磨耳朵。直接查看音頻欄目即可。


第三階段:7-12歲 有邏輯的想象力才能變成創造力。


孩子總會長大,沒有一個孩子的想象力是因為沒被保護好而喪失的,反而是因為見識閱歷增長了,才會濾去離譜的,毫無邏輯可言的,留下有用又有創造力的。


雖然表達能力是一種先發的早於邏輯和文字而產生的,但孩子在長,想象力也要經得起邏輯的檢驗。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如何檢驗想象力?


場景化使用是關鍵。


場景化是孩子學校和家庭會出現的使用空間,就是把聽的看的轉化成現實場景發生的經歷。


如果有可能出現,則是有價值的想象力,表達出來毫不違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反之則無。


舉例:7歲的姜二嫚說:“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


這裡有兩個場景:一定是現實發生,平移過去也說得通。


第一個場景:她是看過“燙”引發的這個動作的,也許是看到過爸爸沒抽完的煙落在了紙上“燙”了一個洞。

第二個場景:漆黑的夜空有一個路燈,像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你會發現,小學學的擬人等修辭手法,只是從理論上告訴你是原理是這樣。

實際上,孩子不用知道原理,已經會用了,只要他學會了“燙”這個字,這就是蒙臺梭利吸收性的心靈理論,從環境獲得。


這也是為什麼蘇菲課堂研究3-12歲孩子,特別是學前認字階段的思維表達力就可以獲得相應提升的原因。


還有上面舉的例子:“虎符”,也涉及兩個可以平移的場景。

過去:一隻虎符一分為二,皇帝需要用兵,則會派使臣拿著自己的右半符來到軍隊,和將領手中的左半符相合,確認是真的命令,才可以出兵”。

現在:媽媽要同事或朋友去接孩子,只要虎符相合,確認是真的,可以跟他走。


再舉個反面例子:

場景一:寶寶以為只要戴眼鏡,就能長鬍子,因為爸爸就是這樣的。

場景二:他要求媽媽也要戴眼鏡,這樣也能長鬍子。


這個場景是無法實現的。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其實,能否通過場景化實踐以父母的認知就能很好的判斷,重要的是判斷之後,要進行相應的引導和糾正。


很多親手爸媽會覺得麻煩,蘇菲課堂舉個例子,方便三個階段邏輯好記,

就想想一套動作——篩彈珠:


第一階段:把只要是像豆子,米,小彈珠等都裝入容器,讓他們相互充分融合聯繫;

第二階段:用邏輯的漏斗篩一遍,篩出豆子和小彈珠;

第三階段:用“場景化”使用他們,把豆子和彈珠放在一起煮,熟了的就是豆子,最後再濾出彈珠。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這是培養孩子“有邏輯的想象力”家長辛苦的引導過程。


最終,孩子要把有邏輯的想象力表達出來是需要學習認字組詞和造句。


這也是為什麼第三階段要從7歲開始,因為7歲正好開始上小學認字。


在英語裡,burn都代表“燒”和“燙”,

但在漢字中,“燒”和“燙”的細微區分才是表達精準的關鍵所在。


歡迎繼續關注@蘇菲課堂 ——專注3-12歲孩子思維表達力,後期有“小小蘇的最全漢字課”第一時間發佈哦~千萬不要錯過!



別太高看想象力!當務之急!孩子要變“想象力”為“表達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