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慰问券”

西部,五线城市。

春节将至,单位工会发了节日慰问券(可购物)。金额不多,我照例给了父亲,他很小心地把慰问券放到贴身的皮夹里。看得出,他还是很在意的。

父母住的与我们一河之隔,公交车大约二十分钟车程,他们属城郊结合部,由于为人真诚,善良,且身体尚健。老乡就给了他们很小一块地。于是,我们饭桌上不时有了应季新鲜的葱子,蒜苗,菠菜,白菜,土豆等时蔬。父母现在的身份是城镇人口,但早年是农民。后来城镇化后,就从乡下农民转为城里居民,但与真正的城里人是有区别的。没有退休金,有基本的城镇医保,幸好有了社保,虽然不多,也就有了最低生活保障。他们住的是早年的小户型底楼,环境尚可。

父母是最早的外出打工的手艺人,搞建筑的。可惜他们不是到发达地区,因此,挣的也不多却辛苦。而我恐怕是最早的留守学生。平时,我最怕放假,放假都是在叔伯家寄住。“久住令人贱”,很早我就体会到人情冷暖。当然,我也很见机,农村的活如放牛,割草,挑水,挖苕,掰苞米,割稻谷我都干过。从我读高中时他们外出打工,一直到我成家,他们才回来,我很感激他们的辛劳支撑到我大学毕业。

父亲很耿直,因此,也少了许多积蓄。他很要面子,七十年代,刚实行计划生育。他戴了大红花,因此,我也没有兄弟姊妹。

现在,他们老了。一年中的逢年过节,生日聚会,人情事故。我都会给他们略表心意。好在妻子通情达理,因此,家庭和睦。因孩子从初中起就在外地上学,现在高三了,花费较大,我们并没有多少积蓄。

我发现,当我每次给慰问券时,他们更高兴。因为,在他们心中,“工作单位”是神圣的。他们的娃在国家单位工作,是自豪的。其实,单位的慰问券也不是常有,只有“端午、中秋,春节”才有,且不多。所以,我隔三差五就到超市买些券给他们,他们也一直相信我至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