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蘋果賬號再現密集被盜 盜刷追償困難

時隔半年,蘋果再次被捲入“盜刷”風波。

6月3日半夜,又一份關於蘋果賬號盜刷的投訴內容佔據了聚投訴網站的“全站推薦”頭條。

根據投訴內容顯示,投訴人使用的為蘋果手機,在2019年5月27日11點58分至12點03分之間,投訴人的支付寶賬號及微信賬號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盜刷13筆共計5936元。

經調查後,投訴人被告知,造成事情的原因主因還是蘋果安全系統的漏洞,造成他人盜竊了其蘋果賬號密碼,利用免密協議,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盜走賬號餘額。


警報!蘋果賬號再現密集被盜 盜刷追償困難


令投訴人不滿的是,儘管投訴人已報警,並與支付寶、蘋果方面取得了聯繫,但蘋果方面對於退款事宜沒有給予正面回覆,並以權限為由未提供被盜登陸的IP地址。為此,投訴人向聚投訴投訴蘋果公司、支付寶和微信,要求退回被盜金額5936元。


(1)


不過,上面的投訴並不是單一事件。

一位署名韓先生的用戶投訴:2019年5月27日晚8點22分開始至8點44分,其支付寶餘額被他人以每筆648元的金額盜刷22筆,造成總計人民幣14256元的經濟損失。


警報!蘋果賬號再現密集被盜 盜刷追償困難

無獨有偶,還有一位羅先生近期使用的蘋果手機也出現了被盜刷的情況。羅先生的餘額寶從5月6號到5月25號近20天時間被盜刷13筆,奇怪的是均無短信提示及付款驗證碼提示;羅先生使用的也是蘋果手機5S,他懷疑是因為蘋果漏洞被盜刷。


警報!蘋果賬號再現密集被盜 盜刷追償困難

僅數日之隔,一位郭先生的用戶也反映: 5月31號19.56分APP Store賬戶開始被人盜刷資金,儘管第一時間通知了蘋果客服,但還是直到在與蘋果客服溝通的至封停賬號的時間內,又被盜刷十餘筆款項。郭先生對蘋果方面僅予退款118元,卻對已明確告知被罰刷後,在溝通過程中被盜刷的金額置之不理的態度表示強烈不滿。

警報!蘋果賬號再現密集被盜 盜刷追償困難

還有,姚先生的用戶也在聚投訴上投訴:銀行卡被盜刷41064元,通過蘋果手機支付,無法退回。

(2)

截止日前的投訴結果顯示,遭遇盜刷的用戶在發現資金被盜刷後,支付方和蘋果公司的回應和提示滯後,用戶對受損資金進行追償的過程非常艱難。

對此,支付寶和蘋果方面分別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支付寶的相關人員對此作出解釋,蘋果賬號被盜導致的支付寶盜刷情況,並不在支付寶的賠償保障範圍內,這和支付寶賬號被盜不同。支付寶方面建議用戶跟蘋果公司聯繫,並及時聯繫支付寶,並會協助用戶與第三方商戶聯繫。

支付寶安全團隊建議蘋果用戶開啟兩步認證,同時也可選擇調低免密支付額度,最大限度的保護賬戶安全。

蘋果公司中國公關總監顧蔚也對此作出回覆,蘋果公司已採取多種措施保護用戶,如通過審查拒絕高風險的訂單。並建議用戶開啟雙重認證。少量用戶的賬戶在尚未開啟雙重認證的情況下遭遇釣魚詐騙。

聚投訴的統計信息顯示,該平臺最早的一件投訴發生在2017年2月22日。截至2019年5月31日,平臺共接到消費者投訴反映蘋果賬號被盜致錢財損失投訴共453件;2019年1月至今,共接到91件此類投訴。

(3)

去年10月,也曾出現多起蘋果手機盜刷事件,在追討賠償道路上,有人慶幸有人憂,卻一直沒有賠償標準,各界對此議論紛紛,有人指責蘋果不承擔責任,也有人評論支付平臺沒有作好安全防護。

中關村信息消費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包冉認為,蘋果和第三方支付平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並對此發表看法:企業應該有預警機制,出現異常消費應該及時通知用戶;免密支付是很多支付平臺特別喜歡的一種交易場景,此時平臺的責任心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指出,不撿便宜少授權沒有免費午餐,個人數據安全首先得從自己做起。他指出應加強對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數據安全的保護,並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或是社會問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