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张若昀“超心理学遗传”,天才孩子开挂人生的秘密

《庆余年》张若昀“超心理学遗传”,天才孩子开挂人生的秘密

  • 文 | 拯救知更鸟
  • 字 | 本文共2310字,阅读约需3分钟
  • 声明 | 本文由拯救知更鸟原创,欢迎转载与交流

由陈道明,张若昀,李沁,吴刚等实力派演员出演的电视剧《庆余年》正在热播。这是一部有趣的作品。讲的是一个携带现代记忆穿越到架空时代的孩子范闲,在架空世界里用智商和武力碾压他人的故事。其实,范闲的这种现象有一个学术名称,叫“超心理学遗传”,它与“记忆遗传”一样,从18世纪到现在,一直是心理学界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心理学界研究的“记忆遗传”和电视剧《庆余年》中的“超心理学遗传”不一样。记忆遗传是从人类进化的角度去研究种群记忆遗传的问题。而电视剧《庆余年》中,是一个拥有文学博士学历和智商的人,直接轮回转世,投胎成为一个身体重新成长,记忆和智商却从文学博士起步的“新人”。

《庆余年》张若昀“超心理学遗传”,天才孩子开挂人生的秘密

什么是记忆遗传?

最早提出“记忆遗传”设想的,是佛洛依德早期的学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之一的卡尔·荣格。荣格认为,生命都具备“种群记忆”的特征,每一个种群都有“群体潜意识”,种群的祖先可将记忆、感情和想法遗传给后代。

根据荣格的理论,我给大家梳理一下几个种群记忆遗传的具体例子:

  • 人类:新生婴儿的吸吮、哭、笑、成年后的性欲等
  • 昆虫:蜷缩、爬行
  • 鱼类:吞吐、摇尾巴
  • 鸟类:鸣叫(布谷鸟不需要学习就能够发出统一的叫声)、煽翅

这是从进化的角度,对种群“群体潜意识”研究得出的“记忆遗传”,心理学家们认为生物的遗传基因“内存”有限,只能储存一些最为重要的记忆。比如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就是人类进化过程的产物,遗传基因默认存储了这部分记忆,所以婴儿天生就懂得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如哭泣等。

除了佛洛依德的高徒卡尔•荣格对“记忆遗传”情有独钟,还有许多享誉世界的心理学家先后入坑去研究“记忆遗传”的问题,但都收效甚微。记忆遗传风行于19世纪和20世纪,进入现代心理学阶段后,遗传心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记忆遗传理论是错误的。然而,直到21世纪初,一些心理学家,如Stuart A. Newman和Gerd B. Müller等,仍然在为记忆遗传添砖加瓦。

《庆余年》张若昀“超心理学遗传”,天才孩子开挂人生的秘密

什么是“超心理学遗传”?

19世纪是心理学研究最疯狂的时期,那个时候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用痴狂来形容。一些心理学家研究“记忆遗传”研究到自己精神分裂,误入歧途。美国心理学家莱因就是其中一员,他所提出的“超心理学”,简直成了心理学界的玄学。

电视剧《庆余年》中,范闲携带文学博士学历的记忆和智商,投胎到架空世界,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超心理学遗传”幻想。超心理学研究者是这样定义“超心理学遗传”的:特定的记忆被打包编码在基因中,这种基因来自前世的记忆。

不过,这种心理玄学很快被正统心理学批判。正统心理学认为:在具有前世记忆的案例中,被测试者和他们关联到的前世记忆的所述个体并不存在基因或遗传学上的关联。现代心理学应当建立在现代生物学的基础上,遗传性状具有倾向性,即:遗传性状仅以倾向性编码,从而能以特定方式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而并没有编码实际的记忆或具体的体验。

上边的理论看不懂不要紧,我们来看看超心理学研究都用什么案例去研究的。

天才是超心理学遗传现象的产物

《庆余年》张若昀“超心理学遗传”,天才孩子开挂人生的秘密

案例1::天才少年,大将军霍去病

霍去病17岁的时候第一次出征,长途奔袭,以弱胜强大破匈奴。一战封侯。此后的几年,霍去病几次出征匈奴,战无不胜。21岁,霍去病受封大司马。成为大汉王朝两个最高军事统帅的其中一个。想一想,我们17岁在干什么?初中刚毕业啊!21岁呢?我们可能还在大学里熬夜打游戏。

所以超心理学研究者认为,霍去病携带的是一个50岁老将军的记忆投胎的,否则,凭他17岁的年纪,心智都没有发育完整,知识都还没学完,更不用说要积累阅历和实践经验了。

案例2:天才诗人仓央嘉措

终其一生,仓央嘉措仅仅23岁的生命,却摘得了著名诗人,政治家的头衔。生于1683年(清朝康熙年间)的仓央嘉措,父母都是农奴,所以他出生后并没有受过文化教育。仓央嘉措14岁的时候,被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从此对他进行了全面文化教育。

14岁开始受教,23岁圆寂。仓央嘉措在9年时间里不仅成为留名青史的政治人物,还成为著名诗人。他的诗作流传至今,数百年长盛不衰。

这种“如有神助”的开挂人生,自然也被超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是携带前世记忆遗传的典型代表。

《庆余年》张若昀“超心理学遗传”,天才孩子开挂人生的秘密

记忆遗传研究的现状

不过,超心理学的研究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反而越来越脱离实际,走进了一条幽暗的死胡同。

这种玄乎其玄的学问,也遭到正统心理学的批判,逐渐被边沿化。目前也只有文艺创作会对超心理学进行天马行空的幻想。恐怕,连文艺创作者都不知道这种脑洞大开的操作,有一个学术名字叫做“超心理学”。

携带基因传世投胎的“超心理学”走进了死胡同,种群“记忆遗传”却生机盎然。无论是心理学研究趋于理性的西方还是心理学研究方兴未艾的东方,对“记忆遗传”都保持很高的研究热情。

记忆遗传是客观存在的,但其心理和生理遗传密码仍未被破解。所以记忆遗传被心理学家们研究了几个世纪,至今仍然未有突破性的进展。想要论证记忆遗传的存在其实不难,我们来解一道题逻辑题就能搞清楚:

  • 已知,人类的智商由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来组成,且人的智商可以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来提高;
  • 又知,孩子的智商(初始智商)从父母的遗传基因中遗传而来;
  • 求解:人的记忆会不会遗传?(欢迎大家踊跃解题)
《庆余年》张若昀“超心理学遗传”,天才孩子开挂人生的秘密

写在最后

《庆余年》打开的脑洞,超心理学也填补不了

我们都知道,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庆余年》中,张若昀饰演的范闲就是一个“超心理学遗传”的产物。在心理学上,研究者们为记忆遗传,超心理学遗传吵了几百年,而在文学作品上,这却成了非常有趣的题材。记忆遗传也好,超心理学遗传也好,做人最重要是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