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人如何過小年?

1

今天,鞭炮聲喚醒睡夢中的人們。原來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如期而來。

“小年送灶離人間,祈願為民說好言。”

小時候,住著平房,每到這一天,奶奶說今天是灶王爺過生日,讓母親修補灶臺。

還有這天吃好的,給灶王爺過年。

其實這樣的傳統儀式裡,蘊含著最樸素的祈願:祭祀平安。

我國幅員遼闊,小年的很多傳統習俗南北方有所差異,過小年也一樣。

2

有的地區是臘月二十三,有的地區是臘月二十四。臘月二十三也是蒙古人的過年,他們不說是小年,就是蒙族人民的過年。

這天,蒙族人家家都要煮手把肉,小戶人家也要煮一隻羊。把煮好的肉撈出來,然後利用羊湯做粥,放入大米、紅棗等。

今天過後,蒙族人們每天早上的早點就是:手把肉、炒米、酥油、蒙古餅和奶茶。

蒙族人不喝空茶,就是奶茶裡要放入手把肉、炒米等等茶食。

手把肉不加熱,直接用蒙古刀修成薄薄的肉片放入奶茶中飲用。有的蒙族家庭早上還喝酒,手把肉、燒酒、奶茶,說與硬早點。

鄂爾多斯鄂托克前旗,每年舉行敖包祭祀活動,夏天一次,臘月過小年一次,那裡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沒到臘月二十四,全國各地的蒙族同胞,從四面八方來到鄂托克前旗,參加敖包祭祀活動。

祭祀開始後,喇嘛焚香點火,誦經吹號,祈求神靈保護。蒙漢群眾圍繞著敖包順時針轉三圈,並將帶來的祭祀品灑向敖包。祈求上天保佑人畜興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敖包祭祀活動,不僅傳承民族文化,也能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

無論是漢族還是蒙族,或者這一天開始,年節真的到了。

3

吃食“民以食為天”,所以在人的心目中灶為大。這頗有點縣官不如現管的意思。作為流傳了幾千年的習俗,在小年這一天有哪些特別的吃食。從古至今,食物是神聖的,很多民族餐前祈禱就是這個道理。

蒙古族人如何過小年?

網絡圖片


蒙古族人如何過小年?

網絡圖片

蒙古族人如何過小年?

網絡圖片

過了小年,我們就正式進入了過大年的模式,全國各地的人們開始收拾自家庭院,打掃房屋,有的甚至開始蒸饅頭,殺年豬,以備春節食用;在外工作的人也結束一年的漂泊踏上歸途,還沒啟程的人也在盤算著歸期。

如果一定要問小年是什麼年?我想說,小年,就是故鄉對你的召喚,就是庭院那道低矮的門檻,也是不斷閃現在你腦海裡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