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打造生態美產業強的鄉村振興樣板

湖南省新田縣圍繞“鄉村美、農民富”目標,堅持科學規劃、循環漸進,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一幅幅生態美、產業強的新時代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新田:打造生態美產業強的鄉村振興樣板

黃沙溪村房屋立面改造煥然一新。

春暖花開的時節,走進龍泉鎮黃沙溪村,村道小巷乾淨整潔,房前屋後花開正豔,美麗鄉村新氣象撲面而來。以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為契機,該村先後實施了房屋立面改造、河道治理、便民涼亭、美化綠化等工程,拆除了危舊房屋和旱廁,人居環境的改善,進一步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數。

“材料和工價,自己出一部分,政府補貼一部分,我大概只花了六七千塊錢,舊房變新房,滿意,特別滿意。”86歲的鄧遠月大爺高興地介紹,他申請房屋立面改造,不到一個月,自己曾經裸露的紅磚房改頭換面,煥然一新。

新田:打造生態美產業強的鄉村振興樣板

黃沙溪村木耳種植基地。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黃沙溪村流轉近400畝土地,發展木耳產業,著力打造硒鍶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示範帶,逐步實現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人居環境整治搞上來了,現在就想把產業做大做強,增加村集體收益,我們村以前沒得集體收入,現在流轉土地發展產業,大約每年村集體經濟收益可以超10萬元。”在木耳種植基地,黃沙溪村支書鄧水發勾著手指算了一筆經濟賬,對於未來的發展規劃,他充滿信心。

新田:打造生態美產業強的鄉村振興樣板

潭田村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景象。

過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距離黃沙溪村約15公里的潭田村,連日來,農機手駕駛著“鐵牛”,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村民們在翻耕過的土地上,播種大豆,呈現一派繁忙的景象。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潭田村突出產業發展,流轉1600餘畝耕地,打造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引進企業發展富硒大豆、大棚西瓜、水產休閒觀光養殖、水果採摘觀光等產業,為潭田村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源頭活水,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能把錢賺”。2019年,潭田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2.08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萬元以上。

在地裡幹活的村民付朝秀欣喜地說,原來田地大多荒廢,自從村裡引進企業,土地盤活了,自己變身產業工人拿工資,每年還有土地流轉租金,雙重收入讓生活有了保障。

新田:打造生態美產業強的鄉村振興樣板

位於潭田村的玉峰寺依山傍水。

潭田村境內有新田八景中的朝陽曉日以及玉峰寺、南門山郊野公園等景點,村內文化底蘊厚重。今年,潭田村將按照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標準,在已有的基礎上,將以水果採摘觀光園建設、一二三融合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村內農耕文化建設、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村內精神文明建設為重點,突顯產業發展帶動作用,將潭田村建設為宜居、宜業、宜遊的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

潭田村支書樂茂說:“今年,潭田村將以產業帶動旅遊觀光,計劃在下半年舉辦一次旅遊節,把農產品的附加值提升上來。”

實施鄉村振興以來,新田縣堅持“高位推動、引導拆遷、規範建設、長效治理”的方針,把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列為縣委、縣政府的重點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堅持各級書記親自抓,起到辦好一個點,帶動一大片的作用,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通過“推拆建治”,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處處呈現新氣象。

在產業發展方面,該縣始終堅持走現代農業、規模農業、品牌農業之路,通過招引業主,培育大戶,提升效益。同時,將“千企幫千村、脫貧奔小康”精準扶貧行動納入全縣扶貧統一佈局,參與的100多家企業與全縣12個鄉鎮103個村結對幫扶,投入產業幫扶資金達1.8億元,新建和提質農業產業園11個、益農社190家,發展種養基地10萬畝,可安置勞動力就業7900人、貧困人員就業5400人,帶動1.5萬戶貧困戶增收致富。(通訊員 黃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