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天綾的旗幟在國漫的堡壘上飄蕩

我從未評價過國產電影,一方面我確實看得少,另一方面現在這世道聽得進實話的人少,剛好一些的跟風使勁吹,稍差一點的無腦拼命黑,還什麼都能跟愛國聯繫在一起亂給人扣帽子,容我實在不敢去打擾羔羊們的狂歡。還有就是我不喜歡隨波逐流。

但是《哪吒傳奇: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讓我覺得我可以為它破個例,因為它確實在國漫中做的很優秀。

混天綾的旗幟在國漫的堡壘上飄蕩

余光中說過,我們這個民族已習慣於回顧。你可以看到,近幾年打著“國漫崛起”的旗號同時口碑票房雙豐的電影,全是一擁而上圍攻那幾個老角色。《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哪吒》全是源自那幾個婦孺皆知的人物。的確,電影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編,但總是跳不出那個框架。有的人在網上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那是張嘴就來,到處去英國法國美國的文章下面耀武揚威,實際上怕是除了那幾個說臭的角色自己也都不知道中國文化有什麼吧。一部分反映出中國人的創新能力還不足,常常聽到“文化創新”的呼聲,文化丟了創新還創不好,這是我最擔心的。在彩蛋中,我們得知“姜子牙”的動畫電影會在未來推出。我希望看到一個嶄新的面孔,對“封神榜宇宙”可以期待一下。

《哪吒》的劇情還算說得過去,的確很有新意,結尾就略蒼白了一點。編劇明顯對“天雷劫”這個坑不知道怎麼填,選了個“你強我更強”的結局收尾。當然了,《哪吒》又不是衝著艾美獎去的,要求不能太高。哪吒敖丙的靈魂保留了下來,為後續故事鋪平了道路。它的打鬥戲很精彩,動作非常流暢,對鏡頭的把握也是有條不紊。這一點特別突出。

還有就是一些不必要的元素,似乎電影裡不加點這種人體排洩排遺物的玩笑,這電影就不接地氣。可能是考慮到起初針對《哪吒》的觀眾小孩子佔有一定比例,導演也沒想到受眾會這麼廣,不過這種笑點適可而止就行。

哪吒是魔丸轉世卻拯救了陳塘關,敖丙是靈珠降生卻想殺人滅口。這告訴了善惡取決於我們自己,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選擇權在自己,不在任何人手上。《哪吒》其中很容易看出來的一個主題就是“反抗”。反抗天命,反抗環境。我聯想到了另一部反叛文學作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那是一部關於女性反抗世俗道德反抗父權的女權聖經(易卜生本人申明自己不是女權主義者)。我想指出的是,作為反抗的高潮,哪吒喊出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在電影院裡甚至有人一塊說出來的,在電影裡表現力不足。什麼叫表現力?我舉個例子,《敦刻爾克》中關於法國盟友只有一句臺詞,駐守敦刻爾克的法軍掩護英國士兵撤退後,扭頭說了一句“一路順風”。區區四個字,把法國的無私,撤退的艱難,求生的渴望全包含其中了。《玩偶之家》中娜拉一聲關門,震醒了整個歐洲。虛浮的豪情和細膩的語言動作相比只是渺滄海之一粟。哪吒覺醒恐怕不會成為經典場面。

這些年來天天在喊國漫崛起,崛起需要一個過程,就像一段上坡路,是要花費精力的。如果說未來國漫真的崛起了,我覺得把《哪吒》當作一個標誌,毫不為過

混天綾的旗幟在國漫的堡壘上飄蕩
混天綾的旗幟在國漫的堡壘上飄蕩

另外插一點,我把幾個人物的臉型輪廓都標出來了。你可以看到這幾位電影中的人物,臉型基本差不多。白素貞是典型的古典美人“杏核眼,瓜子臉,柳葉眉”,敖丙則盡顯男性陰柔美,哪吒雖偏向陽剛堅毅,可是那也是裝束和神情的襯托,這差不多的臉模,只要哪吒換個表情,他還是陰柔。我之前就說過中國人的審美僵化趨同,以此為佐證。鄙人胸無點墨,既不是學者,也沒有作家的敏銳,對於美學,只能看到一點講一點。拓展中國人審美的眼界,何不從你開始?試著去欣賞一下其他形態的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