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年代的传说,到现在家家都有,小孩最喜欢

六十年初,我老姨调到哈尔滨工作。

那一年姥爷去她家串门回来说他看过电视:一个小木匣,带个玻璃罩,里边的人会动会唱,就跟电影差不多。我听了不信,笑他哄弄小孩子。

从60年代的传说,到现在家家都有,小孩最喜欢

姥爷有点儿生气,从此就再也不跟我说了。

那时候的人傻,以为凡是自己没亲眼看见的东西都是假的。直到三十年后我才知道,其实电视机这玩意,早在二战时期的美英法德这些发达国家就已经批量生产了。

从60年代的传说,到现在家家都有,小孩最喜欢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举行时,希特勒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还特别做了电视实况转播。那时的电视除了播放新闻还演“肥皂剧”——“肥皂剧”主要是为肥皂商做广告,发展到后来就成了电视连续剧。

从60年代的传说,到现在家家都有,小孩最喜欢

后来又我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确实已经有了电视,但仅限于领导高层。我姨夫不过是个处级干部,估计享受不着那样的待遇。

姥爷看见的,一定是在别人家里。

一九八四年,我们省在东山建立了电视转播台。一时间买电视看电视,成了老百姓最幸福的生活。我家的电视机买得较早,华多牌,十四寸,木头壳,三百六十几元,花去了老父亲半年多的工资。为这事儿父亲经常唠叨,说价格太高,三、四年的酒钱没了,母亲在一边偷笑,这是你做的最对的一件事。

从60年代的传说,到现在家家都有,小孩最喜欢

那时没有闭路,就是自家弄个天线从电视台接收,影像大多有雪花儿,效果很差。然而,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追求却空前高涨,不到二年的时间就差不多普及了。我们村的张三,虽然家里穷得啥玩意没有,但在村里却第一个买了电视机。因为没有桌子,只好放在装苞米的麻袋上观看。村里人都笑。

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电视节目虽然好看,但毕竟不是生活的必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机很快就成为了日常家电,一天不看心里就空得慌。

现在,如果一个家庭连电视机都买不起的话,那该是多么悲哀的事儿?

从60年代的传说,到现在家家都有,小孩最喜欢

不过现在,曾经的家电宠儿,变成了客厅可有可无的装饰物,一个小小的缩影我们可以看到时代在飞快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