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荀彧之死,不是因為空食盒,也不是曹操的疑心

朋友們大家好,相信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己的理想的,在結束了校園生活以後,馬上就要面臨的是擇業或者是創業的選擇。不管怎樣的選擇,都會有一個具體的目標。初出茅廬的學生們滿懷對社會的嚮往,終於等到了一展拳腳的機會。但是在奮鬥的路上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今天要說的是,如果選擇了打工,選定了自己的老闆,是誰都不會輕易地換工作,然而當自己的理想和老闆的思想發生衝突時,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如果能容易地換老闆也許還好一點,尤其遇到既不能換老闆,跟著他和自己的理想互相沖突,那我們該怎麼辦呢?三國時期的荀彧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揭秘荀彧之死,不是因為空食盒,也不是曹操的疑心

荀彧最初是在袁紹帳下效力的,但是通過他之後對袁紹的瞭解,覺得袁紹是不能成大事的人,所以在公元191年,荀彧離開了袁紹改投在了曹操會下。曹操見到荀彧之後,大喜並說荀彧是他的子房,把他看作了張良一樣的人物,可見荀彧的名聲早已名傳天下。從此以後,曹操每次做重大決策之前,都要問問荀彧的態度,而荀彧也沒有讓曹操失望,總能讓曹操心滿意足。荀彧不僅有智慧,他還是有理想,有遠見的人,有擔當的人。

揭秘荀彧之死,不是因為空食盒,也不是曹操的疑心

荀彧的理想其實和劉備的政治抱負有一樣地方,就是匡扶漢室,扶正即將倒塌的漢室王朝,這就是他投奔曹操的主要原因。因為在董卓之亂時,曹操藉著獻刀的名義伺機想要把董卓給除掉,事與願違曹操沒能成功,但是曹操的表現卻得到了荀彧的認可,覺得曹操是很有正義感的人,他也想為漢朝做點貢獻,也想拯救漢朝,這一點與荀彧的理想不謀而合,所以荀彧盡心竭力輔佐曹操,既是為曹操效命,又是為自己的理想打拼。

揭秘荀彧之死,不是因為空食盒,也不是曹操的疑心

建安十七年,曹操的手下董昭等一眾人等向漢獻帝提出封曹操為魏王,加九錫。而曹操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第一個想要徵求意見的人就是荀彧,他自己又不好直接去問荀彧,於是就派董昭去探探荀彧的口風。如果曹操被封為魏王,等同於在漢朝又建立了一個國中之國,這在當時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曹操這樣的做的話也等於和天下人為敵,更是與荀彧輔佐曹操的初衷相違背的,是與自己的理想相違背的,荀彧怎麼會同意曹操這樣做呢?

揭秘荀彧之死,不是因為空食盒,也不是曹操的疑心

曹操派董昭去徵求荀彧的意見其實是希望荀彧帶頭去做這個事情,由荀彧帶領眾臣上表封曹操為魏王,而荀彧給董昭的答覆是:曹公興義兵,平天下,除暴亂,為的是匡扶漢室,維護國家。曹公是想要做漢朝的忠臣的,這是我們曹公高尚的道德品質。荀彧的話很明顯是不同意曹操封魏王的做法,等到曹操知道了荀彧的想法之後,很是生氣,於是派荀彧去橋縣勞軍,到了目的地之後,就把荀彧給扣留下來,讓他不要回去了,也就解除了荀彧尚書令的職務,等到部隊到了壽春的時候,荀彧一病不起,沒有多長時間,荀彧神秘死亡,享年50歲。

揭秘荀彧之死,不是因為空食盒,也不是曹操的疑心

然而在荀彧患病期間,曹操是送給了荀彧一個空的食盒的,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就是,當荀彧看到空食盒之後,就自殺身亡了,有很多人不理解這個空食盒是什麼意思?但我認為荀彧的死其實是他的理想抱負不能在曹操身上實現,荀彧越盡心盡力幫助曹操,曹操的野心越大,想當魏王的心也就越大;然而事情越是這樣發展,就越與荀彧的理想發生衝突,可以想象當時的荀彧是相當的痛苦,他既不能離開曹操去投靠他人,然而繼續為曹操效力有違背了自己的理想,內心的掙扎程度可想而知。作為一個有理想的人,自己的努力反而使自己的理想越來越遠,這是荀彧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揭秘荀彧之死,不是因為空食盒,也不是曹操的疑心

既然不能改投他人,又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那就只能一死了之了。至於曹操送給荀彧的空食盒,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曹操讓荀彧閉嘴,你不同意曹操封魏王,只能保留意見,不要隨便亂說就行了,以後就不要插手這件事了,這樣理解也是可行的。荀彧不等同於一般的謀士,只要主子開心,一切都順著主子的意思辦,對於荀彧這樣有理想的謀士是萬萬做不到的,能都這樣恪守自己的理想,在三國時期沒有幾個人能辦到。荀彧以為曹操有和自己一樣的理想,理想把他們結合在了一起,也是因為理想的分歧,最終二人分道揚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