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當陽峪窯址

【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當陽峪窯址

▲ 當陽峪窯址

宋代北方民間瓷窯證。在今河南省修武縣當陽村。20世紀30年代,窯址遭到了嚴重破壞,許多重要遺物流散國外。1950年以後,故宮博物院與河南省博物館多次調查,判明當陽峪窯創於北宋而終於金;燒白釉、醬釉、絞胎及白釉釉下彩繪劃花和剔花等瓷,以白釉為主,以絞胎及釉下彩繪劃花製作水平最高,為當陽峪窯的典型產品。

【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當陽峪窯址

▲ 宋代 絞胎罐 故宮博物院藏

另外,在窯址附近的窯神廟中,發現北宋崇寧四年(1105)“德應侯百靈廟"碑,記載當時有窯戶百餘家,對研究當陽峪窯的歷史很有參考價值。

【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當陽峪窯址

▲ 《德應侯碑》拓片局部

當陽峪窯的產品分兩類,一類為一般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是白釉盤、碗等器,一類屬高級商品,器物都經過藝術加工,這類瓷器與河南登封、河北磁州窯高級商品瓷有共同點。

【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當陽峪窯址

▲ 北宋當陽峪窯纏枝牡丹紋三彩枕

產品有3種:①白釉釉下彩繪劃花。多見之於瓶、罐等器物。製作工序是先在坯體上敷一層潔白的化妝土,再在白地上用黑彩畫紋飾,然後在紋飾上用篦狀工具劃葉筋、花瓣、花蕊或輪廓線,劃後再次露出白色地,最後施透明釉裝窯燒成。這類器物有黑白兩色,對比鮮明,紋飾線條流利灑脫。其胎質極粗,與北方地區缸甕使用的原料大體相同,但經過敷潔白化妝土後,不僅彌補了缺欠,而且產生很高的藝術效果。

【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當陽峪窯址

▲ 宋代 當陽峪窯剔花缸

②剔花裝飾。即先在坯體上敷潔白化妝土,再劃刻紋飾,然後剔去紋飾以外的部分,最後施透明釉裝窯燒成。這類器物以深赭色的地烘托出潔白的紋飾,具有立體感。

【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當陽峪窯址

▲ 宋代 當陽峪黃釉褐彩絞花瓷粉盒

剔花裝飾題材以花卉居多,有花鳥或嬰戲紋,也有圖案裝飾題材。瓶、罐除主題紋飾外,常採用小方塊形組成的帶狀邊飾,以白赭兩色相間排列。這種邊飾是當陽峪窯的獨特風格。

【考古詞條】 鐵器時代 · 當陽峪窯址

▲ 北宋 當陽峪窯花卉紋瓷枕

③絞胎裝飾。製作方法是用白赭兩種瓷泥做成條狀,然後相間排列,經過巧妙加工後形成有如羽毛狀紋飾。河南地區唐代已出現絞胎裝飾。當陽峪窯繼承了地區傳統技法並有改進。宋代燒絞胎裝飾瓷器的除當陽峪窯外,河南寶豐、新安及山東淄博3處窯址也均有發現,但都不如當陽峪窯精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