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台就紧张?你可能是隧道视野

一上台就紧张?你可能是隧道视野


专题|哈佛公开课#积极心理学#

作者|留美心理咨询师王瑞

今天分享哈佛公开课《积极心理学》第七集的学习笔记。



我发现越往后深入地学习,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就透彻,远不是最初对积极心理学的偏见,以为就是天天暗示自己“积极点”或者“想开点”。

事实上,这是真正专业的积极心理学反而认为错误的方法,会让人产生误导,让心理状态变得更糟糕。再一次证明了,没有实用方法可以在生活中练习的心理学,都是耍流氓。


1

失败观

有想过吗?

当一个人常年都不感冒的时候,其实是令人担心的,因为我们的身体是通过生病获得抗体的。如果一直没有什么小病小闹,我们的免疫系统可能会非常脆弱,如果感染了什么重疾,可能是致命的影响。

我们的心理系统也是如此。

每一次挫折和失败都是我们获得能量的好机会,但正确的失败观教育却是严重缺乏的,主流价值观太强调世俗成功的重要性,导致我们对失败产生不合理的偏见。

所以现在是时候想一下,自己的失败观是怎样的了?正如我们遇到爱情难题开始思考爱情观,遇到成长难题开始思考人生观一样。

失败观的建立要从对失败的重新定义开始。

当你将失败定义为对自己的否定,是人生的阻碍,那么每一次失败都会是一次重击,对我们毫无价值和意义。


一上台就紧张?你可能是隧道视野



如何重新定义失败呢?只需一个简单的操作,那就是——

请你绞尽脑汁想一下,曾经无数次的失败对你来说,有任何一次的经历让你获得了改变么?收获了什么反思么?甚至对你现在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么?

我可以告诉你的是,这个答案是一定有的,否则很难想象你是怎么一直从无数次的失败中坚持到现在,看到这篇文章的。

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答案,然后用它来定义你的失败观。

比如,昨天晚上失恋房间答疑的时候,有roomie问我关于完美主义的问题,我就想到很早以前有关于这方面主题的视频。于是翻了翻,发现那个时候的视频真是辣眼睛,可以用很失败来形容。但如果没有以前一个一个粗糙的视频的积累,怎么能遇到一直支持安慰记的你们,怎么能看到自己做出更好的内容呢?

所以现在我喜欢将失败看成是一个迭代升级的好机会,甚至脑子里也很少出现“失败”这个词汇,取而代之的是——

“哇,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又可以做得更好了!”


2

大脑很好骗

只要戏足够真

这个方法在安慰记初期的视频中经常出现,那就是用拍视频的方法提升自信,没有印象的话,可以看看这个视频,也是很辣眼睛,哈哈。

没想到在这一集的课程中也提到了,方法的原名叫做「可视觉化」

当我们亲眼看到一个东西,比如说自己的手,那么你的脑子里某个神经元就会被激活,视觉皮层就会记住你的手,形成鲜活的印象痕迹。但我们的大脑有意思也是很蠢萌的地方在于,你想象一只手,也同样会激活一模一样的神经元区域!

所以我们的大脑虽然是很精密的一个神经系统,但却并无法真正区分真实的和想象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梦境如此真实的原因。


一上台就紧张?你可能是隧道视野


以前有一个粉丝留言分享过自己的经历,要去面试之前,用了类似可视觉化的方法,把自己非常流利自信地在面试官面前展示自己的样子,在脑子里想象预演了一遍。一个曾经见到生人紧张到不行的人,竟然真的把脑子里那个自信的样子在真的面试时复制出来了。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不喜欢不一致性,它会努力让外界现实更接近内心的想象。所以大家如果想用这个方法,也很简单——

把会让你紧张的事情提前模拟一下,尽可能真实还原,尽可能有人可以现场参与,那么这部分模拟的过程就会进入你的脑区,在真正操作的时候可以被激活,让你更好地完成目标。


3

你是

隧道视野吗?

这个点我在发文章之前有些犹豫,因为这个方法是我目前亲自实践中,但还没有掌握诀窍的。不过最终决定还是分享出来,也许大家有集体智慧呢~

这个知识点叫做「隧道视野」。举个例子,如果你是老师,走进一个教室,有40个学生,38个都准备好了认真听你讲课,但是有两个学生一个在打瞌睡,一个在玩手机。这个时候你就会马上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是不是自己讲课太无聊了,太没意思了,学生不喜欢自己。

也就是只看到了那两个捣乱的孩子,但是忽略了剩下38个学生。

到这还没完,隧道视野在相反的情况下也是成立的。还是这个例子,你是老师,走进一个教室,有40个学生,39个都对你爱答不理,但是就有一个学生特别兴奋,特别配合你的课程内容,恨不得跳起来回答问题。同样的,你会因为这一个学生认为,哇,自己还是蛮有一手的嘛,能让孩子这么喜欢我的课。

也是只看到了一个配合的学生,忽略了剩下39个学生。

这个点跟我最近经历的情况很像。曾经安慰记的粉丝不多,大家都是走心关注的,所以全都是很有质量的互动。但是当安慰记的关注人数越来越多的时候,键盘侠也会随之出现,这个时候我就出现了隧道视野,无论我多少次告诉自己有质量的互动和键盘侠互动之间的比例,肯定是前者更多,后者就是少数。但我的视野仍旧会陷入隧道之中,因为少部分的键盘侠互动分了心。

讲师Tal分享的方法是要将聚焦的状态zoom out为更大视野的状态,但是这个过程要怎么实现,还需要再学习一下,所以就在这里插个旗子。之后想到了具体解决办法之后再跟大家分享哦。或者大家有什么好办法,欢迎分享呢。



《积极心理学》这个系列一共23期,我们已经学习了7周,接下来的16周,我们继续一起成长。


一上台就紧张?你可能是隧道视野


「安慰记的咨询师们」来自安慰记的心理咨询项目团队,由国内外著名心理咨询高校的研究生组成——北师大、中科院心理所、波士顿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明尼苏达双城、香港大学等等。咨询师们同样致力于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将自己在咨询中的感悟用最生活化的方式分享给每一个人。

咨询预约/了解方式

2 添加安慰记咨询小秘书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