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看完了小說《美麗新世界》,我的心情卻並不美麗

《美麗新世界》是英國作家赫胥黎所著,描繪了虛構的公元2532年的生活。

在這個世界裡,科技高度發達,消除了戰爭和饑荒、貧窮和疾病,人們幸福快樂,社會安定有序。然而這個假想的國度只是表面看起來光明美好,細想之下卻令人不寒而慄。讀這本書時的震撼,不亞於看到《黑客帝國》里人類作為生物電池封閉在容器裡、泡在不知名液體裡給人的視覺衝擊。

在美麗新世界裡,只有歌頌和讚美,不允許悲傷,不允許懷疑,一旦有了強烈的個人情緒,就是罪惡,就是在破壞社會穩定;還會被所有人指責:社會這麼美好,怎麼可以有這樣的想法?

古老的書籍被封禁,人們無須思考,因為工作簡單重複,還有大量感官娛樂供人消遣,有不用負責的性愛讓人放鬆,還有致幻劑讓人隨意服用。

這個世界裡,出生前的條件設置,幼兒期的行為科學控制,終身的灌輸式教育,使各類人等從有意識起就自願接受所屬等級的工作方式、消費方式,從未意識到自己被奴役的現實,甚至非常喜愛自己的身份和崗位。

這個世界裡,人類由基因工廠批量生產,沒有個性,沒有叛逆,大量的人擁有同樣的面孔,同樣的外形,同階級穿著同樣的服裝,生活必需品也是統一調配。

這個世界呈最穩定的金字塔結構,人們被劃分成五個等級:居於塔尖的阿爾法權力最大,出生時被精心照顧,擁有最好的外貌、身高和智慧;而居於底部的愛普西隆,從事體力勞動,出生時以人工方式變得智力低下。

這個世界的女性沒有自我,被社會物化,卻反以為榮。她們沒有愛,沒有恨,沒有靈魂,也沒有尊嚴。

這個世界裡的人們從瓶子裡出生,也一直活的像瓶中的嬰兒。道德,紀律,文化構成的看不見的瓶子終其一生都在禁錮著他們,沒人能從瓶子裡逃脫。

美麗新世界,空有其名,當生命和身體都不能由自己支配時,何來“美麗”;當人被作為工作機器訓練,沒有了獨立思考,科技的“新”又有何用?膚淺的快樂,粉飾著勞苦的事實;讓人代替自己思考,坐等接受觀點,便是授予他人統治自己的利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