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正确地处理公平,甚至会助长偏差行为的规模

父母对于公平的想法,往往只是单纯地顾及物质上的“均有”或“赞美”是否一样多,却没有想过,如果用不对的方法处理,或是没有勇气面对孩子的抱怨,孩子小时候所计较的小对象、小经历,很快就会随着成长而变成其他挟爱的要挟,偏差行为的规模将大到让父母极为伤神痛苦。

有两个家庭,一个是在搬家时,孩子要父母用尺仔细丈量,确定他们手足的房间一定要“一样大”;另一个是家中有土地与人合建,手足虽然各得到一笔丰厚的地产,但因为弟弟分得的其中一个店面比哥哥少了0.75平方米,所以弟弟每隔几日就打电话去咒骂父母。亲子之间不是只有权益、物质的馈赠而已,随着父母年龄增加,当照顾与关怀的责任要由手足分担时,那些斤斤计较的孩子又会如何思考公平的意义。

曾有一个爸爸在停车场让他的孩子代替他去投停车币,引起另一个孩子大闹“不公平”。父亲起先是生气的,但气过之后还是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所以,他把哪个发怨言的孩子抱起来,再去摸一下投币机“以示公平”。那孩子摸完从父亲的怀中溜下,恶狠狠地瞪了姐姐一眼,没有一点六七岁孩子应有的天真可爱。

启加家庭教育提醒家长——不要用物质与称赞对孩子宣示:“我爱你们一样多,请别挑剔我。”因为那不是真正的公平。

公平在乎的是实质的平等,不是物资上的假象

自古以来,“公平”一直是导致人心向背最主要的原因,统治者若能做到这一点,老百姓自然万里来归。做父母的也是如此,如果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喜欢他,只喜欢哥哥或弟弟,于是会去做坏事以引起父母注意。父母如果不能理解他故意破坏行为背后的原因,反而骂他是坏孩子,说:“你为什么不能像哥哥或弟弟一样”时,孩子会变本加厉,越责骂越糟糕,最后自暴自弃,走上不归路。

曾有一个长得非常可爱的女孩,用装病的方式来引起父母注意。她原是家中的独生女,家境富裕,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她母亲意外怀孕,生了个弟弟,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弟弟身上,她发现只有生病时,母亲才会来关心她,于是就开始装病。病装久了,假病成真,人变得无生气。

另一个孩子他因为弟弟功课好,常被家人拿来比,骂他不长进,他于是在弟弟要考基本学力测试时,把安眠药放在弟弟的水壶里,让他想睡觉没考好,闯下大祸。

公平不是台面上大家以为的“你有我也有”,还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比如说,很多老师以为,如果两个学生都做错了事,那么各打五十大板叫做公平,却忘了去思考一下犯错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刑罚的适当性。可能一个是故意,一个是过失,处罚的程度自然要有所不同。尤其是男女对于公开丢脸的感觉各有差异,五十大板对顽皮的男生来说可能不在意,对脸皮薄的女生而言,可能一星期都不敢抬起头来见人。

公平在乎的实质是平等,不是物资上的假象。如果玩具买一模一样就是十分错误的示范。至于连房间都要拿尺量到一样,更是令人吃惊。父母以为,两人有了一模一样的玩具就不会吵架了,殊不知人是爱比较的,我们观察到兄弟俩先是会各自拿着玩具到角落去玩,但是过一会儿,一个就会站起来走过去,把另一个手上的玩具抢过来,仔细比较一下,确定父母没有偏心把好的给了哥哥(或者弟弟),这是人性。

不能正确地处理公平,甚至会助长偏差行为的规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