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树先生》:懦弱无能的人生,不能怪罪于社会

树,本是大地生机的象征,但在影片《hello!树先生》中,被“冠名”给树先生之后,却有了另一番景象。

树先生是生活在东北农村的一个极度被边缘化的人物,他早年丧父,大哥也被父亲失手勒死,这为树的内心埋下了一颗阴暗的种子。他为人懒散,无能,在修车铺工作也是能坑则坑,后来出了工伤,也丢了工作,家中宅基地被强占也无动于衷,曾力争挽回自己的尊严,但一次次的失败和周围人的挤兑,最终让他在自己的婚礼上疯了。

《hello!树先生》:懦弱无能的人生,不能怪罪于社会

《树先生》剧照

似乎每个中国农村都有一两个树先生一样的人物存在,他们举止乖张,甚至在常人看来,他们的脑子并不正常。区别于村里真正智商有问题的人,树先生所展现的是八九十年代,村里那群浑浑噩噩,无能却想在世人面前争得一席之地的人。

影片在故事情节方面设置了诸多伏笔,构思也相当巧妙,其中最引人深思的就属树先生的定位。有的人说树先生是一个力争尊严却被周围人打压以致疯癫的可怜人,可悲的是当时的社会;又有人说树先生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懒汉“老光棍”形象,疯癫只不过是无能导致的玻璃心罢了。

《hello!树先生》:懦弱无能的人生,不能怪罪于社会

《树先生》剧照

而无论怎么辩解,这场人生的闹剧与树先生本人都脱不了干系。

无能的人,只能任生活“宰割”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如影片中所演的那样,社会风气不是很好,“关系户”凭“能力”上位的比比皆是,村长小舅子“二猪”也是凭关系强占村民宅基地,开设矿场的。而受到欺凌的自然就是在村中没地位,没能力的“树先生”。

《hello!树先生》:懦弱无能的人生,不能怪罪于社会

为什么说无能的人,只能任生活“宰割”呢?

七八十年代之前,改革开放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多数基层人民的生活,也只限于围着灶台转,能够吃好喝好就不错了,谈不上能力决定贫富。生产队模式和大锅饭模式将公平发挥到了极致,有无能力并不能决定生活的走向。但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物欲横流的时代到来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成了至理名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钱看,而挣钱这种“超能力”便成了众望所归。尤其是对于当时的农村人来说,没钱就只能任生活宰割。

树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家中的长子,既没有能力建立家业,也没有能力赡养老母,在唯一的工作都弄丢之后,彻底沦为了人们的笑柄,毕竟谁会看得起一个只会吹牛的无业游民呢。

《hello!树先生》:懦弱无能的人生,不能怪罪于社会

懦弱的人,没有资格捍卫尊严

初看《hello!树先生》这部电影时,很容易被表象迷惑,觉得树先生的家庭就是清苦人家的缩影。而在那个时代,清苦的人活得都很无奈,在一些欺凌面前,也不得不懦弱,他们没有资格捍卫自己的尊严。弱者嘴中吹嘘的东西,只会被当成酒桌上的谈资,一旦酒醒后回到现实,谁也不会拿弱者的吹嘘当回事。所以穷苦带来的无奈,往往最让人无法喘息。

《hello!树先生》:懦弱无能的人生,不能怪罪于社会

人们常说:穷也要穷的有骨气。但现实经常会给人们当头棒喝。

穷,只让树先生萌生出了自卑和懒散。

他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但他经常会把这种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总是在追求成功的捷径,想通过某些成功人士的协助获取变化。但现实就是现实,他的卑微只能让人敬而远之,即使有了别人的帮助,这种希望改变的想法也维持不了多久。只要生活开始变得舒适,他就会安于现状。

《hello!树先生》:懦弱无能的人生,不能怪罪于社会

树先生在经历了童年阴影、成年苦难和家庭破裂之后,彻底崩溃了,精神失常的他,开始幻想出各种报复他人的画面,这也预示着,一个无能的人,只能在幻想中获得尊严。

《hello!树先生》:懦弱无能的人生,不能怪罪于社会

《树先生》剧照

其实现在的生活中依然是这个套路,对于无能的人来说,尊严已经是身外之物。或许有些人选择卧薪尝胆,结局会变另一番景象;而大部分无能的人,并不能捍卫自己的尊严,只能任时光的车轮碾压,直至自暴自弃。

这个时代,认真对待生活,才能被生活认真对待

对于树先生来说,他的失败可以心安理得的归咎于童年阴影,但那也仅仅是一个借口罢了,一个无法认真对待生活的人,说白了就是一个无能的人,连面对生活的勇气都没有,怎么可能有所成。

认真对待生活,生活也会认真对待你,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不如意,除了由外界的不可抗力导致,就是自身的负能量爆棚造成的了,假如一个小小的生活困难,都会引得你的抱怨或者沉溺,那还能做成什么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