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怎么会越聚越疏远?


同学聚会,怎么会越聚越疏远?

今年第一次感觉要过年了,是听到超市里播放的“恭喜你发财~恭喜你发财~”,带出了年味;
第二次感觉真的要过年了,是收到同学的微信,“新年快乐,同学聚会见!”。比抢春运车票还能让人感觉到真的要过年了。

过年了,同学聚会、班级聚会要不要去?为什么要去?又为什么不去?

毫无关系的人

知名作家、学者、诗人刘瑜在《致生命中,那些有关的无关的人》中写到:

“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的,永远是毫无关系的。从认识的第一天开始,其实你就知道。就算是笑得甜甜蜜蜜,就算是有过无关痛痒的来往,就算你努力经营这段关系。

而那些与你有关的,就是与你有关的,是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们只见过三次,就算你们三年彼此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简直想不起他或她的样子,就算你们隔着十万八千里。”

还好,第一次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已经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了,我的生活里除了同学还有同事、朋友、客户等。

但如果这段话,对还在上学、尚未接触社会,同学圈子决定了生活圈子的学生来说,可能就显得太没有人情味了。

同学,怎么可能是有关无关的人呢?同学聚会,怎么能不去呢?或许对部分已经毕业三五年的人来说,也是这样。

但是工作5年以上,参加过不知道多少场聚会、体会过同学聚会那无法形容的苦之后的人,大概会在心里默默地认同刘瑜老师的这些话。

那些与我们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

班级聚会就像包办婚姻

班级聚会就像包办婚姻,这话不是我说的。但是仔细想想,确实像,身在其中的人都很被动,除了包办婚姻中的媒婆和班级聚会的组织者,却还有一个外在的、合情合理的形式在。时不时碰个杯,互相恭维几句:


“你怎么还是这么漂亮啊”“哪有,老喽”
“你是不是比去年更瘦了”“没有,胖喽”

“好羡慕你啊”“羡慕我干啥,我们还羡慕你呢,你老公对你那么好”。

像极了新婚初期,彼此陌生而客气的两个人。

“你饿吗?要不要吃点东西”“不饿不饿,我没事。”

“你长得真好看,比媒人说的好看”“哪有哪有”

所以,一旦进入班级聚会的场合,所有人就像跳进了爱情的坟墓,还是被人推进去的。
莫名其妙地有人就来劝酒,不喝不行,不喝就是看不起他。喝少了不行,喝少了就是不给他面子,也不给组织者面子;

莫名其妙地一群人就开始攀比,小明家买了房子,小红家买了辆新车,老王今年晋升了,老张今年外派出国了;

莫名其妙地就有人开始细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那些年,我们一起暗恋过的男孩”,如果当事人在现场,那就将成为贯穿当天聚会的主线,时不时地被拿出来说一下。

毕竟,聚会那么无聊、大家彼此了解地越来越少,不靠着曾经的回忆、或者重编曾经的故事聊下去,默默地怎么吃得下去饭啊,显得同学情多么淡啊。

所以一般当事人都会象征性地拒绝,但是也不会真的生气或者离席来让话题终止,如果真的因此离席了,天呐,那当事人过错就更大了。

“至于嘛,同学一场,就是开开玩笑嘛”
“情商太低了,大过年的,干嘛呀,搞得大家都不高兴”

说什么的都有,反正反抗者一般没有什么好结果。因为能够被拿出来说的人,要么是大家认为开得起玩笑的人,要么就是公认的可以欺负的人。


所以,同学聚会就像包办婚姻,不是所有参加同学聚会的人都不开心,就像不是所有被包办婚姻的人都不幸福一样,关键是要知道,你在同学群体中处于什么位置,强者?愿意忍受的弱者?还是同学聚会你请客,谁都得满脸堆笑地说上一句“新年快乐”。

一群人狂欢,总有人在孤单


同学聚会,怎么会越聚越疏远?

大规模的同学聚会上,往往很快就会有大聚会变成一堆一堆三五成群的小聚会。我们会发现,玩得好的,多半还是上学时候就关系好的。

点头之交的,还是曾经就除了名字和性别之外,对他们一无所知的。甚至还有一些连名字都忘记,都不敢主动开口跟人打招呼只能代以“亲”“亲爱的”“美女”“帅哥”等楼下便利店售货员都可以称呼词语。


所以,有人说,班级聚会是联络感情。是的,让原本亲密的关系更亲密,原本疏远的关系更疏远,因为陌生感会把彼此推得更远。

一群人的狂欢中,总有一些人在孤单,他们要么默默地玩手机,要么就是笑笑不说话,要么干脆接打电话。


因此,我现在极少参加10人以上的同学聚会,一般只有三五好友,曾经的室友、同桌、死党,一起吃饭、唱歌,一起回忆当年一起挤过的公交车,一起打扫的“卫生区”,一起住过的上下铺。


什么人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郑爽说她很少参加同学聚会,景甜、阚清子跟她是同学。相比她们,郑爽觉得自己混得太差。
是啊,混得太差的不好意思去参加同学聚会,毕竟当初大家是同一个班级里出来的,如果是大学之前的同学,大多还是同乡,甚至同村。

大家的起点是类似的,但是看看别人在职场高升、要房有房要车有车、孩子优秀、家庭幸福,恨不得大家都忘记了自己,也就不会觉得羞愧。

混得好的,去参加同学聚会,会被一部分人说是炫耀,不参加同学聚会会被一部分人说是看不起同学们,总之,想指责你的人,总会有一千万个理由指责你,喜欢你的人,也总会有一千万个理由夸赞你。

2019年春节,同学亮亮的爸爸因为酒精中毒进了医院,原因很简单,40多岁的男人在同学聚会上因为面子,喝下了近2斤白酒。


同学聚会,怎么会越聚越疏远?


亮亮的爸爸原本在班级里是普普通通的中等生,家境、学习成绩都一般,初中毕业。之前很少参加同学聚会,因为他觉得自己混得不好。

但是几十年一直勤勤恳恳地做生意,从泥瓦匠一路做到了包工头,现在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当了老板。偶然地一个老同学知道了他的近况,就拉着他来参加同学聚会。

多年没见的老同学轮流敬酒,过年期间本就天天喝、顿顿喝,亮亮的爸爸本想拒绝可是念着都是自己的老同学,自己也没读过多少书,同学也不多,还挺珍惜。毕竟,他认为多个朋友多条路。

就这样,一杯接着一杯,不仅把在座的同学敬了一遍,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敬了一遍,还把想得起来想不起来的同学也都挨个敬了。然后,他就摊倒在地上。


同学聚会,怎么会越聚越疏远?

这样的聚会意义何在呢?

对于人数众多(基本多于10人)的同学聚会,除非你是组织者,否则大可不必参加。回忆之前的春节假期,有多少时间是在无意义的聚会中度过的呢?有多少时间都在说着客气的话、喝着应酬的酒、念着无价值的情。

有人说,中国人的感情是一顿饭一顿饭吃出来的,见面三分情,可是我相信一顿一顿尴尬的饭,一杯一杯客气的酒并不会让真正的情谊增加,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春节时间,徒增一些不愉快的聚会体验孤独感。

微信、电话加快了我们之间信息的传递,却少了让情感在信纸上、笔尖上发酵的时间。

信息的爆炸让我们要被数以万计的信息包围,为了避免信息超载,我们的身体慢慢地封闭起来,减少对周围信息的感知和刺激。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身体周围套上了玻璃盒子,看似透明,实则怎么也触碰不到彼此


同学聚会,怎么会越聚越疏远?


2020年,爱你爱你年,爱要从自己开始,爱自己,减少无效社交,留更多的时间给自己和家人。

如果真的爱家人,就请放下手机,走出玻璃盒子,拥抱彼此。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请拒绝无效社交,听一听孩子想对你说的话,温暖彼此。

2020,忠于自己,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