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應該被遺忘好人(叢飛)

叢飛(1969年10月29日-2006年4月20日),原名張崇,出生於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田莊臺鎮,畢業於瀋陽音樂學院,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內地男歌手、義工。

一個不應該被遺忘好人(叢飛)

1994-2005年的11年間,叢飛作為一名普通的歌手,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義演300多場,將主要收入捐給很多貧困的失學兒童和殘疾兒童,義工服務超過6000小時,先後資助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的貧困兒童183名,無私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超過150人,認養孤兒37人,捐助金額超過300萬元。先後被授予“中國百名優秀青年志願者”“深圳市愛民”、“深圳市愛心大使”等稱號 。2005年,獲得中央共青團“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金獎”獎章 ;7月,獲得共青團廣東省委“廣東省傑出青年志願者”稱號 ;同年,獲得“全國十大公益之星” ;11月20日,獲得首屆《中華慈善大會》中華慈善獎 。2009年,獲得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等11個部委聯合組織評選的“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

2006年4月20日,叢飛因胃癌在深圳逝世,年僅37歲。

一個不應該被遺忘好人(叢飛)

身為深圳著名歌手,每場演出費近萬,家中卻一貧如洗。有兩個親生女兒,同時也是183個孩子的代理爸爸。

一個不應該被遺忘好人(叢飛)

在生命的最後十年內,他連軸轉參加了400多場義演,捐贈財物300萬元,可臨近死亡時,他卻因為做公益花光了積蓄,他連醫藥費都難以負擔。當叢飛陷入窘境,曾經被救助那些人呢?

一個曾經被捐助的人說,“你說過不要回報的啊。”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叢飛於2006年死於胃癌,死後做了他所能做的最後一件善事,那就是將眼角膜捐獻出去。

叢飛短短37年的生命中,行過的善,積過的德,應當比大多數普通人多出一大截,都說好人有好報,但叢飛卻從未享受過應得的饋贈。

感動中國了嗎?

“感動了”。

一個不應該被遺忘好人(叢飛)

叢飛出生在東北鄉下一個貧困的家庭中,全家八口人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其父每個月36元(上世紀70年代)的收入。

為了讀書交學費,叢飛撿過垃圾、賣過冰棍,吃過很多苦,但即使這樣貧困的家境依然無法支撐叢飛完成學業。初中輟學的叢飛在經歷過短暫的迷茫後,叢飛離開了家鄉,四下拜師學藝,學習聲樂。

終於,1993年叢飛再一次歌唱比賽中嶄露頭角,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演藝事業。

一個不應該被遺忘好人(叢飛)

而促使叢飛開始做公益的契機,是一次慈善義演,當時臺下坐著幾百名失學兒童,或許是聯想到自己的成長經歷,叢飛當場就捐了2400元,成為了當天數額最大的一筆捐款。

“沒想到2400元竟然可以改變那麼多孩子的命運。”

從此,他下定決心要儘自己所能努力改變更多貧困學生的命運,開始了慈善義演和認養貧困失學兒童的愛心之旅。他先後二十多次赴貴州、湖南、四川、山東等貧困山區舉行慈善義演,為當地的失學兒童籌集學費。同時,他還先後認養了幾十個孤兒及殘疾人,不但給他們提供學費,還負責他們的生活費。

每當有人尋求叢飛的幫助,叢飛總是不忍心拒絕,就這樣叢飛所需要資助的學費金額很快就從幾萬漲成了幾十萬。

“原來是九個牛拉一個車,現在是一頭牛拉九套車,很累。”

確診患癌症後

受助者卻音信全無

就這樣堅持了10年後,叢飛倒下了,2005年時他被診斷出了胃癌。

一個不應該被遺忘好人(叢飛)

面對突變,曾經收到過資助的人卻展現出了不同的態度。

受助者小A,在大學畢業前夕還與叢飛保持著聯繫,叢飛一直通過電話對她進行輔導,並在她即將大學畢業時為她找工作,但後來,只是叢飛為她找的學校音樂教師的崗位她不滿意,才失去聯繫。

當記者問小A是否記得叢飛曾經資助過她時,她是這樣回答的:

當然記得,當時叢飛同意幫助我也是出於一種自願,他有他的想法,我從來沒有強迫過他。至於有什麼樣的想法,我也說不太清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圖的,至於他圖什麼,我不說你也應該能猜到。

叢飛生病後,受助者小A面對是否會去醫院看看他這個問題顯得有些理所當然,“我太忙了,沒有時間。”

一次演出後,一個十幾歲的女孩阿珍找到叢飛想要拜師學唱歌,叢飛因為不收女徒弟而拒絕了她,阿珍臨走時要走了叢飛的電話,說以後有問題再向叢飛請教,結果幾年過去了,阿珍第一次聯繫叢飛就是要錢。

“叢老師,聽說您是個有愛心的慈善家。現在我也遇上了經濟的困難,可能面臨輟學的危險,您能不能資助我一點生活費?”

叢飛不忍拒絕,很快就給他寄去了2000元錢,此後叢飛總是能接到阿珍的求助電話,叢飛也每每有求必應。

到了大學,阿珍不但開始要生活費,還開始要起了非必要的物品。

“我們班的同學都用上了隨聲聽,對我們的學習有幫助,您能否也給我買一個?”

叢飛很快也給阿珍寄去了一個,收到隨身聽後,阿珍給叢飛發來短信,“隨身聽已收到”。大學畢業之後,阿珍也成為了歌手,卻再也沒和叢飛聯繫過。

叢飛住院後,叢飛的朋友聯繫到阿珍,阿珍得知後回應非常流暢:“請轉達我的問候,讓他安心養病。”

從此,阿珍音信全無。

快走到生命盡頭

受助者竟然打電話來要錢

除了一些受助者的冷漠之外,更讓人心寒的是質疑和近乎逼債的討錢聲。

叢飛住院後,許多受助學生的家長打來電話“要錢”,有些沒有及時收到學費的家長們對叢飛產生了懷疑,認為他反悔自己先前的承諾了。

一次一個催款電話打了進來,氣勢洶洶的質問叢飛:“你不是說好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他現在正在讀初中,你就不肯出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

叢飛朋友急忙解釋:“叢飛病了,已經幾個月不能演出了,現在暫時沒錢給孩子們交學費,等他身體好了一定想辦法寄錢過去。”

對方仍然不相信的繼續盤問,“什麼病啊?”

當得知叢飛罹患胃癌後,等來對方的回答卻是,“那你問問他什麼時候治好病能出來掙錢啊?”

一個不應該被遺忘好人(叢飛)

叢飛病倒之後,有記者去採訪受助學生,學生全程戴著口罩說了一些不痛不癢的場面話,旁邊學生家長以為採訪已經結束了,就問記者叢飛到底會不會死。

“當初就是聽了他的話才送孩子去讀書的,他要是死了這錢不就白花了嘛!”

叢飛的母親在得知噩耗後,立刻從東北老家趕到深圳來看兒子,在叢飛的臥室裡,她發現了一個保險箱。然而打開之後,保險箱裡裝著的並不是什麼救命錢,而是滿滿的信件。

保險箱裡面滿滿的都是各地貧困學生寄過來要錢的信,即使叢飛已經倒在病榻,向他無度索求的人們依然沒有停下。

此時的叢飛感到空前的孤獨和無奈,他已經病魔纏身無比虛弱,曾經一心一意援助的孩子和家長卻把他當成一個“不守諾言”的“信用破產”騙子。

這種身心的雙重打擊讓他病情迅速惡化下去。

升米恩

鬥米仇

世界是殘酷的,不像故事裡那樣“善有善報”,所謂“升米恩鬥米仇”,叢飛大概想不到,自己跑演出累死累活資助的人,或許壓根兒從心裡沒真心實意的謝過他。在折磨了叢飛一年之後,病魔還是帶走了他。

叢飛罹患胃癌去世後,叢飛的遺孀邢丹帶著丈夫生前最後的囑託和牽掛全力支持叢飛的愛心行動,寧願自己過著十分清貧的生活,不僅照顧兩個女兒還不斷地幫助貧困生到山區送學費做義工等等。

一個不應該被遺忘好人(叢飛)

一個不應該被遺忘好人(叢飛)

因為“叢飛心軟,看不得別人受苦”。

而邢丹的結果是,2011年死於一場惡作劇。

當她行駛在高速路上時,被一個熊孩子扔來的石塊,不幸砸中左額死亡。兩口子行了一生的善,最後自己的女兒卻淪為失去雙親的孤兒。

像叢飛一樣,熱心公益卻得不到應由感謝的人太多了,雖說做公益不是為了尋求受助者的謝意,但最起碼的尊重,他們都難以得到。在這個物慾縱橫的時代,這樣的人難道不能不值得我們尊敬嗎?雖然過了那麼多年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忘了那些為公益事業做出犧牲的人們,致敬我們的前輩叢飛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