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市值蒸發千億,2月損失200億,董明珠攜10億殺入醫療領域

中國有兩位企業家說過銀行放著很多錢,一個是娃哈哈的宗慶後,堅持不上市的他聲稱公司不缺錢,銀行存摺上百億;另一個是格力的董明珠,一直說格力有上千億的現金。不得不說,娃哈哈和格力都是中國優秀的企業代表,做得都非常好。

疫情當下,似乎無一倖免,中小企業日子難過,大企業也沒有那麼好過。就比如格力,受衝擊就比較大。按照董明珠的說法,2月份銷售額幾乎為0,損失200億。

格力市值蒸發千億,2月損失200億,董明珠攜10億殺入醫療領域

但是格力的危機並不止這些,市值蒸發了上千億,已經被美的反超。還有更大的危機是市場份額被反超,1月份格力線下市場份額降低到36%,而美的上升至34%;到2月份,美的上升到42%,反超格力電器。海爾也在快速上升,接近格力電器,這對格力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威脅。

格力市場份額大下滑,只是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嗎?並不是,畢竟疫情對所有廠家是一樣的。核心原因還在於其他廠商的空調技術也日漸成熟,而格力一直標榜的“掌握核心科技”的優勢逐漸喪失。

格力市值蒸發千億,2月損失200億,董明珠攜10億殺入醫療領域

對於市場份額被“蠶食”,董明珠也採取了其他策略,比如去年實名舉報對手奧克斯虛假宣傳,坑騙消費者。據瞭解,奧克斯利用低價快速搶佔線上市場,而線上又是格力最弱的渠道。董明珠是徹底急眼了,看不下去了。

然而,歷經近一年的戰鬥,奧克斯因為虛假宣傳,在最近受到了10萬元的頂格處罰。看到這個處罰結果,預計董明珠心都要涼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不痛不癢的罰了這麼點錢,違法成本實在太低了。

其實,這些年來,格力空調的市場份額一直在下降,董明珠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僅靠空調無法支撐格力走向更遠。所以,在董明珠的主導下,多元化發展成為了格力的重點。從手機到汽車,再到芯片,只不過手機失敗了,另外兩塊業務都還在投入階段。

格力市值蒸發千億,2月損失200億,董明珠攜10億殺入醫療領域

業績受到了衝擊,董明珠似乎又發現了新的機會,那就是醫療,從3月開始,格力轉產口罩,並在董明珠的店預約銷售,賣得很不錯。據瞭解,現在格力每天可以造50萬個口罩。

格力並不是簡單為了疫情而生產口罩,而是真的想進入醫療行業,因為在3月18日,投資2000萬成立珠海格健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第II類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紫外線消毒設備等,也包括口罩生產。

董明珠是下了決心要跨界到醫療行業,宣稱將在醫療器械領域投資10億元,研發生產高端醫療設備。而格力已經在生產空氣淨化器、體溫檢測儀、口罩生產設備、護目鏡等等。

這次疫情發生後,醫療行業成為了最受益的行業之一。行業一哥恆瑞醫藥市值已經衝到了4255.19億元,超過格力千億市值。其控股人孫飄揚夫婦身價更是大漲,成為了中國第四大富豪,僅次於馬雲、馬化騰、許家印。

格力從家電產業跨界到醫療產業,這事靠譜嗎?其實,還是很有機會的,畢竟普通的醫療設備門檻並不高,在品質上,格力一直是有優勢的,所以就看董明珠怎麼打開市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格力進軍醫療,可能還有強大的後盾,那就是其第一大股東高瓴資本,就投資了不少醫療領域的公司,或許能夠給格力帶來不少助力。

一方面業績下滑,一方面又要投入,錢從哪裡來?據瞭解,格力在3月發佈了一紙通知,立即給格力一年減少40億的開支。3月20日,格力宣佈取消已執行了4年的每套空調100元的安裝費補貼。

格力市值蒸發千億,2月損失200億,董明珠攜10億殺入醫療領域

2016年以來,格力給空調安裝工人調高了補貼,每安裝一套多100元,也就是達到了300元每套,比其他廠商多出了100元。這極大地帶動了一線工人積極性,都搶著要安裝格力空調。如今一紙通知,補貼又恢復到200元,但給格力多出了40億的利潤。

有人可能會問,格力不是有千億現金嗎?為什麼會沒錢了?實際上,有些錢是動不了的,就如雪球財經所說:“格力可動用的貨幣資金所剩無幾”。

減少了安裝工人的補貼,那還會動其他員工的福利嗎?之前承諾的“一人一套房”還能實現嗎?實際上,早在2018年,格力就已出資20億,開展人才公寓建設計劃,首批人才公寓數量為3180套。

格力市值蒸發千億,2月損失200億,董明珠攜10億殺入醫療領域

格力有8萬人,要實現人手一套房,要建很多房,投入的資金也會很大,這是一項長期的工程。能不能實現,最主要還是看格力未來發展如何。已經66歲的董明珠早兩年說還可以再幹10年,但格力現在的危機可不小,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外有強敵,內部多元化又不是很順利,留給她的時間越來越少。只希望格力能夠在空調之外,快速找到另外一個業績支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