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后第5天,譚盾把《武漢十二鑼》帶回家

武漢解封后第5天,譚盾把《武漢十二鑼》帶回家

“所有的交響樂團的人都知道武漢,你知道為什麼?因為所有交響樂團所使用的大鑼,所有最好的鑼,都是從武漢來的。”作曲家譚盾說。

新冠疫情爆發後,譚盾在飛往比利時的飛機上,無休無眠地寫出了《武漢十二鑼》,以此獻給正在與病毒做抗爭的武漢人民。

2月15日,《武漢十二鑼》在比利時安特衛普伊麗莎白音樂廳世界首演,首演當晚,譚盾表示,一定要帶《武漢十二鑼》回家。

武汉解封后第5天,谭盾把《武汉十二锣》带回家

譚盾

4月12日晚,在武漢解除封城令的第5天,譚盾真的帶著《武漢十二鑼》回家了。

這是《武漢十二鑼》的中國首演,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保加利亞、法國、韓國、挪威、德國、以色列等十國藝術家,於武漢、上海、紐約三地,通過3D、5G在線聯袂演奏。

“我最開始有這個想法,是在飛去比利時開音樂會的時候,那時候(中國)疫情特別嚴重,我在飛機上看到報紙,心裡很不安。”

譚盾說,香港迴歸的時候,因為要用編鐘,他和大提琴家馬友友在武漢待了很長時間,所以他對湖北的編鐘、湖北的鑼、湖北的古樂器、湖北的楚文化、古音樂的手稿,很有情感。

“我在飛機上聽到了螺旋槳的聲音,嗡嗡嗡,我總覺得好像是武漢的鑼聲。武漢的鑼在全世界留下了英名,無論是從貝多芬的音樂還是到馬勒的音樂,非有武漢的鑼,才奏不可。那一瞬間,我就覺得,就是它,應該寫一個《武漢十二鑼》,獻給正在武漢隔離中的、祈禱的武漢的朋友。”

比利時首演當晚,譚盾便發願,一定要帶《武漢十二鑼》回家,帶回給武漢的父老鄉親、中國的父老鄉親聽。然而首演完後,全球的疫情開始了。

“突然你就發現,所有歌劇院、交響樂團都停滯了,怎麼辦呢?限制恰恰是創作的源泉。交響樂團休息了,我們要一個一個去找音樂家,看看他們有沒有志願戴著口罩工作。”

譚盾邀請了世界各國的頂尖音樂家參與演出,但受疫情影響,無論是演出還是排練都遇到了非常大的阻礙。

沒有樂隊、沒有合唱團,大家分散在各個國家,沒有辦法同時彙集在一起,譚盾只好這裡弄個手機,那裡弄個網絡,這裡弄個錄像,那裡用個實況,雲溝通、雲練習、雲演奏。

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獨奏家、獨唱家,就在這樣的“東拼西湊”之下,艱難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練。

武汉解封后第5天,谭盾把《武汉十二锣》带回家

參與演出的大提琴家lssei Herr說,“讓我繼續做這個項目的動力,是作品裡蘊含的重要意義。”

參與演出的小提琴家Alexandrina Boyanova則說,“音樂的主旋律,靈感來源於一段古老的經文,我認為很重要的是,我們找到這些精神的支柱。”

4月12日晚,譚盾將世界各地的音樂家“雲”聚在了一起。演出一開始,他便通過5G連線湖北省博物館,敲響了曾侯乙編鐘的唯一複製品。熒幕內外的音樂家隔屏相望,默契配合,帶來了一段動人心魄的音樂。

譚盾選擇使用十二個大鑼,也有其寓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十二”代表了十二節氣、十二時辰、十二生肖,喻示著大自然與人類和諧共處和生命不息的輪迴再生。

演出現場,十二面鑼也採用了雲合作——六面鑼在雲舞臺上,另外六面鑼在實景的中國(舞臺上),“《武漢十二鑼》其實就是聲音的書法。3D、5G是科技,讓它跟靈魂擁抱,跟傳統擁抱。”

演出現場,主持人汪涵問譚盾,創作《武漢十二鑼》時最想傳達什麼樣的情感,譚盾答,希望、溫暖、愛和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