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的价值取向发生错乱时……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

  2014年,云南鲁甸发生地震,我一位朋友随某公益救援队奔赴前线。作为一名有爱心的中国公民,遇到这种事情,能出力则出力,不能出力则出钱,这是我们一般人的价值取向,应该说是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然而……

  意外的是,这次救援队伍人数实在太多了,相信经历过的人应该有所体会。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社会公益组织,小到公益小团队,大到跨国性质的公益机构,比如:香港乐施会、福特基金会、壹基金等。

  我朋友紧随一支队伍进入到鲁甸地区后,便展开了工作。在此之前,他们经过了简单的救援培训,其实就是些日常防灾救灾演练。对于地震救援,总体来说都不专业,他跟我说的时候,也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救援人员看起来比受灾人群还多。可能有点夸张,但估计差不了多少。

当人的价值取向发生错乱时……

  这当然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要说的重点是:我朋友经过那次救灾之后,再也不想参与公益组织主导的相关救灾活动了,用他的话来说,三个理由让他对公益机构救灾深感失望:第一、救灾队伍一点也不专业,还白白占用大量救灾物资;第二、若论起救灾,没有谁比消防队伍和解放军更专业的,大量人员拥挤在一起完全于救灾毫无帮助;第三、整个公益救灾团队完全就是价值扭曲的!

  听他这么一说,前两点我还能理解,可第三点怎么都理解不了。

  他跟我解释了一下,这次他跟随公益救援队进入到鲁甸地区后,半路上卡车过不去了,很多救灾工作施展不开,大量的公益机构被阻在半路上,只能等着解放军抢救牛栏江堰塞湖。闲暇之余,跟其他公益机构的人聊了聊,其中就包括救灾工作。某些公益组织自称是专业抢险救灾的,他们的工作就是哪里有灾难,便往哪里调动。这本来是走向救援专业化的节奏,可是话锋一转,我朋友听着听着就发现了问题:他们竟然盼望灾难来临!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公益救援是他们的工作,一年之中,往往很多时候是没有什么工作的,没有工作就意味着他们失业了。所以,他们的闲暇之余,就是等待灾难降临到某个地区,然后整个团队就忙活了起来,他们也就有了工作!

  看着密密麻麻的公益机构,外行人以为是来救灾的,内行人则知道他们是来找工作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听了他的讲述,我忽然想起一句古语:卖伞的盼望下雨,卖扇子的盼望炎热,卖棺材的盼望死人……完全就是利益使然!以前听了感觉很扯淡,这是价值取向错乱啊!回过头才发现,这种事情原来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可是,如果人的价值取向是这样的,我们又怎能保证社会和平稳定?因为只要我们承认了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无可厚非,那必然就有人为了利益干尽伤天害理之事。碰瓷的、霸座的、贩毒的、杀人越货的、出卖色相的……哪一个不是为了利益?你要说他们心肠如何歹毒吗?对不起,这只是利益使然!

  救灾团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难道不值得反思吗?有句话叫做“笑贫不笑娼”,社会真到了那一步,我们又如何去走好漫漫人生路?

  救灾如果不是出于对灾难的痛恨,以及对受灾人群的同情,单纯把它当做是一件工作完成,这样的工作不要也罢!一个价值取向错乱的团队或个人,远比一个什么都不做的人危险得多!我们宁要次品,不要危险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